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毛泽东劝说,彭德怀戴帽子出山

毛泽东劝说,彭德怀戴帽子出山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听了彭真的汇报,又收到中央机要局转来的彭德怀的信,感到意外。没有料到彭德怀不愿出征。毛泽东表现了领袖的气度,决定亲自找彭德怀谈谈。今天,毛泽东就是在这个地方会见彭德怀。毛泽东微笑着伸手向彭德怀走来。坐下之后,毛泽东点燃一支烟,彭德怀也点上了一支。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彭真、陈毅等中央领导送彭德怀走出丰泽园,在轿车边一一与他握手告别。

毛泽东劝说,彭德怀戴帽子出山

四年一晃过去,又一个秋天来临。

1965年秋,一天,秘书綦魁英跑来向他报告:彭真同志来电话,要在人民大会堂会他。

彭真在人民大会堂向彭德怀传达了党中央作出三线建设部署的决定,特别传达了毛泽东主席的意见,要他到成都抓西南大三线建设。彭德怀向彭真讲了许多心里话,表示不愿干这个差使。这时的彭德怀陷入了巨大的矛盾、痛苦之中,庐山会议加在他头上的那顶“三反分子”的帽子重如大山,压得他跌入历史的深渊。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尚在,彭德怀已在全党批臭,还怎么出来工作?

彭德怀回到吴家花园后,好几天闷闷不乐。他痛苦地走在小道上,在院子里散步转圈子。他担心出来工作犯更大的错误,使更多的同志受到牵连。当天晚上,他给毛泽东写了封信,表示下决心当一辈子农民,回老家或到外地国营农场去种地。

毛泽东听了彭真的汇报,又收到中央机要局转来的彭德怀的信,感到意外。他满以为这次亲自点将,让彭德怀担任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他会像往常一样,不说二话,听从安排的。没有料到彭德怀不愿出征。毛泽东表现了领袖的气度,决定亲自找彭德怀谈谈。

1965年9月23日,北京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毛泽东与彭德怀这两位老战友在分别六年之后又见面了,历史记载了这一重要时刻。

中南海早晨,阳光照耀,银湖柳浪,红墙深院,肃穆恬静。丰泽园坐落在葱绿的草坪上,颐年堂古老的殿宇是毛泽东主持重要会议与会客的地方。今天,毛泽东就是在这个地方会见彭德怀。

9时许,一辆黑色轿车开来了,彭德怀走下车来,仰望丰泽园门额,健步登上台阶。六年来,他朝思暮盼的这一天终于来了,他怎么不激动呢!

一眼见到高大魁伟的毛泽东,他激动不已,疾步迎了上去。毛泽东微笑着伸手向彭德怀走来。两双大手紧紧地握着,整整六年了,六年来的第一次握手。此刻他们双方的复杂心情谁也无法知晓。

彭德怀首先开口:“主席,看得出您还是老习惯——善打夜战。”

毛泽东说:“昨天下午接到你的信,高兴得睡不着,所以就给你打了电话。晓得你要来,早在这儿等着。好,你终于来了,请!”

坐下之后,毛泽东点燃一支烟,彭德怀也点上了一支。“记得你好像早已戒烟了嘛!”毛泽东笑着说。

“是戒了。庐山时又抽上了,很凶。”彭德怀说着深深地吸了一口。

毛泽东以略带责备的口气说:“你这个人哪,还是那个犟脾气!平时总不来,好长时间也不写信。写信不写则已,一写就是几万言。你为什么不打个电话来,写个纸条来,花那么大工夫写长信干什么?你费了力气,我也看不大懂,彼此都不满意,何苦?我们还要谈谈,吵架可以,骂娘可以,你有话可以说,你还是政治局委员嘛,你还是我们的同志嘛!”

毛泽东吸了几口烟,沉默片刻,接着说:“历史上,真正的同志绝不是什么争论都没有,不是从始到终,从生到死都是一致的。有争论,有分歧不要紧,要服从真理,要顾全大局,大局面前要把个人意见放一放。所以,你来了,我欢迎!”

彭德怀说:“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呀,主席。”

毛泽东摆了摆手:“不要这么说嘛,我这里你随时都可以来。今天还有少奇、小平、彭真同志,等一会也来参加。恩来去接西哈努克,所以不能来。我们一起谈谈吧。”

在谈到派彭德怀去“三线”时,毛泽东说:“现在要建设大小‘三线’,准备战争。按比例,西南投资最多,战略后方也特别重要。你去西南是合适的。西南地区有各种资源,地理也适宜,大有作为。你去也许会搞出一点名堂来。建立党的统一领导,李井泉为主,你为副,还有程子华。将来还可以带兵去打仗,以便恢复名誉。”

听到“名誉”二字,彭德怀脸上掠过一丝淡淡苦笑,说:“我已经被批臭了,还是不去好。背着这一身臭名怎么去?到了那里,接触群众不方便,人家接触我也不方便。再说,在庐山会议时,我向你作过三条保证。”

毛泽东问:“哪三条?”

