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科技救国却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工程师之路变成军旅身影

科技救国却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工程师之路变成军旅身影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聂荣臻这辈子有三件事没想到:出国去找科技救国之路却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一辈子想当工程师却阴错阳差走上军旅之途;晚年成为“两弹之父”,圆了科技壮国梦。1919年暑假期间,聂荣臻怀着科技救国、科技壮国的信念,决心去法国勤工俭学。聂荣臻在家里是独生子,起初父母不同意他出国,担心会出意外。聂荣臻出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办好签证之后,聂荣臻和其他同学们从重庆乘船出发了。聂荣臻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抽调学习军事的。

科技救国却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工程师之路变成军旅身影

1992年5月14日,93岁高龄的聂荣臻,走完了他革命征途的最后一步,与世长辞了。聂帅的去世,标志着共和国最后一颗帅星的陨落。然而,帅星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却没有陨落,他们将与日月同辉,永远在共和国的丰碑上熠熠闪耀。

在众帅中聂荣臻留学时间最长,他从1919年至1925年9月分别在法国、比利时、苏联电气化学军事,一学就是6年,可谓帅中“洋博士”。他当时出国的抱负最大,那就是科技救国、科技壮国,然而当他要实现这个理想时却在30年后了。

在众帅中,他是在毛泽东周恩来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两位伟人的言行和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他。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周恩来的温文尔雅、机智洒脱;也可以看到毛泽东的临危不惊、指挥若定的帅才作风。

聂荣臻这辈子有三件事没想到:出国去找科技救国之路却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一辈子想当工程师却阴错阳差走上军旅之途;晚年成为“两弹之父”,圆了科技壮国梦。

1919年暑假期间,聂荣臻怀着科技救国、科技壮国的信念,决心去法国勤工俭学。当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国各地逐步兴起。聂荣臻在家里是独生子,起初父母不同意他出国,担心会出意外。后来,儿子反复做工作终于说通了二老,最后还是同意他去法国。聂荣臻出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办好签证之后,聂荣臻和其他同学们从重庆乘船出发了。

轮船离开重庆,顺流而下。长江两岸层层叠叠,矗立着雄伟的山峰。近岸的山峦上,布满红叶,成熟的橙橘掩映在苍松翠竹中间,两岸美景使他们心旷神怡。然而,这次出走,归期未定,对父母和亲人,也难免有留恋和惜别之情。

穿过三峡,江面渐趋宽阔,轮船在平静的江面上缓缓行驶。这时聂荣臻突然感到外面世界真大、真新鲜!

上海后,聂荣臻花100银元买了一张由上海到马赛港的船票,乘法国“司芬克司号”(即“凤凰号”)邮轮,于12月9日上午启程,开始了远涉重洋的旅程。

轮船从上海启程不久,有些学生就开始晕船了,吐得厉害,吃不下东西,后来在海上又遇到风浪,船颠得很凶,晕船的人也就更多了。12日早晨到达香港九龙码头时,几个晕船实在厉害的学生想下船不走了。奇怪的是,聂荣臻始终没有晕船,每到吃饭时间,他按时到餐厅吃饭,毫不在乎。(www.daowen.com)

邮轮过地中海。在那里,遇上了大风暴,两天两夜,“司芬克司号”一直在巨浪中荡来荡去,一会儿被抛上浪尖,一会儿又跌进浪谷,海水呼啸着从甲板上掠过,乘客只能蹲在船舱里,每个人都背上了救生圈。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切都有惊无险。1920年1月14日,“司芬克司号”抵达马赛港,在海上整整行驶了35天。

来到法国以后,聂荣臻先是被分配进蒙塔尔纪中学,后来又转到法国北方厄尔—卢瓦省的省会德勒,进德勒中学补习法文。在法国中学里补习法文,虽然课程比国内留法预备学校要深得多,但是一天到晚生活在法国人和法国学生群里,环境的逼迫,学起来要快得多。积蓄快用完的时候,聂荣臻就赶快找工厂做工,等手头有钱,又进学校,就这样反反复复,他也没有中断学业,其实这也是勤工俭学艰苦生活的一大特点。

在法国,聂荣臻不仅经历了求学和做工的艰苦,在思想上,也在进一步探索着国家和个人的出路问题。1921年10月,聂荣臻来到比利时,进了费用比较低廉的沙勒罗瓦劳动大学。此时的他,思想上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他越来越不能平静地坐在课堂里专心致志地学习了。他开始感到,出国勤工俭学时所抱的那种“实业救国”的愿望实在是不现实的。中国的经济命脉和工业系统几乎都被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控制着,加上国内民族资产阶级十分软弱,要发展民族工业,不改变军阀统治的政权,只能是一种幻想。聂荣臻翻来覆去地想:中国是这样一个现实,你的科学技术学得再好,即便是成为工程师,回国以后又有什么用?聂荣臻的思想充满矛盾,遇到的事情很多,觉得一切都和原来的设想不一样。正在这时,他接触马列主义的机会也多起来,当时,共产主义运动在法国和比利时的影响很大,此外,他还能经常看到国内办的一些革命报刊,如《向导》周报,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聂荣臻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922年8月,由同在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学习的刘伯坚和熊味耕两人介绍,聂荣臻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为了保密,他使用了化名“向上”。1923年初,由赵世炎、刘伯坚介绍,他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以后,聂荣臻放弃了在沙勒罗瓦劳动大学的学习,于这年暑假回到了巴黎。从此以后,他和周恩来等同志一起办杂志,在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形形色色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还在旅欧华人中积极从事建立统一战线的工作。在旅欧团的组织中,聂荣臻先后担任过两个职务:旅欧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团的训练部副主任。从1920年1月到1924年9月,聂荣臻在法国和比利时勤工俭学四年零九个月,这是他完成世界观的根本转变、真正走上革命道路的起步时期。

1924年9月22日,聂荣臻取道莫斯科,准备适应国内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急需大批干部的要求,辗转归国。10月,聂荣臻进入东方大学学习。东大的课程包括十月革命史、世界革命史、工人运动史、政治经济学等。1925年2月,根据共产国际的通知,聂荣臻和其他同志一起,被抽到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当时,共产国际,包括斯大林,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有识之士,开始看到:在中国革命中,我们党必须掌握武装的重要性,提出不仅要为中国革命培养一般工作干部,还要注意培养军事斗争干部。同时,在国内,孙中山先生接受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建议,在黄埔办起了军官学校,党需要一批懂军事的同志去帮助办好这所学校。聂荣臻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抽调学习军事的。这个中国班对外保密,与东大没有什么联系,已纳入红军编制系统,同红军同穿同吃同住,只是生活待遇特别优厚,这实际上是一个为中国培养高级军事人才的训练班。历史就这样带着某种偏爱似的选择了聂荣臻,这是他由一个普通农家子弟成长为共和国元帅道路上的重大契机之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会议代表。他身后由左向右为:聂荣臻、周恩来、朱德

当年第一批进红军学校学习的,除了聂荣臻以外,还有叶挺、熊雄、范易、颜昌颐等二三十个人,这批人几乎都在革命战争中牺牲了,聂帅是最后辞世的一个。

军事学校设在莫斯科城里,很注意保密,要求严格,训练紧张,经常在野外进行军事演习,学习战术、技术,有时也打靶,白天晚上还轮流站岗放哨。学校教官全部是从红军各单位抽调出来的,几乎都是相当于将军级别的红军高级指挥官。他们有内战时期的实战经验,讲的内容很实际,深入浅出。加上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互相穿插,近半年的学习,使聂荣臻在军事理论方面获益匪浅。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为他今后的将帅生涯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