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詹姆斯的遗产:意识心理学的机能主义观点

詹姆斯的遗产:意识心理学的机能主义观点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意识的性质问题,詹姆斯重点阐述了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与其他机能主义者的基本思想相一致的是,詹姆斯也特别强调意识的有用功能。詹姆斯认为,意识虽然不断变化,但却是连续的,从来不会中断。进入人意识内部的许多事件,有的被选取,其余则被抑制。意识的选择作用是时刻存在的。

詹姆斯的遗产:意识心理学的机能主义观点

三、机能主义的意识观——詹姆斯遗产

机能主义从来都不是一个明确的学派,没有公认的领袖和一致的方法。机能主义反对构造主义的意识元素分析做法,即把心理学看作是从哲学上对意识进行研究,而期望将人的意识问题看作对心理和行为的进化效用即功能予以生物学的研究,将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实用的科学,而不是像德国心理学那样的纯学术的学科。心理学界一般认为,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1890)为机能主义奠定了基础。在这部对美国心理学影响深远的著作中,詹姆斯把“意识流”作为一个中心题目。“意识流”学说已被看作意识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经典,为当代意识心理学的复兴提供了许多丰富的思想资源。

“意识流”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意识的元素论提出的,詹姆斯反对冯特、铁钦纳等人把人的心理看成是由“简单的感觉意念”联合而成的观点,提出了一种“对意识的新看法”,认为意识是一种个体的、连续的、不断变化的、具有选择性和目的性的“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人的全部心理生活都是由个人经验组成的、经常变幻着的意识流的产物,“意识并不是什么被连接起来的东西,意识是流动的。用一条‘河流’或‘溪流’这样的比喻来描述它最为自然”。他也提到“心灵剧场”这一隐喻:“我们发现,心灵在每一个阶段都是个同时存在许多可能的剧场。意识就是将这些同时存在的可能相互比较,通过注意的加强或抑制作用,选择某些,而舍弃其他。”(赫根汉,2004,p.504)他还提出了另一个有关意识的著名比喻:意识就像一片“雪花”,抓到手里就会很快融化。对于意识的性质问题,詹姆斯重点阐述了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意识是人最重要的、有用的心理功能。与其他机能主义者的基本思想相一致的是,詹姆斯也特别强调意识的有用功能。他认为,对于意识,“最重要的事情——且为元素主义者所忽视——是其目的在于帮助个体适应环境”(舒尔兹,1981,p.145)。詹姆斯反对把意识只看作是一种与某些生理过程相平行的副现象,强调意识的功用是有机体为达到生存而必需的心理状态。对于詹姆斯而言,判断一个观念的主要标准是这一观念的有用性和“兑现价值”。同时,詹姆斯还阐述了脑对意识的作用,强调意识的身体基础构成了心理学的重要方面,企图从自然背景即生理的人来考虑意识的重要性,突出了生物学对意识的重要作用。

(2)意识是个人的。詹姆斯提出意识反映的是个体的经验、状态,企图寻找所有心理共有的元素是“心理学家的谬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识、思想,意识状态只见于个人意识内、心内和自我内,只见于特殊的、具体的个人心理内部,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意识、思想会被其他人的意识所“直接见到”。意识是不可简约的一种多元状态。

(3)意识是不断变化的。詹姆斯引用古希腊思想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来描述人的意识经验特征,认为人也不可能两次拥有完全相同的意识、思想。意识的任何状态都只能出现一次,“没有一个状态会重现而与它先前出现时的性质同一”。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人们的感受性总是经常变化的,如人们不同的身体状态、不同的情绪和不同的年龄阶段等因素,经常导致人们对外部世界不同的感受性;另一方面,由于人的感觉必须与大脑中的生理部位的作用相一致,因此在生理上是不可能得到同一实现的。(www.daowen.com)

