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鄂豫皖根据地的扩大与高层领导的变动

鄂豫皖根据地的扩大与高层领导的变动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被服厂开工后成效最大,红军干部、战士穿上了统一的灰色军装,戴上八角帽。从此,解除了根据地的一大心腹之患,打通了鄂豫边区和商南根据地的路线,新集也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首府。随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张国焘、陈昌浩来到根据地分别作了一、二把手,从此徐向前开始了与张国焘的苦涩和矛盾的合作。尽管张国焘给予徐向前自由空间很小,但他还是取得了惊人的战绩。

鄂豫皖根据地的扩大与高层领导的变动

怎么带兵,怎么打仗,这是摆在徐向前面前的一大难题。

从黄埔军校入伍五年来,他参加过许多次的作战,失败多于胜利,特别是广州起义与东江游击战争的结局,教训极为沉痛。

他来到大别山区之后,终日思索,经常找人交谈,注意探听各地游击战争的情况,认真总结游击战术的经验。他认定游击战是弱小的红军保存自己、发展壮大的法宝。可是游击战术又不是想走就走,想打就打呀,应该有几条原则。他经过和戴克敏、曹学楷共同研究,终于提出来了:

一、集中作战,分散游击;

二、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

三、敌情不明,不与作战;

四、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五、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

六、对远距离的敌人,先动员群众扰乱敌人,再采取突击的方式;

七、敌人如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不与作战。

这七条游击战术的原则,写入了1929年底鄂豫边党代表会《军事问题决议案》。红军指战员都说:这七条太好了,以前吃亏,打败仗,就是因为盲目乱打瞎闯,今后打仗、走路有了章规。这时毛泽东朱德井冈山斗争中,已提出游击战“十六字诀”,它们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

在毛泽东制定的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没有从井冈山传到大别山时,徐向前和他的战友们,为红军规定了十条纪律和注意事项:

第一,不拿穷人一针一线;

第二,不拿穷人粮食;

第三,对穷人态度要和蔼;

第四,爱护枪不要弄坏;

第五,节省子弹勿乱打;

第六,对群众要宣传红军主张;

第七,火线上要对白军宣传;

第八,占城市注意收集机器医药;

第九,得物资要先顾伤员同志;(www.daowen.com)

第十,到地方要研究地形道路。

中央苏区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自力更生搞起了生产自救。就像是不约而合,大别山的红军,开始办兵工厂、被服厂、医院。兵工厂只有二三十个工人,支起铁匠炉拉风箱造武器,忙了一个多月,造出支枪打不响,工人泄气了,要撤炉散伙。徐向前赶去说:“没关系,再干,失败是成功之母嘛!”工人们又继续拉风箱打铁。十几天后,终于造出一支打得响的“撇把子”短枪。

医院开办起来了,找来一名中医、一名西医、六名学看护的小姑娘。伤病员住进去,医生处方有的给点草药、土方,有的给鸡蛋一个。

被服厂开工后成效最大,红军干部、战士穿上了统一的灰色军装,戴上八角帽。住进老乡家的红军头天还是长袍、短褂,一群兵不兵、民不民的模样,突然变成了服装统一的队伍。

1930年春天,红一军正式成立,许继慎任军长,曹大骏任政治委员,徐向前任副军长兼一师师长。

新军长许继慎,和徐向前一样,既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又是从上海党中央派来的。他二人一见面,就跟熟人一般,没多久两人就配合打了一个漂亮仗。

“鸡鸣狗叫惊三省”——这是人们形容新集城的位置。它坐落在河南、安徽和湖北交界的地方,属河南省。1931年2月初,正是天寒地冻的季节,徐向前领兵来到新集城下。

由于城墙坚固,守敌拼死顽抗,红军连攻三次未能奏效。主攻团伤亡人数不少。黑夜,敌人在城墙上点起灯笼火把,得意地大喊狂叫。城里守敌虽然不过千余人,却极端顽固。鄂、豫、皖三省的边陲地带一些逃亡地主豪绅,结成联盟,纠集反共的“红枪会”、“黄枪会”、“蹦子会”和保安团,依仗城池坚固,死守待援。

攻城不下,主攻团的干部战士心急眼红。第四次组织“敢死队”,喝血酒,备云梯,准备再次登城。团长王树声,是黄麻起义的老战士,个头高大,勇猛过人。他要亲自带领突击连爬城。并宣誓似的说:“攻不破新集我不姓王!”

