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申论”要求考生用同一方式作答同一命题,看似公平,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类人才优势的发挥与选拔。由于“申论”试题内容往往涉及社会热点或焦点问题,考生容易事前猜测押题,有所准备,从而影响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决策和表达能力的测试。
一、笔试科研滞后
考什么、怎么考,始终是困扰公务员考录制度,并影响考试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作为国家公务员考录主管机关的国家人事部,进行了多渠道、多方位的探讨。首先,对考试科目进行不断调整,从考录制度建立初期沿用中考、高考的办法测试语文、数学、政治,到1990年测试政治、哲学、法律、科技、写作等科目,再到1992年增加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最后于2000年将考试科目定位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和“申论”,考试科目逐步相对合理、稳定、成熟。其次,对考试内容进行定位,从原来编写全国统一指定教材《公共科目》到《综合知识》,增加“公共基础知识”的测试,至今变革为不指定考试教材和用书,使考试内容逐步脱离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试轨迹,转向主要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考试科目的设置和考试内容的定位是否合理、科学,还需要通过实践进一步检验。由于试题的研发滞后,因此尽管近些年来各地的试题不乏精品,但是总体而言,试题质量尚有待提高。以图形推理为例,对定型规律,只要归纳分类即可迅速掌握。常识判断部分,理解性而非记忆性的内容不足,考生得分有较大的偶然性。“申论”要求考生用同一方式作答同一命题,看似公平,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类人才优势的发挥与选拔。由于“申论”试题内容往往涉及社会热点或焦点问题,考生容易事前猜测押题,有所准备,从而影响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决策和表达能力的测试。针对职位所需能力的测试更是缺乏,存在“考得好而干不好”,考试成绩与工作能力脱节的现象。(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中国公务员考录制度改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