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张国焘的话让朱德、刘伯承震惊,红军分裂无法避免

张国焘的话让朱德、刘伯承震惊,红军分裂无法避免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国焘的话,使朱德、刘伯承大吃一惊。他俩万万没有想到,张国焘不仅要停止左路军行动,而且还要把右路军和中央全部拉回,他们感到,分裂已不可避免。张国焘对此极为恼火,他派人偷走刘伯承、朱德的马匹,并严密监视两人的行动,减少他们同外界的接触。但朱德、刘伯承临大节而不辱,拒绝承认张国焘的“中央”,呼吁红军要团结一致,党要团结一致,共同打击敌人。

张国焘的话让朱德、刘伯承震惊,红军分裂无法避免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踏上漫漫长征路。一开始,红军被动挨打,损失惨重。人们逐渐认识到毛泽东的正确,并终于接受了他提出的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计划,而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建议。

为实现这一计划,刘伯承被重新任命为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兼军委纵队司令,参加长征的指挥工作。在这期间,毛泽东多次委托刘伯承指挥关键战斗,非常赞赏他的组织指挥能力。突破乌江、智取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战役,就是毛泽东和刘伯承亲自组织和指挥的。红军渡过金沙江后,毛泽东曾风趣地说:“前几天,我们一些同志还担心,怕我们渡不过江去,被人家挤上绝路,当时我就对恩来、朱德同志讲,没关系,四川人说刘伯承是条龙下凡,江水怎么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去的。”在场的刘伯承听了毛泽东的话后也笑了起来。

不久,毛泽东又派刘伯承率先遣队设法通过彝族区,以抢夺安顺场,为红军主力开辟道路。出发前,毛泽东嘱咐刘伯承说:“你们过彝族区时一定要尊重他们,不能打枪,你们的任务不是去打仗,而是宣传我们的政策,用感召力与他们结成友好。”按这个要求,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结盟,保证了红军安全通过彝族区、过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后,红一方面军翻过雪山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会师给两军的指战员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和希望。但是,这种高昂的战斗激情却随着张国焘分裂主义的出现很快破灭了,刘伯承、朱德等红军领导人也在与分裂主义的斗争中险遭不测。

1931年初,张国焘以中央代表的名义进入了鄂豫皖根据地,不久,便担任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和工农民主政府主席。几年来,他完全主宰着鄂豫皖根据地、川陕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但是,懋功会师后,当他看到中央及中央红军的现状时,个人野心开始膨胀,这种膨胀驱使他产生了篡夺中央最高领导权的野心。

为了解决会师后的军事行动问题,中央在两河口召开了会师后的第一次政治会议。会上,张国焘提出种种理由反对毛泽东北上的战略方针,主张红军向川康边界南下,他的主张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反对。刘伯承虽然不是政治局委员,但他出于对红军的负责态度,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批驳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以元老自居的张国焘,对政治局内反对自己的人十分恼恨,尤其像刘伯承这样一个非政治局委员也敢批评自己,简直像遭到了极大的污辱,难以容忍,但鉴于自己是极少数,他只有表面上同意了红军北上的意见。

毛泽东建议一、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路军分头北上。刘伯承和朱德随张国焘左路军行动。

8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的右路军经过千辛万苦和重大牺牲走出了草地。这时,左路军已到阿坝,按原计划左路军应向右路军靠拢,但张国焘却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并以嗄曲河水上涨为由拒绝渡河。刘伯承为此亲自测试河水,想用事实说服张国焘,然而,张国焘却极不耐烦地说:“算啦、算啦,现在敌情我情都发生了变化,北进已经对我们很不利了。目前不是我们要不要北上的问题,而是中央和右路部队应该回师南下的问题。”

张国焘的话,使朱德、刘伯承大吃一惊。他俩万万没有想到,张国焘不仅要停止左路军行动,而且还要把右路军和中央全部拉回,他们感到,分裂已不可避免。

刘伯承、朱德想方设法阻止张国焘南下,并拒绝制定南下作战计划,还不断向部队做工作,宣传北上的意义。张国焘对此极为恼火,他派人偷走刘伯承、朱德的马匹,并严密监视两人的行动,减少他们同外界的接触。

为了使刘伯承、朱德屈服,张国焘还召集一些所谓的党的活动分子开会斗争刘、朱二人。张国焘曾几次威胁刘伯承:“不念你是南昌起义的参谋长,我就杀了你!”

刘伯承斩钉截铁地说:“你杀了我,我也拥护中央的决议和毛泽东的路线。”

10月5日在松冈附近的卓木碉,张国焘的政治野心极度膨胀,他竟然利令智昏地公然另立“中央”,宣布开除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的党籍,致电中共中央宣称:“此间已用党中央、少共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总司令部等名义对外发表文件,并和你们发生关系。”为了支撑“中央”的门面,张国焘强加给朱德、刘伯承许多头衔。但朱德、刘伯承临大节而不辱,拒绝承认张国焘的“中央”,呼吁红军要团结一致,党要团结一致,共同打击敌人。张国焘对刘伯承怀恨在心,不久,就将刘伯承的总参谋长职务免去,调任第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校长。这是刘伯承第二次被撤掉总参谋长职务,算上南昌起义自然失掉参谋长职务那一次,已有三次之多。后来刘伯承诙谐地总结道:“三参总戎幕,一败两罢官。”

没有多久,张国焘南下遭到惨败,红军损失惨重,左路军由8万人减少到4万人。在朱德、刘伯承、贺龙、关向应等人的坚决斗争下,张国焘才不得不同意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

