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市场依赖与安全陷阱:全球化下的危机

市场依赖与安全陷阱:全球化下的危机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市场依赖和安全陷阱全球化托起的不是发展中国家的梦想,而是美元的“制度寻租”。美国对海外市场依赖、对经济独立和政治独立的关系,有远比别人深刻而痛苦的切身体会。对外部市场的高度依赖,使中国经济对外部市场的敏感性增高,不稳定性增加。中国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中华民族要崛起,可以不依赖别人,也不能依赖别人。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使美国手中多了一种和中国博弈的战略杠杆。

市场依赖与安全陷阱:全球化下的危机

市场依赖和安全陷阱

全球化托起的不是发展中国家的梦想,而是美元的“制度寻租”。

全球化不仅卷走了发展中国家的财富,还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独立。出口导向战略,眼睛向外、外向型的发展道路,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航船漂浮在别人的市场上。把经济发展的希望寄托于海外市场,削弱了经济独立。

经济独立是政治独立的基础。

美国在自己的崛起过程中,曾经备受依赖海外市场之苦。自由贸易带来的繁荣,曾经备受大英帝国炮舰政策的打击。国家博弈的残酷现实使美国放弃了自由贸易,选择内向型的发展战略。美国对海外市场依赖、对经济独立和政治独立的关系,有远比别人深刻而痛苦的切身体会。

要削弱一个民族的政治独立,最有效的方式是削弱其经济独立。而削弱其经济独立的便捷的方式,就是全球化。对于那些潜在对手,美国以巨大的市场潜力为诱饵,让对手为了获取这个市场份额而彻底改变自己;以诱敌深入的方式让对手的经济步入其市场圈套,使之严重依赖美国市场,进而丧失经济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一直把市场作为国家博弈的一种重要筹码。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它通过市场开放、经济援助和提供安全保障的方式,换取欧洲对其在军事、政治、外交和后勤方面的支持和从属;它以类似的交换方式将日本变成自己的附庸。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中,美国充分利用巨大的市场潜力,将亚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融入美元货币体系、融入全球化。在开放自己市场的同时,美国迫使发展中国家开放自己的国内市场。这种“市场换财富”的战略,使发展中国家走上了出口导向的道路。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贸易战略是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部分。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将贸易战略置于国家安全战略之下,不从安全角度来定位贸易战略,国家的经济独立和安全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国家博弈,不能只是在商言商。否则,一年到头拼命为美国打工,将越来越多的产品和财富输入美国,换回的却是安全程度的下降。出口拉动了GDP,GDP中的美国因素越来越多。出口年年增加,GDP年年增加,GDP中越来越大的一部分依赖美国市场。经济变成了失去独立自主羽翼的风筝,越增长越难脱离美国市场这根线。

“市场就是皇帝”。一个企业的产品太依赖一个买主,这个买主就能控制这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太依赖另一个国家的市场,这个市场就能控制这个国家的经济。当中国的货物和财富被全球化浪潮大规模卷向美国时,中国经济崛起的主导权也在悄悄地移向美国。

全球化削弱了中国经济独立。

美国市场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市场,中国的GDP有很大一部分必须通过美国市场实现。中国出口导向带来的繁荣,很大一部分建立在世界霸权的市场上。这种经济结构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问题。失去美国市场,中国经济将面临严重生产过剩。中国经济的宏观稳定、GDP的增长、失业率的高低、总需求的大小,甚至价格水平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市场这个外生变量。这个外生变量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假如美国市场进入受到限制,假如美国政策改变,假如美国决定把市场的大门关上哪怕一小点,就有一大批为美国开的工厂要关闭,就有一大批为美国打工的人要失业,就有一大批依赖美国技术的产业要消失。这些局部问题还可能传导到上下游产业,演变成影响经济全局的连锁反应,导致宏观经济混乱,甚至可能影响中国的安定,演化成社会政治问题。

美国市场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个关键的外生因素不受中国控制。

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美国的金融危机导致严重经济衰退,市场萎缩,进口下降。危机开始时,许多经济学家预言危机将不会对中国造成巨大冲击。话音犹在,这场发生在太平洋西岸的经济危机,就通过全球化的浪潮爬上太平洋的东岸,肆意冲击着中国的出口导向经济。并通过出口经济的萎缩,挤压中国的其他产业,导致出口企业大量关闭,工人大量失业,农民工大量返乡。为了维持GDP增长8%的目标,中国不得不大规模刺激经济。对外部市场的高度依赖,使中国经济对外部市场的敏感性增高,不稳定性增加。(www.daowen.com)

