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用正当手段达目的-国学知与行

用正当手段达目的-国学知与行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在这里强调要用“道”的方法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利益,用“道”的方法摆脱自己所厌恶的东西,用正当的手段得到富裕和显贵,用正当的手段摆脱贫穷与低贱。同样,孔子的这句话摆明了他得到富贵、摆脱贫穷的方式。

用正当手段达目的-国学知与行

8.用正当的手段达到目的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就会享受不到;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会摆脱不掉。”

孔子在这里强调要用“道”的方法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利益,用“道”的方法摆脱自己所厌恶的东西,用正当的手段得到富裕和显贵,用正当的手段摆脱贫穷与低贱。这无论在古代还是在今天,都是有指导意义的。

论语》中言义多与言利相关。先义后利、重义轻利是《论语》谈道的一大特点。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在义利关系问题上,君子重于义、小人重于利,这是仁义之人与势利小人之间的区别。从理想追求方面看,求义与求利是不同层次上的追求。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并不反对讲利。他主张在坚持义的前提下讲利,是“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可见以义为质、不义不取,才是儒家义道的真实含义。“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循义道、求道义才是志士仁人的崇高理想追求。(www.daowen.com)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以道得利,以道取义,就是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利为人性之所必求,对于利,《论语》并不排斥。问题在于求利取利必须遵循其道。“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这种以道取利的义道思想,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规范经济和政治行为,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得到利益的过程,有时候充满了艰辛。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就是说,从事低贱的职业能得到富贵,他也乐意。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我们付出了,如果得不到怎么办呢?只要用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就够了。人总是对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充满欲望。好多人都说金钱名利是身外之物,却没有几个人真正能将其置之度外。“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中“好了歌”)面对种种诱惑,积极争取者有之,不择手段者有之,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更是大有人在。如此而言,退而求其次,不予不夺,该得到的别让它流失,该抛弃的及时撒手,中庸一些倒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同样,孔子的这句话摆明了他得到富贵、摆脱贫穷的方式。连圣人都有这样现实的态度,我们何不现实一点做这样的君子呢?

话又说回来,富与贵谁都想拥有,但是有些东西我们也许永远无法拥有。那该怎么办?那就要学会放弃。放弃那些力所不及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放弃盲目扩张的欲望,放弃那些对自己毫无意义的、甚至有害的东西,放弃一切该放弃的东西,瞄准自己的大目标,全力以赴,努力拼搏,才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