(4)意识是连续的。詹姆斯认为,意识虽然不断变化,但却是连续的,从来不会中断。在他看来,连续的含义是指:当一个人的意识在时间上出现缺口时,后面的意识会与前面的意识连接在一起,使人觉得其只是同一自我的又一部分;上一时间阶段的意识到下一时间阶段的意识性质的变化,不可能是突然的,而是一个不间断的整体。詹姆斯还划分了意识的两种状态:一是实体状态,二是过渡状态。他提出,一般的感觉、知觉、表象等,只是意识流的“实体状态”,属于意识流停顿的地方;而“过渡状态”是指对物体间各种关系的感觉而言的,属于不固定的动态地方。因此,人的意识流不可能分割开来分析和研究。

(5)意识具有选择性。詹姆斯提出,意识始终是对于其对象的一部分比对另一部分感兴趣,并且在意识进行的全部时间内,总是欢迎这个、拒绝那个,即选择。进入人意识内部的许多事件,有的被选取,其余则被抑制。意识的选择作用是时刻存在的。当人们注意某个事物时,就会出现选择。意识的思考也是一种选择活动。詹姆斯认为人类意识的选择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感官的选择,每种感觉器官只选取某种限度内的运动;二是特殊感觉的选择,人们对通过感觉器官选择而对接受过的感觉,又加以重点选择;三是经验的选择,每个人的选择均建立在自己的经验基础上,选取适合他本人感兴趣的东西;四是道德的选择,这种选择更是人类经验的共同组成部分。詹姆斯把意识视为人类道德品质的一部分,从而为心理学的意识概念赋予伦理学意义和价值。

(6)自我意识。在詹姆斯的自我理论中,他还探讨了与自我联系在一起的自我意识问题,论述了“经验的自我”与“纯粹的自我”这两个问题,认为经验的自我主要是由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精神的自我三种成分组成,其中精神的自我则是指一个人意识到的全部。而纯粹的自我指的是超越经验的自我,自我既是自我意识的主体,也是自我意识的客体。当代认知心理学也认为,“自我是个人全部经验的统一体和导演者”,“在自我与意识经验之间似乎有一个基本的连接”,“自我是统一的意识情境”(巴尔斯,2002,p.105)。

值得注意的另一个现象是,晚年的詹姆斯却从过去对意识研究的极其重视反而走向贬低意识研究的道路。1890年詹姆斯出版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专门辟有意识的章节,但在20年之后,他却又发表了《意识存在吗》(1912)一文,公开提出要彻底抛弃“意识”这一概念。詹姆斯说,意识是一个“空洞的名称”,一种虚无缥缈、若有若无的东西。“我在二十年前曾误认‘意识’是一种实体的东西,到了七八年前则曾向学生们提出它的不存在并告诉他们关于它的经验的实际中在实用上的等价物。在我看来,显得时间已到了成熟的时候,可以把意识公开地一概地予以抛弃了。”(潘菽,1998,p.91)

当前学术界对詹姆斯的意识心理学遗产的评价并不一致。肯定者如希尔加德(Hilgard,1980)等人提出,在意识问题上我们应该回到詹姆斯那里去。巴尔斯以为,詹姆斯“经典地描述了选择性注意、心理表象、催眠、习惯和努力集中注意、意识流、支持和反对无意识过程的争论、自觉控制和冲动的理论、自我主体与客体的关键区别等。在这些议题上詹姆斯的思想完全是最新的,令人尴尬但又确是事实的是,詹姆斯在大多数情况下走在科学曲线的前面”。“现在看来,19世纪心理学的失败并不是在解决‘无表象思维’这些瞬时所感到的经验困难,而是在概念上不能理解‘无意识智力’的问题。我认为詹姆斯在脑—体问题上的内心挣扎,主要是由这种概念障碍引起的,他的那一代人都不能在自然比较的条件下把意识当作变量。在历史上,这种观念的障碍当然是习以为常的。我们可以将科学的历史看作是与观念障碍斗争,向其屈服,最终克服观念障碍的一个过程。”潘菽(1998,p.141)认为,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为什么那样著名,颇难索解”。“这个学说并没有对意识的实质问题有任何贡献”,“是一种十分浮泛的描述”。潘老还尖锐地指出,从浮表理解到抛弃意识是其“由浮表而谬误的唯心看法一种必然发展的结果”。行为主义“排除意识显然与詹姆斯的不承认意识不无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