这个不确定的外生变量不仅影响中国经济稳定,甚至可能会影响中国的崛起和统一大业。依赖别人的市场,无异于将大规模经济杀伤武器放在别人手中。从国家博弈的战略上看,这种经济十分脆弱。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式并不乐观,美国在中国后院——东亚有巨大的军事存在。假定一:假定有一天台海有事,假定美国决定介入,它可以通过关闭市场的方式达到打击中国经济的目的,轻而易举地给中国制造巨大的经济混乱,甚至社会混乱。让你先尝尝工厂大批倒闭、工人大批失业、经济萎缩的滋味。假定二:假如有一天美国不能继续接受中国崛起的前景,可以调整自己的战略,通过限制中国出口来达到抑制中国崛起的战略目的。

历史不会按假定发展,但是那些概率不低的假定,可能会影响历史。

出口导向对一些小国和地区,也许是一种别无选择的出路。由于市场狭小,不得不把自己的经济航船挂在别人的经济航母后面。中国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中华民族要崛起,可以不依赖别人,也不能依赖别人。出口导向的增长方式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建立在这种增长方式上的繁荣是不可持续的繁荣。在这种发展道路上,中国经济的后续发展,甚至社会安定,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那些外部市场有多大的意愿支持中国GDP的增长。

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使美国手中多了一种和中国博弈的战略杠杆。只要美国愿意,就可以通过霸权的手,随心所欲地把中国GDP中过度的水分挤掉。不管你GDP有多大,你处于战略上的弱势和守势。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指出,美国要通过“操作和控制”(maneuvor and manipulation)来实现战略目的。这种经济依赖,给美国提供了许多操作和控制的机会。

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并不等同于美国对中国产品的依赖。中国出口产品大多是低端产品,有很高的可替代性,如中国生产的玩具、衣服、鞋等。中国组装出口的各类高技术产品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生产和组装。美国跨国公司的进货战略基本是多元化,每一种产品都有多国货源。这不仅能带来价格竞争,而且摆脱了对特定货源的依赖。一旦有事,很容易替代中国货源。美国和中国GDP的规模不一样。同样数量的出口,对中国的影响力度要比对美国的影响力度大得多。这是一种风险和成本不对称的关系。

对中国经济依赖海外市场的现实,美国有清醒的认识。谢淑丽曾经是美国国务院负责中国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她在《中国:脆弱的强权》一书中,对中国的这种依赖性这样写道:

作为一个对世界经济极度开放的大国……中国自身的繁荣和稳定依赖于其他国家。它对国际经济带来的震荡,对(其他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政治反制所带来的震荡,非常脆弱。假如中国被世界主要市场抵制,如美国、日本、欧洲,(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放慢,国内失业率将会上升到危险的水平。中国成为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的反倾销调查的对象。[1]

在这种格局下,美国有许多人并不感激中国提供的免费商品和廉价资本,反而把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当成一种权力,一种博取更多国家利益的战略武器。在30多年的历史中,美国运用市场武器向中国施加了许多压力。在20世纪90年代,它利用这种武器迫使中国在WTO谈判上做出巨大让步。在21世纪头几年里,它利用这种武器企图迫使中国货币升值,迫使中国迅速开放金融系统,企图对中国发动一场类似于当年针对日本的经济战争(由于金融危机而暂时作罢)。21世纪中美有许多贸易争端,而每一次争执都是美国挑起的。这种咄咄逼人的高姿态,来自于经济关系的战略格局,来自于不平等的市场关系。

而美国从20世纪以来,就把建立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当成一项最重要的国家战略。虽然有政党轮回,有党争,但是这项政策却代代相传,直至今日。奥巴马在当选总统后,马上宣布要继续把美军建设成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为什么?这支强大的军队有效地捍卫了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强大的军队是经济安全的坚强后盾。面对这支军队,任何人都必须三思而后行。即使这样,美国对外投资净额为负数,没有把自己的经济或金融放在别人手中。从美国对日本的高科技经济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总是千方百计地避免对别国的依赖,哪怕是对盟友的依赖。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其出口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中国,其出口依存度远远小于中国。美国早在立国之初就认识到,没有经济上的自主就没有政治上的完全独立。这是美国缔造者之一,第一任财长最早提出的观点,也是美国迄今为止的长期经济战略。

开放一定要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对任何国家的市场依赖和经济依赖都会降低经济安全,从而降低总体安全。

中国的崛起不能寄托于霸权的仁慈,中国崛起的道路不能掌握在霸权手中。独立自主是中国经济独立和安全的根本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