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理论心理学与后基础论运动的反思

理论心理学与后基础论运动的反思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论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由元理论和实体理论两部分组成。意识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普遍显现出元理论的研究性质与特征。当代西方心理学对意识问题研究的强化与深化,也为目前心理学的元理论建设事业提供了一次十分难得的历史性良机。

理论心理学与后基础论运动的反思

三、理论心理学与“后基础论运动”对意识问题的反思

近二十年来,理论心理学研究的崛起是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理论心理学是以理论思维的方法对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和规律进行探索的一门学科。“在科学的发展历程中,理论总是某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叶浩生,1998)然而,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后,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曾一度“声名狼藉”,多年来处于学科发展中的边缘地带。但近年来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在西方出现了复兴的景象,得到了一些主流杂志的肯定。例如,《美国心理学家》1997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上讲:“理论心理学以其重要的方式而成为一门富有活力和发展前途的分支学科……在过去25年当中,理论心理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持续的进步,这些工作大多数已经成为学科发展的主流。”(Slife,1997)心理学的发展应该像物理学中的理论物理学和实验物理学一样,形成理论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这样两大学科门类。理论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由元理论和实体理论两部分组成。意识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普遍显现出元理论的研究性质与特征。而实体理论则是有关人的心理和意识特性以及各种具体行为活动的模式、规律的理论。对意识问题的探讨和对心理实质、意识特性、心脑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无疑有助于心理学确立统一的理论基础。

当前西方理论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发展特点是理论研究“后基础论运动”趋势的高涨。这一“后基础论运动”研究势力的主要代表是功能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女性主义、话语心理学、哲学心理学、元理论等,这些众多的思潮或学科在当代心理学从一种科学危机趋向另一种科学危机的新困境中,不断重新阐述心理学的方法论、认识论本体论关键的基础性问题。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也表现出对人性的自然表现的研究,关注着心理学基础问题的整合。尽管由于找不到确切的答案而令人焦虑,但也充分反映出当代心理学研究者已经有勇气面对学科发展中那些反复出现的根本性问题。可以说,基础主义和意识心理学是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基础主义不一定是意识心理学的,但意识心理学必定是基础主义的。意识心理学问题中的许多实体理论问题的概括总结,诸如意识的概念问题、类型问题、结构与实质问题、意识的起源与进化问题、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意识与个体的需要问题等,均需要紧密结合现代科学研究出的实证材料开展比较系统的、严谨的科学论证和思考工作。对于意识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元科学理论问题也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意识心理学的研究既表现在如何使意识研究实现科学化的目标问题,也包含着对意识领域元科学基础的建设内容。近年来,科学范式约束下的意识研究问题几乎包容了当代科学发展中的许多重大主题,如意识在大脑中如何工作,意识的脑活动规律究竟是物理的还是生理的,意识是功能定位的还原论还是突现的整体论,意识的本质究竟是一元论模式还是二元论模式……这些当前意识科学研究中的所谓“热理论”争论主题,普遍涉及许多重大的科学元理论问题。正如查尔默斯(Chalmers,2000)所说的那样:“许多实验工作暗中依赖前证实原则——这相当于科学元理论的原则,才能对他们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阐述。”当代西方心理学对意识问题研究的强化与深化,也为目前心理学的元理论建设事业提供了一次十分难得的历史性良机。而能否抓住这次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发掘心理学理论的“潜在结构”,使现有的心理学研究理论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无疑是摆在意识心理学研究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www.daowen.com)

【注释】

(1)人类对脑机能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思维器官由心转移到脑”,直到17世纪才把思维、意识及人体的主宰功能定位于大脑;第二阶段是“机能定位论”时期,18—19世纪的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确立了脑层级机能定位学说——大脑皮质是最高层次,以下依次为基底节、间脑、小脑、脑干,最后是脊髓;第三阶段为线性反射论阶段,以巴甫洛夫的大脑高级条件反射学说和谢灵顿的突触概念为主要代表;20世纪中期后为第四个阶段,其中“网络论”和“泛脑论”为代表的非线性反射论成为基本的脑科学观点。(Delacour,1997,p.1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