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组织的文化建设
当人们在满足温饱后,对精神的追求也就多起来了;当一个组织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自身文化建设就重视起来了。所以,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人们都喜欢自己的组织“有文化”。政府有行政文化、廉政文化;公司有企业文化;大学有校园精神等等。组织文化的提炼、固定、宣传的过程,对于促进该组织的完善、进步与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因为这种文化凝聚着所有成员对该组织的共识、热爱与希望,体现了该组织的功能、任务与价值取向。
对我而言,听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想到清华;听到“爱国民主进步科学”就想起北大;听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就想起复旦。当然,听到“知明行笃、立诚致广”就感到自豪;听到“学生之家、干部之校、师生之桥”就感到高兴;听到“校园文化的主力军”就感到欣慰。我想这可能就是文化的力量吧。
组织文化是怎么来的?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文化是积累出来的。我们以社团联合会为例,“校园文化的主力军”是社团文化的最主要组成部分,这个经过了几届社联人的努力,才获得比较广泛的认可。从另一个明显的角度说,文化是一个组织的历史沉淀,没有深厚的积累,是形成不了的,只有一次,只是个别现象,不叫文化。(www.daowen.com)
二、组织文化是提炼出来的。如以“学生之家、干部之校、师生之桥”为主要文化因素的学生会,一开始也没有这么明确。在经年的工作中,他们发现他们的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代表着学生利益,受到学生的拥护,成为学生之家;加入他们的学生,在开展工作中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素质,都成长起来,成为了干部之校;他们代表学生与校方、老师进行有效沟通,解决了许多问题,也成为了师生之桥。但这种文字不会自己形成,一定要经过认真的提炼、推敲。
三、组织文化是呵护出来的。在组织文化形成中和形成后,由于同类组织的竞争等因素,文化会受到冲击或质疑,这需要该组织所有成员的共同维护、细心呵护,很多时候就是在竞争中才能形成自己鲜明的文化特征,也只有这种文化才有生命力。
四、归根结底,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开展工作关键在人。团学组织工作能否开展得好关键在该组织的学生干部。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刘少奇同志也曾指出:“一切工作,一切转变,都依靠我们的干部,因此干部问题是党内的中心问题”。该组织的学生干部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该组织的兴衰,影响到该组织的形象,决定了该组织活动的质量,体现了该组织的水平。一句话,该组织的学生干部展示的就是该组织的文化,代表着该组织的文化,践行的就是该组织的文化理念。这里的人是指该组织所有成员,而不是部分成员。
写了这些,只说明了获取组织文化的一些实现路径。上级不能强加给学生组织以文化的“内涵”,最可行的方法就是指导学生组织注意积累、总结,提炼出本组织的“文化”,这样,该组织的凝聚力就更强了,奋斗方向就更明确了,全体成员做起事来就更加有动力了,更加自豪了。可惜,我们的一些校级组织还没有相对明确的组织文化,希望在将来的自身建设中能有所加强。当你们的所有成员将你们的工作任务当成自己事业来做时,该组织的文化就相当优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