草地有悲壮的英雄交响乐,草地也有浪漫的爱情奏鸣曲。由于长征途中刘伯承一直跟随四方面军行动,他有幸结识了四方面军青年红军女战士汪荣华。看来上帝对于刘伯承来说是公平的,没有忘记在长征途中备受磨难的红军总参谋长,在最需要帮助和关怀的时刻赐给了他终生的幸福。

汪荣华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阳光灿烂,碧空如洗。在刚吃早饭时就接到通知,要她率领省邮政局工作人员整装列队欢迎红四方面军慰问团。汪荣华匆匆吃过早饭,组织同志们来到山寨杂古垴的街头。

街头站满了欢迎的人群,人们欢欣地露出一张张笑脸。来了!来了!红四方面军慰问团来了!顿时,人群里爆发出一阵阵口号声和热烈欢迎的掌声,整个山寨沸腾了。慰问团有十几位同志,其中有两位尤为引人注目:一位是头发斑白、有学者风度的林伯渠;一位是身材魁梧、戴着眼镜、有军人气质的刘伯承。汪荣华问着身边的同志:“那个戴眼镜的是谁呀?”

“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刘伯承总参谋长啊!”(www.daowen.com)

噢,他就是刘伯承!当时一方面军从江西一直到两军会合,对刘伯承传说很多,谁都知道他是无产阶级的孙武

汪荣华鼓掌欢迎红四方面军慰问团,注目看着刘伯承从眼前走过,她眼里充满了一个红军战士对红军领袖的尊敬和爱戴。谁也没有想到,连汪荣华自己也没有想到,她会成为这位杰出的红军将领、无产阶级军事家的忠诚伴侣。

汪荣华到了四局工作后,和刘伯承接触见面的机会多了,经常在一起行军。她看到刘伯承非常平易近人,办事严谨,知识又渊博,毫无官架子,令汪荣华和同志们对他十分敬重。一天,四局的同志不知从哪儿搞到两只毛茸茸的兽蹄,谁都不认识是什么。刘伯承提起兽蹄高兴地说:“呵!这是一对熊掌!是很名贵的东西,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哩!”说着他亲自动手,刮去皮毛,洗净砸碎,用脸盆当锅,熬了一锅熊掌汤,叫大家一起来吃,尝尝味道。虽然每人都分吃点熊掌肉,喝了几口汤,也吃不出什么味道来,但在生活极为困难的草地,刘伯承和战士们同甘苦共患难的阶级友爱精神,使每位同志的心里都是热烘烘的。

在行军途中,刘伯承看到一些病号走不动路,或是掉队的同志,他总是把自己的马让给他们骑。有一天,汪荣华掉队了,刘伯承看到她行走很艰难,一步一步向前挪着。刘伯承依惯例把马让给了汪荣华:“骑上马吧!”

汪荣华抬头一看,原来是刘伯承总参谋长:“谢谢首长,我能走,我行!”

“行啥子哟,骑上吧!”刘伯承带着浓浓四川话腔,充满对战士的关怀。

“不,首长骑!我会跟上的!”江荣华笑着执意谢绝,笑容里显出倔强,谢绝中包含敬意,她说着明显地加快了步伐。

刘伯承笑着点点头,内心不无钦佩:这女同志硬是不简单哩!

能参加长征的女红军都不简单!在与汪荣华的不断接触中,刘伯承越来越了解她了,这位来自大别山的少女纯朴端庄、勤劳聪慧,14岁就瞒着父母参加了红军,该是多么巨大的勇气和智慧啊!明明体力不如男战士,硬是几千里徒步行军,突破敌人围追堵截,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该是多么勇敢顽强和坚韧啊!刘伯承的心怦然而动了,他知道自己爱上她了,可是怎么说?当面谈,容易变成上下级的关系,给姑娘带来压力,人家才19岁啊!不,要自由恋爱,自由恋爱!叱咤风云、身经百战的刘伯承决定以笔代言,倾吐心声,好让心爱的姑娘从容地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到了宿营地,刘伯承处理完公事,自己研磨了一盘浓墨,提起毛笔,工工整整写起蝇头小楷来,别人还以为他又在抓紧时间练书法哩!他一连写了好几篇,然后认真叠好装进信封,喊来警卫员黄兴正:“小黄,请你送封信给汪荣华同志。”

“是!首长还有什么指示?”小黄接过信问。

刘伯承随即嘱咐:“请你一定要当面交给她。”

还一定要当面交给她?警卫员小黄似乎明白这封信的分量,立即点头跑步送去。

这是刘伯承生平第一次用蝇头小楷写的情书,也是汪荣华生平第一次接到的情书。她拆开信一看,原来是刘伯承送来的求爱信!那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那笔尖下倾吐的炽热感情,令汪荣华怦然心动,脸不由刷地红了……

明月当头照,草地静悄悄。同志们以天作被,以草作毯,背靠背地席地休息了。可汪荣华怎么也睡不着……汪荣华觉得刘伯承可敬可爱可亲。他能征善战,不正是自己崇爱的英雄么?他诚实朴素,不正是自己理想的爱人么?他对革命忠诚,不正是自己情投意合的伴侣么?她想着想着又觉得这件婚事不合适,文化水平没法和他比啊!资历也没法和他般配呀!拒绝吧不忍心,接受吧又自感不合适。可刘伯承还在等着回话哩!干脆把心里话掏出来,让他再慎重考虑考虑。

当刘伯承听完她的“心里话”不由地笑了起来:“这有啥子关系嘛!我们的结合是自由恋爱,都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志同道合,有共同的思想基础。至于文化水平低一点,可以学习嘛,你自己努力,我还可以尽力帮助你。”

刘伯承向汪荣华坦露出了一颗火热、赤诚的心。从此这对从艰苦征途和严酷的政治斗争中走出来的患难夫妻一直相伴终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