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虚拟增长抑制发展,全球化下的路线之争

虚拟增长抑制发展,全球化下的路线之争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以内向发展为代价的虚拟增长模式,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难以承受之痛。在推行出口导向战略的经济体内,出口增长和内需发展进行着激烈的资源竞争。假如这种虚拟资本的回报又变成投资,这种虚拟增长同样不能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虚拟增长抑制发展,全球化下的路线之争

虚拟增长和发展抑制

全球化、出口导向和金融自由化,不是历史的必然,它们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虚拟增长和发展抑制。货币价值直接影响出口竞争力。实施出口导向的国家面临一个两难处境:出口增加,美元储备增加,带来货币升值压力。币值的升高,将导致出口竞争力的下降。为了避免货币升值,拥有大量入超的经济体系不得不把外汇储备大规模循环回美国,购买美国国债或其他虚拟资产。出口导向战略越成功,越要走向这种恶性循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虚拟增长和发展抑制。这种虚拟增长必然带来发展抑制,抑制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的内在冲动。

大规模出口导向带来的主要是外汇储备的增加和金融资产的膨胀。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内向发展的相对萎缩。虚拟增长和发展抑制并存,是大规模追求出口导向的必然结果。这种以内向发展为代价的虚拟增长模式,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难以承受之痛。在出口依存度高的国家,全球化带来了一个奇特的经济现象:出口的高速增长和内部经济发展的相对抑制并存;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同内向经济的相对萎缩并存。这种现象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甚至在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中也存在。

第一,过度的出口增长导致内部发展抑制。在推行出口导向战略的经济体内,出口增长和内需发展进行着激烈的资源竞争。出口导向把经济资源从发展中国家导流出去,形成漫长的大规模的经济资源流失。在有些国家,由于政府推动偏好出口增长的政策,出口产业在这种竞争中占据优势,内部发展往往在竞争中失败。结果,出口的增长远远高于GDP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经济资源被出口产业占据,内部发展获得的资源份额越来越小。在出口高速增长的阴影下,内部发展得不到足够的阳光。GDP中出口份额的增长,诉说的是内需经济相对萎缩的故事。出口增长越快,出口占GDP的份额越大,出口产业在资源竞争中实力越强,内向发展越不足。出口的超高速增长的另一面是内向发展的超速相对萎缩。

当出口份额达到GDP的某种程度以后,当出口导向严重抑制了内向发展的时候,就会导致出口过度增长与内部发展严重不足的恶性循环。内部发展的抑制导致内需不足;内需不足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加大了出口推动的力度,导致出口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出口的这种超速增长又进一步加剧了内需发展资源不足的困境,导致内部发展的进一步相对抑制。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越来越多的经济资源被出口产业剥夺,越来越多的产出为别人的市场所控制,越来越大的经济份额因别人的需求而存在。出口产业控制着越来越多的经济资源,在政策上享有越来越大的偏好。在这种情况下,跑在别人市场轨道上的出口产业,已经不再是总体经济发展的引擎,而是以内向发展为代价。与出口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内向发展相对落后,内需产业相对落后,总体产业实力相对下降。

当出口导向产业主要是建立在来料加工的基础上、建立在进口原材料的基础上、建立在所谓的“世界产业链内部分工”的基础上的时候,这种发展抑制就更加严重。出口产业导向在和内向发展争夺资源的同时,带动的是其他国家产业的发展。所谓世界产业链内部分工,是指在一个产业链内部形成的世界范围内的分工。比如世界计算机产业,发达国家控制技术和关键部件,中国实施装配等。这种世界产业链的内部分工往往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控制。这些跨国公司处于产业链的顶部,控制着开发、核心技术、核心部件、产业发展方向和专利等,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产业链的底部,成为靠廉价劳动力进行简单装配的基地。以中国的有些“高科技产业”为例,它们带动的是发达国家核心技术的发展。世界产业链内部分工抑制了发展中国家内部产业链的形成,使之扁平化。这种出口导向不仅抑制了内向发展,而且抑制了关键产业的发展。

