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东战役-毛泽东和他的高参们

广东战役-毛泽东和他的高参们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后,四兵团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再次排除林彪的干扰,继续向南追击由广州地区逃跑的敌残部三个兵团约4万余人,10月26日在阳江、阳春地区全歼逃敌,胜利结束了广东战役。解放广东作战的胜利,充分证明了叶剑英主持制定的战役计划的正确性。如果依照林彪的意见办,广州的解放就要推迟,敌残部4万余人就可能从海上逃跑。

广东战役-毛泽东和他的高参们

1948年12月中旬,平津战役刚刚发起不久,中共中央就决定建立中共北平市委和北平市军管会,由彭真任市委书记,叶剑英任军管会主任兼市长,准备接管北平。行前,毛泽东在西柏坡亲自同彭、叶谈话。他嘱咐说:“这次接管北平,影响中外,你们务必办到如同沈阳、济南那样的接收和管理成绩,不要落在沈阳和济南之后,特别要注意,不要犯接收石家庄初期的那些‘左’的错误。”就这样叶剑英做了北平解放后的第一任市长。

没有想到他这个市长只做了8个月,毛泽东又把解放华南、解放广州的重任交给了他。

华南既是叶剑英的故乡,又是叶剑英革命生涯的起点。二十多年前的广州起义仿佛就在他的眼前,历历在目。就在这次起义中许许多多党的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今天终于可以圆了这些烈士们的遗愿——广州就要回到人民的手中了!想到此刻,叶剑英既激动又感到责任重大。

同样,毛主席对解放华南也十分重视。他几次同叶剑英谈话,作了许多具体指示。

在谈话中,叶剑英向毛泽东汇报了南下的准备情况。他觉得干部不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风趣地说:“主席,华南解放晚,别处都把干部要走了,剩下能分配给我们的干部太少了,好比我们客家话说的‘水尾田’,流到最后水就不多了。你看怎么办?”毛泽东一听笑了:“‘水尾田’是‘水尾田’,但是你那里有一股泉水嘛。”说完,俩人同时笑了。叶剑英明白毛泽东讲的“泉水”是指方方领导的原华南分局、两广纵队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那里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资源。

毛泽东一面要求叶剑英自力更生解决干部问题,一面也指示中央组织部尽量为华南多分配一些干部。中组部从北平、山东、华北军大及一些大学生中,挑选了一大批干部,陆续输送到华南工作。在谈话中,叶剑英还向毛泽东表示说:我过去长期在军委和主席身边工作,时时得到主席的教诲,工作比较好办。这次到华南,要独当一面,可能比较吃力。毛泽东信赖地说:北平市的接收管理就搞得不错。广东情况更复杂一些,你去比较合适。你一定能胜此重任。最后,叶剑英紧紧地握住毛泽东的手,表示:一定尽快解放广东,解放华南,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建立一座巩固的国防南大门。

1949年8月10日,叶剑英离开北平南下,9月初到达江西赣州,其时四兵团负责人陈赓、郭天民、刘志坚,十五兵团负责人邓华、赖传珠、洪学智,两广纵队负责人曾生、雷经天,原华南分局书记方方等也已陆续到达。

叶剑英一到赣州,立即召开华南分局扩大会议和有关作战、干部会议等,对领导机构组成和干部配备、解放广东的部署、接管城乡的重要政策等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解决了军事行动、战役计划、支前工作等一系列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9月30日开始,四兵团、十五兵团和两广纵队在叶剑英、陈赓的统帅下,按照预定作战计划,各自从集结地区出发,迅猛地向广东攻击前进。由于守敌拒绝和平解决方案,人民解放军决心以武力攻占广州。一路上,斩关夺隘,所向披靡。10月10日,我军推进到清源、佛冈地区。

眼看广州指日可下。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忽然于10月10日7时致电中央军委,要求:“陈赓兵团即由现地(英德、韶关线)沿公路直向桂林、柳州之线前进,借以增大消灭桂敌的计算”,并称“目前似应集中兵力歼灭白崇禧的兵力为主”。

林彪当时对形势及敌情的估计是:由衡宝南退之敌7军、48军主力共4个师,已被我四野部队包围于祁阳以北地区,敌其他各军亦正回头北援,我有可能在祁阳以北歼灭白崇禧主力。韶关至广州线之敌主力正向铁路以西撤退,广州不打,敌人也要放弃。(www.daowen.com)

中央军委鉴于林彪所报情况,于同日23时复电林彪、邓子恢及叶剑英、陈赓同意“陈赓兵团即由韶关、英德之线直插桂林、柳州断敌后路,协助主力聚歼白匪”,邓华兵团及两广纵队独立相机夺取广州。

林彪仍不满意“相机夺取广州”的指示。在军委复电后的第二天,即11日10时,他又向军委发出长达1 000多字的电报,极力坚持他不打广州的意见。他认为,如果打下广州,在供应、财政、军事等各方面都对我军不利。继续坚持“无论祁阳以北之敌能否被歼,目前我军仍不宜攻占广东”。

叶剑英和四、十五兵团的负责同志收到军委复电后,立即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大家认为,林彪的意见是不符合敌我双方实际情况的。因为,林彪估计广州之敌会向西往广西撤退集中,而据当时从香港等地得到的情报,敌人是打算在广州外围抵挡一阵,然后向南退入海南岛或从海上逃跑。同时,我军正高速向广州前进,战场形势对我十分有利。

如果此时四兵团丢开广州,西入广西,不仅广州一时不能攻下,到广西也会由于路程太远而赶不上,难以断敌退路。

根据这些情况,叶剑英和陈赓于11日13时直接给林彪发报,坚持四兵团先参加打下广州,再入广西的原定作战计划,以免造成“两头失当”的局面。

林彪收到叶、陈来电后,于当天21时又致电“军委并叶剑英诸同志”,仍主张暂不夺取广州。但是他也不能全然不顾叶剑英等的意见,为推卸责任,他又在电报的最后增加一句:“但如敌守广州或我军有可能在广州或广州以外求得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时,则陈邓两兵团仍继续向广州前进,达到歼敌目的。”这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措词,暴露了林彪的心机。

中央军委、毛泽东在全面研究了两广及云贵地区的敌我态势后,于10月12日2时和6时连续发电给林彪及叶剑英、陈赓,明确指出,根据当前情况,如果按林彪的意见,陈赓兵团入广西后,广东问题没有解决,广西问题也不能迅速解决,我军将陷入被动。在这种情况下,林彪才被迫接受了毛主席的指示,同意按原计划先进攻广州。

10月13日,叶剑英主持召开华南分局会议。会上,大家一致表示,坚决执行军委、毛主席电文方针,全力夺取广州。

此后,部队不停顿地向南猛进,势如破竹。14日下午六时半,胜利解放广州。随后,四兵团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再次排除林彪的干扰,继续向南追击由广州地区逃跑的敌残部三个兵团约4万余人,10月26日在阳江、阳春地区全歼逃敌,胜利结束了广东战役。

解放广东作战的胜利,充分证明了叶剑英主持制定的战役计划的正确性。如果依照林彪的意见办,广州的解放就要推迟,敌残部4万余人就可能从海上逃跑。正是由于叶剑英和两兵团负责同志在战役发展的关键时刻,从战场的实际情况出发,敢于坚持原则,直陈所见,方得以排除林彪的错误意见,保证了原作战计划的执行,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