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结束了,别人走了二万五千里,而刘伯承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和心灵走了三万五千里;别人过了一次雪山草地,而刘伯承过了三次雪山草地。
长征结束后,中革军委进行了新的调整,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7人组成主席团,毛泽东任主席,刘伯承又被任命为总参谋长、红军大学副校长。这再一次肯定了刘伯承的军事指挥才能。
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委以刘伯承重任,让他担任八路军129师师长,并且选派了最得力的搭档——邓小平。从此,他们一直从抗日战争合作到解放战争,从晋冀豫根据地一直打到了全国各地。他们打出了一个八面威风、令蒋介石闻风丧胆的名字——刘邓大军。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刘伯承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他指挥了无数次重大战役。许多战役出奇制胜,成为军事史上的典范。
刘伯承精通兵法,但他并不囿于书本,而是把兵法中可行的东西灵活地运用于战争实践,从而打出漂亮仗。他注重理论也注重实践,他相信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不是教条的理论。
刘伯承元帅被看做是中国“三个半”战略家之一,人们常常赞誉他“料敌如神”,敌人也承认他“用兵神妙”;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甚至组织专人研究刘伯承的战术,但到头来却还是败在刘伯承的手下。
刘伯承将军常说:“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何为“五行?”“五行”即任务、敌情、我情、地形、时间,掌握这五要素是战争取胜的基础和关键。所以,在每次重大战役前,刘帅都要对这五方面的因素进行认真分析,从而以奇制胜。著名的神头岭战斗就是一例。
1938年,日军为配合其津浦路作战,以三万余人的兵力向晋南、晋西发动进攻。为钳制向晋南进攻的日军,刘伯承率129师发动了长生口战斗,消灭了敌人130余人,击毁汽车5辆。为了进一步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刘伯承运用“攻其所必救,歼其救者”的兵法,决定发动神头岭战斗。
神头岭山岭崎岖,地形复杂,公路也是从岭上通过。有的同志认为这种地形道路崎岖,不便于我军行动,而刘伯承却决定以这里作伏击战的战场,他说:“这里地形复杂,敌人的陆空技术兵种难以施展其长,骑兵也难以左右机动,选择这里,利于我隐蔽、埋伏,而不利于敌军展开回旋。”
在具体部署这次伏击战之前,刘伯承亲自到神头岭侦察地形。他发现,这里的汽车路是从岭上通过的,但司令部的参谋却没有在地图上标志出来,刘伯承严肃地批评他说:“这么大的疏忽,能打胜仗吗?做参谋必须细心,要像头发丝那样才行。”由于他的细心,避免了部署上的错误。
在兵力部署上,刘伯承在神头岭三面设伏。战斗打响时,由于我军埋伏部队伪装巧妙,在发起攻击前,进山的日军一直没有察觉。当战斗打响后,日军步兵还没来得及展开、骑兵还没上马、炮也没架起来便束手就擒,只十来个小时战斗便结束了。连从潞城赶来增援的日军108师团随尾部队、16师团林清部队的1 500余人,除100人逃脱外,其余全部被129师歼灭在神头岭上。(www.daowen.com)
这次战斗被当时侵华日军称为“支那第一流游击战术”、“八路军游击战的典型战术”。
战斗结束后,长期在129师政治部工作的一位同志说:
“这种伏击战在我们外行人看来,简直是近于‘押宝’的战斗,但是偏偏刘将军所筹划的伏击战,简直是打得百发百中。”这就是神算。
1946年6月,国民党部队开始全面内战后,蒋介石用重兵围攻中原李先念部,同时加紧向苏北等解放区进攻。当时,蒋军向各解放区进攻的兵力已达160万人,其中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的有24.9万人。而当时晋冀鲁豫野战军不过8万人,而且分为两个方向作战,人力紧张,压力也很大。但是,为了支援中原和苏北作战,把敌人吸引过来,迟滞蒋军的全面进攻,刘伯承指出:“我们的铁锤首先要击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大动脉——陇海线上!打乱敌人发动内战的部署和时间表!”
当时,敌人配备纵深六七十公里,到处设置封锁沟和封锁墙。按常规应先扫除铁路以北的守备之敌,然后进击陇海线,而刘伯承却认为进行正面而有重点的猛袭,势必出敌不意,给敌人造成防不胜防的趋势。但解放军要取得预期的战役目的,突击部队就必须保持“闪电”般的战术特点,那就是不可顾虑自己的侧背,大胆撇开敌人的前沿据点,向纵深目的地挺进,对毫无防备之敌发起总攻。
乍看起来,刘伯承的这种布置似乎有点冒险,但刘伯承正是利用敌人固若金汤的防守心理突袭正面之敌,使敌人防不胜防。同时,刘伯承在战役的具体部署上也是非常严谨细心的,他在决定了主力突击部队的作战行动后,又布置了地方武装和民兵密切监视国民党部队前锋据点。
在刘伯承指挥下,晋冀鲁豫野战军一出陇海线,不仅切断了蒋军东西交通干线,吸引了正向华东进攻的蒋军主力5军、11师等部回援陇海线,接应了中原解放军突围,而且成为解放军战略反攻的第一次试探行动。
在巨金鱼战役中,刘帅指挥更为出色。当时,蒋介石调集重兵,妄图扫荡豫皖苏解放区,打通平汉线。由于敌人总是以几个旅的密集队形稳步前进,使我方难以下手。刘帅毅然采取“釜底抽薪”之计,甩开正面敌人,向东200里直插敌侧背,突然攻击巨野、金乡、鱼台,歼敌2.6万余人。敌军还想继续深入我解放区腹地,并佯渡黄河。刘邓大军则全然不顾,继续在东线与华东野战军形成钳击徐州之势。这是一次高度斗智的竞赛,蒋介石毕竟胆略不及,最后被刘邓大军牵着鼻子退了回去,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这三次战役表面看起来都是险棋,但正因为险,才更出敌意料,才能出奇制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