出口导向对发展的抑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主要原因。日本出口产业的繁荣和内需产业的衰退的并存,导致日本对外部世界的进一步依赖。然而,日本繁荣的出口产业和离岸经济,并没将日本拉出漫长的衰退。出口导向是一个大漏洞,稀缺的经济资源就从这个漏洞中流失。这种以满足别人需要为目的的经济增长模式,值得反思。

第二,虚拟资本(外汇储备)的增值欲望导致对实体经济的抑制。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实物资本的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开发。出口的高速增长,带来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中国大量的国民储备没有起到推动实体经济建设的作用,却变成了外汇储备或其他类别的外国金融资产,被循环到了美国或其他国家。这种虚拟资产越多,国民储备的流失越多,实体经济的投资就越少。外汇储备这种虚拟资产和任何虚拟资产一样,到了一定程度会产生一种自我扩张的冲动。即虚拟资产脱离实体经济的需要,追求自身的增值。虚拟资产追求虚拟增值的结果,是大量的虚拟资本或外汇储备在增值的动机下被投向海外市场。由于多种原因,这种投资往往是长期投资。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而言,这种长期投资的含义是什么?这种长期投资的经济含义是,中国的一部分国民储蓄被长期投向了海外,在长时期内不能推动中国自己经济的增长。这种长期投资就是中国储备和中国经济资源的长期流失。只有当这种长期投资被收回中国,通过必要方式变成中国的实物资本的时候,中国流失出去的国民储备才会实现回流。这种外汇储备对外长期投资有两个后果:一是增值;二是损失。如果是损失,就意味着中国国民储备被永久流失到投资目的国。假如增长,只有当这种增长转化为中国经济的实物投资,才对中国经济产生正面作用。假如这种虚拟资本的回报又变成投资,这种虚拟增长同样不能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不能走国民储备长期流失的道路。

这种虚拟资产在和实体资产竞争资源。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被投向其他国家的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国内关键产业投资不足,教育科技投资相对不足,创新产业投入相对不足,实体经济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超过GDP的增长速度,说明经济总量中越来越大的一部分储蓄被循环到了外国。国民储备的这种长期大规模的流失,尤其是以超过GDP增长速度的流失,说明经济资源在以越来越大的规模流失。这种流失最终将导致中国经济因实体投资不足而长期萎缩。外汇储备应当为国内经济发展服务。日本的教训值得注意,日本积极推动对外投资,GNP长期高于GDP。对外投资虽然带来会计利润,却加剧了日本经济萎缩。

中国崛起的基点只能是发展。无论中国有多少外汇储备,无论这些虚拟资本的投资多么成功,也无法取代发展,取代实体资本的积累,取代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虚拟资本的增长、对外投资、外汇储备不能和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争夺资源。中国不能靠虚拟资本量的增长而崛起。崛起是发展,中国要用外汇储备谋求中国自己经济发展,追求虚拟增值将导致中国实体经济的相对萎缩。

第三,过度的出口增长导致贫富悬殊。中国长期享有高达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拥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然而,中国依然有数亿人口生活在贫困中,中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金字塔顶部10%的人口拥有45%的社会财富;金字塔底部10%的人口拥有不到1.4%的社会财富。城市人均收入农村人均收入的3.23倍,这个数字在1985年只有2.57倍。导致贫富悬殊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出口导向和全球化。出口产业同内向产业竞争资源,大量的资源和财富通过全球化循环到了美国。中国向美国输出廉价产品和低息资本的同时,美国却向中国输出了贫困。(www.daowen.com)

(1)出口导向同公共投资争夺资源。大量的资源被发达国家的市场吸走,国民储备的巨大输出导致中国教育医疗卫生及其他公共投资严重不足。教育和健康问题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群体面临的主要问题。教育是贫困群体走出贫困的台阶,与健康有关的灾难是把人们推向贫困的主要原因。中国高额的外汇储备同教育投资的严重不足并存。国民储备被大规模转化为美元储备的同时,中国长期出现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现象。高收费的高等教育制度,使贫困家庭和农村家庭的孩子由于贫困而无法分享教育资源,无法通过成功的教育而脱离贫困。

