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写
当今社会很注重综合性人才,那么何为综合性人才,我们可以简单的用一句话概括:坐下能写、站起能说、走出去能做。当同时达到这三个标准了,就可以说综合性人才了。而这其中“坐下能写”居首,可见“写”是多么的重要。无论你们毕业后将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要写各种类型的材料,比如领导讲话稿、工作总结、起草文件、调查报告、新闻通稿、宣传版面等。在学校的团学工作中,我们为所有学生干部提供了这样一种锻炼写这些材料的机会,这对学生干部个人素质的培养作用重大。至少大学毕业,当你拿着文凭奔跑于各就业单位时,你可以自豪的说自己“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这时,你成功的机会至少比别人多出一倍!
那么,学生干部该怎么提高写的能力呢?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要看这个学生干部想不想学,怕不怕苦。如果这个学生干部有这些想法,做好了准备,他一定会学精的。
写东西就像做学问,也是有层次、步骤的。在论述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下王国维先生的“做学问的三个境界”,这会给我们以许多有益的启发。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第一境的意思是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第二境意思是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境意思是做学问、成大事业者,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借鉴王国维先生的意思,我把学习写作分为三个层次,即积累、求教、致知。
一是积累。
也就是所说的写作第一步:“借鉴、模仿(甚至抄袭,虽然难听,但事实如此)”。要做到这一步也不容易,要求学生干部平时利用网络访问人民网、中青网、团中央团省委网等各大网站,也可认真学习各大报刊的优秀作品,用心看里面的文章,领悟主流思想和工作重点,学习里面的文章框架、文章思路、遣词造句等。平时在看这些好文章时,遇到一些好的句子、好的例子可以抄录下来,以备写材料时使用。我积累的方式是专门建立一个文档来收集各种有用的文章、句子,关键时候(江郎才尽之时)就拿出来“抄”,效果不错。
记得,有一次做宣传板块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团省委有篇文章曾写过“是突击队,是桥头堡,是主力军,是贴心人”的排比句式,就用了,非常贴近主题,又挺有新意。还有一次写领导发言,写到对学生电视台的期望时,框架就用了一句话:“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四句分别引领四个段落,各成一个部分,感觉写得还挺有气势的。
我经常和学生干部说:一篇文章好不好,就看组织的框架好不好。而框架的拟定,可以使各段之间不会重叠,而且没有遗漏任何部分。而这些框架,多看几篇文章就会有了,如果五篇不行,就看十篇,把它们整合一下,必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理想的框架。举个例子,比如写领导讲话稿,最基本的通常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谈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回顾成绩,第三部分谈几点希望。
文章看多了,你就会了解写作是怎么一回事了,也就是“了解写作的概貌”。当然了,积累的过程是十分辛苦的,一定要坚持,即“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我想这也相当于王国维先生的第一境界了。
二是求教。
积累够了,有一定基础,能写出文章了,就进入了第二层次“求教”。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文章不厌百回改”,一篇文章写完后还要反复推敲,可以让不同的人帮忙审阅,尤其要让指导老师修改,他们会给你许多主题提炼、逻辑思维、文章体例等方面的建议;每个人的阅读角度不同,也会发现其中比较容易让人忽视的细节成分。一句话说得好,文章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突出主题,无关的话不要说,无关的材料不要用,框架设计围绕主题,例子引用紧扣主题,这个说出来,只要印证一下就知道了。(www.daowen.com)
2.逻辑合理,每段话的意思是层层递进的,每个句子的互相衔接的,所有的文字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兵布阵,不能有一些文字、例子来得很突然,来得不明不白。逻辑合理最主要的就是框架要严谨。我平时自己写稿时,对于文章的框架也是经过一次一次的推敲,就如写项目书的序,都是要经过和几个主要学生干部不断的推敲、修改、讨论才最终定稿的。
3.句子要把关,用词要严谨,有两个例子,一个是一个学生干部写过“八荣八耻讲话发表一周年”,他当时拿来问我,我就帮他指出,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周年庆的,要看看中央、省委是不是有这样的提法;另一个是一个学生干部写过“团委像一把利剑”,我们感觉挺怪的,在那文章中共青团比作旗帜应更贴切。
4.要有气势,至少最后一段都是要提高气势,要用一些有文采的语句,记得有次我让一个学生写领导讲话,她用“挥墨画海西”来结束,我一看就表扬她用得好。当然文字不只是靠优美,还要有时代气息,这点需要多看文章和书,还是如前面所说的需要多积累。
求教之前,一定要把文章写好,这个过程的辛苦可想而知了,有时想一个框架、一个排比、一个收尾就是要个把小时甚至是一天,真是可以迅速减肥,人瘦带宽,我想这也就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第二个境界吧。
三是致知。
“格物致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积累够了,写多了,感觉出来了,懂得写作的规律了,知道写作的原则方法了,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了,这就是写作的“致知”。
这时候当你看到写作要求时,就可以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整理,提炼主题,设计框架,理清逻辑,突出重点,把所有有用的材料都用上,把材料重新组织成有条理的段落,再把段落重新组织成一篇文章。这时,你就能写了。因为你经过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此时已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了。这也就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第三境界了。
其实每次写材料对于学生干部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不同的文体,即使同种文体,也会有不同的题材,都或多或少地接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写文章也是对耐心的一种培养,除了要做到以上几点外,在一个文章写完后,还要注意到一些排版的细节,一般来说,间距不统一是最难看的。对于学校正常的团学材料来讲,四号仿宋字体,间距22是一个标准。当然,如果一页塞不下,而第二页多几行,就要适当缩小行距,反之亦然。其次是标点符号,一篇文章里面充斥着全角和半角的符号是很令人厌烦的。一定要用中文标点,数字最好用半角。这些细节,你平时注意到了吗?
写了这些,我突然感觉又是在讲大道理,其实很多人都认为写作能力很重要,也知道写作的一般层次是先学习积累,再到抄袭借鉴,再到请教提高,最后才是自己独自写出好文章。但大部分人,我想应该有60%的人做不到,不是因为能力不行(只要是大学生就具备这一能力),而且是坚持不了,他们宁愿将时间花在其他方面。怎么激励这些人呢,我想后文《大学生矩形成才理论》可以解释这一点,补充这一点,可以给这一群体的学生以动力,这里呼应一下。
以上是个人一点见解,当抛砖引玉,希望能给犹豫、徘徊在写作门前的学生干部们一个方向与一点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