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适时地化解积怨与国学知与行

适时地化解积怨与国学知与行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在评论他们时说:“伯夷、叔齐不计较过去的怨仇,过去谁有对不起他们的,过去了就算了,不怀恨在心,这样做他们和别人的积怨就会越来越淡。”三国时期蜀国的名臣蒋琬,可以说是不念旧恶的一个范例。但督察农务的官员杨敏看不起蒋琬,说他做事糊涂,肆意诋毁蒋琬。然而,蒋琬不念旧恶,“心无适莫”,杨敏未因此获重罪。

适时地化解积怨与国学知与行

12.适时地化解积怨

[原文]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也就少了。”

伯夷、叔齐是殷朝末年一个小国的国君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互相让位,都不肯做国君。

孔子在评论他们时说:“伯夷、叔齐不计较过去的怨仇,过去谁有对不起他们的,过去了就算了,不怀恨在心,这样做他们和别人的积怨就会越来越淡。”(www.daowen.com)

这一点对做人来说非常重要。要尽可能记住别人对你的好处,忘记别人对你的坏处。但是真能做到这一点也是很难的。

三国时期蜀国的名臣蒋琬,可以说是不念旧恶的一个范例。据《三国志·蜀书·蒋琬》记载,诸葛亮去世后,蒋琬继诸葛亮执掌朝政,德望甚高。但督察农务的官员杨敏看不起蒋琬,说他做事糊涂,肆意诋毁蒋琬。后来杨敏犯法入狱,由于他冒犯过蒋琬,故“众人犹惧其必死”。然而,蒋琬不念旧恶,“心无适莫(适莫:亲疏恩怨)”,杨敏未因此获重罪。

人性的弱点可能就是时常将仇恨的火花点燃,但是大家都忽略了正确的处理方法,不是宽容忍让,而是一味地“以牙还牙”,“不蒸馒头争口气”。也许自己的欲望满足了,但遗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搞坏了。

要做到不计前嫌、不念旧恶,需要向前看。生活告诉我们,在日常的磕磕碰碰中,恶意伤人的总是极少数。别人一时触犯了你,往往是由于误解或认识上的偏差。如果你能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就会在心中滤去愠怒,荡起豁达,从而不计前嫌,落落大方地原谅对方。这样,对方就会佩服你、敬重你,相互关系就会向好的方面转化。反之,对别人的过失老是耿耿于怀,纠结不放,结果只能使自己的心灵时时阵痛,而且与人结怨日深,结怨日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