徐向前听说忙赶去,风趣地向王团长说:“同志呀,敌人不会因为你改姓,就大开城门欢迎呀!”

“攻进城去,要杀它个鸡犬不留!”有的连长愤愤地说。

“那,你这个连长要撤职啊!”徐向前严肃地说,“打仗,要勇敢加开动脑筋,你们拼命、发狠、骂大街,屁用没有。”

他批评了干部中产生的急躁情绪。命令部队停止进攻,就地休整。然后,和一些干部战士研究对策。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徐向前很相信这话。办法很快有了:挖坑道,下炸药,轰开城墙。他们一面向上级报告,一面开始选择地点挖坑道。新任的军长旷继勋、政委余笃三,都是新从上海党中央派来的,对这个地区和部队的情况不熟,仗怎么打,工作怎么做,他们都尊重徐向前和当地干部的意见。

坑道的起点,选定在城北距离城墙五六十米的一个山沟沟旁边,沟前是个小坡,正好隐蔽自己,挡着敌人视线。红军战士多是种地的农家子弟,新兵打仗外行,挖土却是能手。一个班一个班轮流上阵。寒冬天,滴水结冰,战士们却个个满头流汗,有的人赤着膀子挖土。土塌下来,找来门板用粗木柱顶上。几天几夜,一条长五十多米的秘密地道,通到了城墙底下。地道一人多高,宽能拉进去马车。马车没进去,却抬进去两口大棺材。战士们进进出出,把一包包火药装入棺材,又装入迫击炮弹和从老乡家搜集来的碎铜烂铁。棺材装满了,盖好盖,用七寸的铁钉从外边死死钉住,外面再加上五道铁箍,最后把一大把引爆的导火线,从棺材头前钻好的小洞插进。

谁也说不出,这叫什么装置、什么武器。徐向前和一些指挥员最后进坑道检查,不知谁说了一句:“好啊,这门炮就叫‘棺材大炮’吧!”

一切准备好后,战士点燃了导索,“轰”一声巨响,敌人的寨墙被炸塌一截,成了斜坡。部队沿坡而上,冲进城内与敌巷战,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逐屋争夺,全歼守敌千余人。

从此,解除了根据地的一大心腹之患,打通了鄂豫边区和商南根据地的路线,新集也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首府。

随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张国焘、陈昌浩来到根据地分别作了一、二把手,从此徐向前开始了与张国焘的苦涩和矛盾的合作。一方面徐向前在当时的特定情况下,他要把张国焘当成党的化身,他的命令必须服从;另一方面对他违背军事常识瞎指挥很不满,特别是他执行“左”倾路线,滥杀无辜犹如在徐向前的心上插上了一刀。许继慎军长就是冤死在张国焘的手下。张国焘对徐向前是用而不信,一方面在军事上他离不开徐向前,另一方面许多重大事情的处理并不让徐向前知道。尽管张国焘给予徐向前自由空间很小,但他还是取得了惊人的战绩。从1931年11月到1932年6月中旬,徐向前组织指挥的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和潢光战役,四战四捷,共歼灭国民党军六万余人。

四大战役的胜利,使蒋介石准备向鄂豫皖红军发动的第三次“围剿”彻底破产。红军在作战中发展到四万五千多人。根据地扩大到四万余平方公里,人口达三百五十多万,鄂豫皖革命斗争发展到极盛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