(2)外汇储备同实体经济争夺资源。就业不足和工资低下是导致贫困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大量外汇储备和对外投资导致国内投资相对不足,内需经济发展不够,就业不足,工资低下。许多贫困家庭找不到工作,找不到收入正常的工作。

(3)出口导向同内地发展争夺资源。内地投资相对不足,偏远地区投资相对不足,农村投资相对不足,而中国大部分贫困人口集中在内地和农村。内地和农村投资的不足,加剧了贫富悬殊。

(4)出口导向本身直接加大了贫富悬殊。国际跨国集团通过对技术、设计、品牌、市场等的垄断和控制,控制着利润分配。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最低的成本。以沃尔玛为例,它几乎年年都可以把从中国进口的大部分货物的价格压低5%,成本降低的负担落在中国工人的头上。这种出口增长导致劳动者收入的长期停滞。

出口蓬勃发展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是全球化的普遍现象。经济的迅速增长本来为解决贫困提供了机会,然而,全球化却导致了教育、医疗卫生等部门的相对萎缩。教育和卫生是政府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使贫困群体有机会享有教育和卫生资源,从长远看,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建立一种包容的、人道的经济增长。我们需要把经济发展的成果扩散到弱势群体中,为金字塔中下层群体的未来投资。这种有包容的增长,必须建立在内向型发展的模式上,必须避免国民储备的大量流失。

(5)过度的出口增长导致对创新的抑制。中国的出口产业大部分位于产业链的底部,即使是高科技产业,关键技术往往掌握在跨国集团手中。在很多情况下,中国成了世界的组装车间。出口导向战略将大量的资源推动到这一类产业上,产生了低水平的数量扩张。中国对美国货物的输出,长期以来成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对美国低端市场的出口的超速增长,是推动中国经济低水平数量扩张的重要原因。此外,过度的出口增长导致国内产业的支离破碎,导致产业扁平化,导致二元经济,导致低水平循环。

(6)过度的出口导向导致人力资本建设的抑制。一个国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一个国家人力资本的建设和储备。人力资本建设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出口导向、外汇储备和教育竞争资源,是中国教育投入长期不足的原因之一。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逐步偏离了公共产品的性质。另一方面由于内向发展不足,工作岗位少,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找不到工作。许多依靠贷款上学的人,毕业就面临失业。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不愿上大学读书无用论开始兴起。中国是诗书之国。教育是民族的希望,读书无用是民族之痛。教育从来都是中国人改变自己现状的方式。在1949—1980年间,上大学更是贫困家庭脱离贫困的主要希望。那个时候,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和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享有平等的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免费而平等的高等教育为许多工人和农民的孩子提供了创造新的人生的机会。那个时候,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学是一个家庭的巨大荣誉。中国是一个人口多的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口依然在农村和中下阶层。中国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很大一部分社会成员不能享受良好教育,是对人力资源的最大浪费,是最大的低效益。国民储备的大规模输出和教育投资的长期不足,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虚拟增长和发展抑制并存,不仅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现实,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现实。这种虚拟增长和发展抑制并存的原因,是出口导向,是全球化。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总体中越来越大一部分是为美国而生产,经济发展的成果很大部分被输送到了美国。美国不仅享有廉价产品,而且享有中国的大量国民储备。国民储备流失的结果导致发展抑制。无论我们有多少外汇储备,无论我们对外投资带来了多高的回报率,它们都不能代替中国自身内在的发展。我们不能走发展抑制的增长道路。也许有人认为,中国不走出口导向的道路,无法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生产过剩从来就是一个相对于分配的问题。假如中国正确处理收入分配和贫富悬殊问题,中国十几亿人口足以给中国经济的内向发展提供充分的市场容量。被解放了的广大的国内市场,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内部需求,创造不断增长的需求能力,为民族工业带来无穷无尽的市场前景,推动投资回报率的提高,有利于中国社会的所有阶层。

美国的军费开支相当于外贸赤字,中国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财力支持。美国由于充裕的财力,得以在亚太地区加强其军事存在。全球化是对中国的不公正,对中国发展的不公正,对中国所有阶层人民的不公正。这种不公正,需要中国自己去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