理论教育 国学知与行:探寻成功的要诀

国学知与行:探寻成功的要诀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认为君子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仁智勇”的思想执行下去就是立大人之气象,而要立得起来,还需精心护持,这又涉及中国哲学“养”的思想。知识只能解决“不惑”的问题,不能解决“仁智勇”的根本问题。

国学知与行:探寻成功的要诀

19.仁智勇是成功的要诀

[原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孔子所说的君子,并不是天生的,他说的小人,也不是天生的,君子与小人之间在时时刻刻地发生着转化。所以,孔子提倡修身修性。他认为君子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

在中外历史上,所有伟大的人物,都是从艰难困苦甚至危险中奋斗过来的。就像拿破仑、华盛顿甘地等划时代的伟人,都是这样的。再像汉高祖刘邦,曾是一个小小的亭长,明太祖朱元璋曾是一个庙里的小和尚。再从中国上古来看,“舜出自于一个庄稼汉,傅说出自于一个建筑工,胶鬲出自于一个鱼、盐的商贩,管仲出自于士人,孙叔敖出自于渔民,百里奚是用五张羊皮换出来的。”

这就是说,我们不要把自己的发展力量估计得太渺小,把环境的束缚力量估计得太大。只要我们坚定一种必胜的信念,勇敢地拼搏,一定能有所成就。这些例子中,都包含了孔子所说的“勇”。至于“仁”,就是要充满仁爱之心而处处行仁;“智”,就是明智聪慧而深明事理。这些我们都比较清楚了。(www.daowen.com)

“仁智勇”的思想执行下去就是立大人之气象,而要立得起来,还需精心护持,这又涉及中国哲学“养”的思想。

孔子说:“君子不器。”(《为政》)君子不是一个“器具”,仅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有一定的用处是不够的,那是一种“物质化”的人,君子是具有生命大智慧的人。孔子说:“知及之,仁不能守,虽得之,必失之。”(《卫灵公》)又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宪问》)知识只能解决“不惑”的问题,不能解决“仁智勇”的根本问题。所以孔子所说的进学过程,由“四十而不惑”到最终的“从心所欲,不逾距”,不是知识的获取,而是心灵境界的提升。中国哲学推崇心灵的大气象,转局促为圆融,弃低俗而慕高远,不重在向外追求知识,而强调反己内求,以生命的内养为主要功课。

儒家哲学提出“有耻且格”的耻感思想、“慎独”的自律思想以及“吾日三省吾身”的内省思想,而实现这些思想,都需要有“仁智勇”的基础做铺垫。这些思想,都不是理性的反思、知识的推证,而是心灵的陶冶。儒家哲学强调,圣贤的气象不是由知识的推求得到,而是于“养”中转出。

清代画家石涛有一个重要观点:“呕血十斗,不如啮(意为吞下)雪一团。”呕血十斗,是技巧上的追求,是知识的途径;啮雪一团,是精神上的超升。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左斟右酌,反复琢磨,技巧当然是作画之必备。但一个成功的画家不能停留在技巧的追求上,而应超越技巧,由技进于道。因为中国画强调的是“心印”,绘画的空间形态是心灵的显现。绘画不是靠“学”而成,而是靠“养”而成,这个“养”字就包含了许多东西。绘画成功的关键因素不是知识,而是智慧,是独特的精神境界。所以,养得一片宽快悦适的心灵,就像石涛所说的吞下一团洁白的雪,以冰雪的心灵——毫无尘染的高旷澄明之心去作画,才能自创佳构。他虽说的是绘画,但与“君子不器”的哲学传统是相合的。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孔子自己都承认他未能做到,常人肯定很难做到了。但用这样一种心态去做事,即便我们达不到期望的目的,但实现一种“大气象”的境界,足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