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衰退
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在解决危机时采用的方法完全有别于它曾经为面临危机的发展中国家所开出的药方,也完全有别于新自由主义。美国政府的拯救措施就有鲜明的政府强势干预的特点:部分国有化,加强政府直接干预,增加政府开支,抑制市场力量。更重要的是,这些政策源于信守新自由主义的布什政府。新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是美国当前经济危机的主要根源。美国的决策者知道,继续新自由主义的政府不干涉政策,美国将滑入类似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那样的深渊。
其实,在美国政府处理危机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开始就确定要放弃新自由主义的教条。美国最初力图在新自由主义的政策框架内来解决危机。危机爆发时,决策者不认为这是新自由主义的体制性危机,而认为这不过是一般经济周期中的衰退,从而选择了新自由主义的传统反危机政策。退税、降息、增加货币供应量等。和任何正统的新自由主义剧本一样,其中以货币政策为主。布什政府一开始就让货币当局在反危机中扮演主角。随着危机的深化,信用萎缩进一步恶化,短期资本市场进一步冻结,并开始出现体制性危机的征兆,这时,政府,尤其是货币当局,加深了干预的程度,开始启用一些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期望解决信用萎缩的问题。这个时期,政府对危机的判断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流动性危机上。出发点是如何帮助企业和世界金融体系度过流动性危机。从这个角度出发,美联储创造了一些新的非传统的政策手段,极度增加了美元的供应量,目的是解决金融体系内的流动性困难。这个时期虽然有行政当局的微观干预和部分金融企业的国有化,但是政策的主要目的还是如何增加流通性,政策的主要框架还是新自由主义,依然停留在货币主义范围内。在这一时期,政府依然幻想市场机制的自愈能力,还力图在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下解决危机。这就是为什么政府决定让雷曼兄弟破产的原因。雷曼兄弟破产是市场法则的选择。雷曼兄弟破产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种放任的市场行为急剧恶化了危机。雷曼兄弟不仅为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近3 000亿美元的损失。更重要的是,雷曼兄弟摧毁了当代市场原则的基本信条——互信。在经济危机中,和任何社会危机中一样,当市场自身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人们把政府当成最终的依赖。随着雷曼兄弟的倒闭,投资者的信心被彻底摧毁了。投资者发现,没有任何力量会保障其投资的安全,市场不会,政府也不会。于是,信用进一步收缩,银行间的不信任进一步增加,资本市场几乎全面冻结。美联储数以万亿计的增发货币进入不了真实经济里。为了对付急剧恶化的危机,货币当局加大了流动性注入,行政当局也开始进一步走到前台,宣布了拯救计划,决定政府出资购买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但是,这项购买以不良资产为主的拯救计划虽然开始突破新自由主义的框架,但其本质依然是一个解决流动性危机的计划。然而这次危机早已演变成金融体系的支付能力问题,是市场体系本身脱节的问题。当这个计划最终在美国国会通过后,人们已经看到了这项计划背后的错误判断。人们开始恐慌,危机进一步深化,信用进一步萎缩,银行间的信用也进一步冻结,美国股市连续8天下跌。在这个时候,决策者才发现,必须跳出新自由主义的框架。在这个时候,G7和G20开会,寻求国际合作。在这个时候,英国率先宣布将部分实施银行的国有化。英国首相宣称“在不确定和不稳定时期,我们必须是人民可以依赖的坚定磐石”。到此,美国决策者终于认识到,国有化,哪怕是暂时的国有化才是出路。美国宣布对部分银行实施部分“准国有化”的政策,开始用优先股的方式直接向银行注资。这种注资,为日后将优先股转化为普通股提供了条件。新自由主义开始在美国退却。在美国,新自由主义始于里根,所以有人称这是里根主义的“死亡”,亦即新自由主义的死亡。(www.daowen.com)
在2008年反危机过程中,美国用行动体现了私有权的有限性而不是私有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在救市的过程中,政府考虑的是体制性风险,而不是部分股东的利益。例如,美国财政部为了防止房贷市场的崩溃,决定为两房公司各注入1 000亿美元的资本,从而占有公司79.9%的股份。两家股票应声下跌了90%。这一决定不是股东的决定,也没有通过股东大会,是政府强制性的赎买。为防止美国国际集团(AIG)危机的扩散,美国财政部决定强制性为AIG提供850亿美元贷款而占有AIG79.9%的股票。AIG股票一天跌落79.9%。AIG的大股东们刚开始时反对政府的这种强制性贷款,决定联合起来自行筹资以取代政府贷款。鉴于AIG的体制性风险,政府坚持要发放贷款。华盛顿互助银行零售银行部分被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以1.5亿美元的价格卖掉,而且卖掉的收入进入FDIC。美国财政部的7 000亿美元拯救基金中有2 500亿美元被用于为银行注资。其思路已经明显,就是通过对问题较少的银行注资,注资银行再在政府的帮助下以低于市价的价格收购不良银行。
为了寻求危机的出路,美国选择了新的总统。这一选择开启了美国一个新的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