彭德怀说:“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做反革命;在任何情况下不会自杀;今后工作不好做了,劳动生产,自食其力。”

毛泽东深深地吸着烟,微微点了点头说:“你说的三条保证,后面两条我还记得。老彭,庐山会议已经过去了,现在看来,也许真理在你那边。让历史去做结论吧……我们共事几十年了,不要庐山一别,分手分到底。我们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应当为后代多想事,多出力。我们再一起往前走吧!派你去西南,这是党的决定,如有人不同意,要他同我来谈。我过去反对你彭德怀同志是积极的,现在支持你也是诚心诚意的……你搞军事工作多年,三线建设与军事有密切关系,让你到西南三线任副总指挥,对你没有什么保密的,你想看什么地方就看什么地方。”

彭德怀认真地听着,不住点头。

毛泽东高兴地继续说:“德怀,你还是去西南吧!我让少奇、小平同志召集西南地区有关同志开一次会,把问题讲清楚。我送你几句话:既往不咎,意见保留,努力工作,做出成绩,必要时再带兵去打仗。”

听了毛泽东的这番话,彭德怀的气消了,马上表态,声音铿锵有力:“主席,我听你的,我去西南!”(www.daowen.com)

12点钟,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颐年堂,他们与彭德怀紧紧握手,相互问候,场面十分感人。

毛泽东向在座的中央领导同志说:“我与德怀谈了多一会了,谈得很投机。德怀同志同意去西南‘三线’。请少奇、小平同志召集西南地区有关同志开一次会,安民告示,把问题讲清楚。如果有人不同意,要他来找我谈。”

刘少奇对激动得热泪盈眶的彭德怀说:“老彭,听到了吧?主席没忘了你呀!主席说的也正是我们要说的话,主席和大家都希望你振作起来!”

邓小平接着说:“是啊,我们都盼你重振雄威,为人民再建新功!”

直到下午3点左右,这次非同寻常的会见才告结束。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彭真、陈毅等中央领导送彭德怀走出丰泽园,在轿车边一一与他握手告别。

赵凤池很快将车开出了中南海。彭德怀坐在车中,红光满面,额头舒展,似乎一下子年轻了许多。他突然想起了什么,忙问景希珍:“咦,你们吃饭了没有?”

“吃了,在招待所吃的。”景希珍刚说完,立刻闻到一股酒味,便问,“彭总,您喝酒啦?”

“喝了!毛主席点了我的将,我同意去西南了。他请我喝酒,与我碰杯,我就喝了几大杯。”

彭德怀由中南海返回吴家花园住地后,立刻将身边工作人员召集在一块,向大家传达了他与毛泽东主席会见的情景。

1965年11月28日,开往成都的33次列车从北京站驶出,彭德怀身穿染成黑色的军呢大衣,端坐在一节车厢内,此刻他心早已飞到了西南三线。

1965年11月30日,彭德怀抵达成都。

他终于又能工作了,多年来心头上积聚的工作热忱如火山般地迸发出来。一到任的他立即找人听汇报,马不停蹄地作调查。

有一次,彭德怀去渡口参观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渡口市原是金沙江畔一个只有7户人家的小村,当时正兴建西南地区最大的攀枝花钢铁基地。彭德怀在山上山下仔细参观,走得汗流浃背,看得振奋不已,连说真是好地方,毛主席决断非常正确。

在参观建设中的宝顶山煤矿时,彭德怀不禁感情激动。他十分熟悉这些“乌金”,曾身受掘洞挖煤之苦,一再嘱咐陪同参观的渡口市委领导人说:“巷道支撑一定不能马虎,要绝对保证工人生产安全。”

渡口市火热的建设景象,使彭德怀这个不写诗的人也诗兴大发。他并未把写的诗给别人看,只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为今天的读者留下了他当日的满腔豪情:

天帐地床意志强,渡口无限好风光。

江水滔滔流不息,大山重重尽宝藏。

悬崖险绝通铁道,巍山恶水齐变样。

党给人民力无穷,众志成城心向党。

不想匆匆的渡口之行,却惹出了是非。

3月25日,彭德怀在石棉县安顺场渡口,面对汹涌咆哮的大渡河,不禁缅怀当年英勇抢渡的红军战士和舍出身家性命为红军摆渡的船工。红军胜利北上了,当年的船工呢?听说只有一位老船工帅仕高还健在,彭德怀很高兴,特地看望他,详细询问他解放后的生活状况。听出老船工生活上还有困难,临别时彭德怀送给老船工10元钱。

这件事后来被“揭发”,作为彭德怀“是伪君子,施行小恩小惠”、“收买人心”的例证,那位老船工也无辜受累。这使对老船工倾注了无限感激之情的彭德怀无法忍受,大声喝道:“人家是拼着命给红军干的!”“我们给什么能把人家收买得了啊!”

1966年4月19日,彭德怀第三次出行,视察川南煤矿。这次川南之行,他了却了一桩历史上的心事:长征中,遵义会议后,中央军委命令彭德怀从红三军团中抽调三四百人,由得力干部率领,到川、滇、黔边开创新根据地。彭德怀选派了400余人,派师政治委员徐策率领前去。以后,这支队伍与红军失去联系,最后杳无音信。事隔数十年,彭德怀仍然挂念着这批指战员的命运,特借视察之机到珙县打听这支部队的下落,方知他们于当年(1935年)转战数月,只余数十人,最后被敌人包围,全部壮烈牺牲。彭德怀听后,为之停箸减食,痛悼不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