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异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异同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简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之异同耿殿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区别。我国高校过去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并列在一起的,它们同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据此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规律,就是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异同

简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之异同

耿殿凤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区别。我们既不能把二者混同,又不能把彼此割裂。我国高校过去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并列在一起的,它们同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现在,教育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政治学一级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思想品德教育又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所属的五个二级学科之一。这种学科的调整变化,反映了我们对二者关系认识的进步。系统、深入地研讨一下两者的关系,不仅有助于该学科的科学化发展,也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事业进步。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密切联系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联系性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都是育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升华,思想品德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落在实处。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使学生成为有益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人,离开这一目标,二者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也是社会主义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重要标志。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升华

思想品德教育重在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和优秀品格,侧重于怎么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则着重于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思想品德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落在实处

理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塑造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立场、观念,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并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新人。思想品德教育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必要途径,因为要达到这一培养人的目的,单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还是不够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使人们既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勇于创造、善于助人、乐于奉献的优秀品格,又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良好情愫。这些教育因素并非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性质和范畴,但却是培养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者所必不可缺的东西。思想品德教育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四)思想品德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互促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能的实现,除了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身为之奠定理论基础之外,还需要思想品德教育将人们的理论认识转化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思想引导、行为引导和价值引导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效能,凝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效能。

思想品德教育促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生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创造性的精神动力,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进步。思想品德教育因其能较快地反映社会的现实变化,能直接面对不同群体的人们的活思想,把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所发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认识问题,提升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高度进行理论解析,既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又可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更新和丰富,还可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加生动,更富有实效性。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不同点

尽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关系非常密切。但它们是同质而不同型的两种教育。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同点,不能混为一谈,亦不能相互取代。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的内涵不同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规律,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具有普遍的真理性。

思想品德教育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有不同内容,它的现实性与特殊性更强。我国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础上,着重于人们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所进行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要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端正人们关于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认识和态度,指引人们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使人们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教育还要帮助人们确立崇高的价值观,使人们正确对待享用与奉献的关系,树立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进步作贡献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价值观是有机统一、互相促进的,而这都必须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来实现。(www.daowen.com)

(二)教育的侧重不同

比较地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逻辑性更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价值性更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的在于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使人们能够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认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强大生命力,从而使人们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它侧重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系统掌握和对其精神实质的深刻把握,强调的是用“理论武装人”,重在提高人们的理论水平;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则表现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性等所进行的更新和升华。通过这一教育,使人们确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端正自己的行为方式,以优化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的是用“观念塑造人”,重在培育人们的做人与处世素养。

(三)教育的规律不同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和实践的特性。它要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修订、创新和完善;它也要在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据此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规律,就是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它要求人们必须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必须以实践的方法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决不能僵化、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搞好。

思想品德教育的规律,是依照人的动机、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基本规律而形成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需求有关。人的利益需求是产生一定动机的根源,一定的动机形成一定的思想,在一定思想的支配下产生一定的行为。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首先了解人的利益需求,而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导、问题疏导、行为指导、价值引导,使人们能够产生合理的利益需求,形成正确的动机,采取适当的行为,以实现人生之崇高价值。这是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律性要求。

(四)教育的方法不同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要是通过从事该方面专门教学与研究的教师进行宣讲、阐释来实现的。人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觉悟不会自发地形成,必须经过系统、深入的学习才能培养起来。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一定的理论“灌输”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如果能够对之作准确、透彻的解析,这种“灌输”就会像春风细雨一般沐浴人们的心田。马克思主义又是实践的理论,这种理论教育必须联系实际、必须针对人们思想认识中的问题来进行。这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得卓有成效。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较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要更为多样、生动,除了要进行课堂教学,讲授正确、先进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基本原则外,还有谈心教导法、先进激励法、批评鞭策法、实践锻炼法和自我修养法等。这些教育方法更具有切实性,能较快地产生明显的实效。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是搞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保证。

三、在两者的有机结合上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

基于以上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虽有区别,但两者联系十分密切,应当在两者的有机结合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着眼于思想品德教育的现实要求;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则必须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一基础。通过这两种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种育人的合力

(一)从思想品德教育的现实要求出发,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首先,要完整准确地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是由多领域多层次的思想观点构成的一个严密整体。人们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或各自从事实际工作的需要,着重强调某一方面或层次的观点是无可非议的,甚至是必要的。但切记不要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其某一方面的个别论断划等号。而在我们过去的思想品德教育中确实存在着严重的片面化、教条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现在也还没有完全消除。仍然有人“盲人摸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再或者“画蛇添足”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再或者“刻舟求剑”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原著,由此才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怎样进行论证的,以后又是如何变化发展的。

其次,要特别重视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分析。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重在指导实践的发展。只有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才能领会它的科学性。要摒弃那种脱离实际而教条式地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原则的做法,摒弃那种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马克思主义的条文结论的做法。要通过分析、研究现实社会问题,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更好地去认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指导,进一步优化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思想品德教育要体现“以大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最高命题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搞好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过去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通常是以某种信仰、观念为本,而不重视人实际发展的需要,这种教育往往效果欠佳。因此,思想品德教育要实现主体角色的转换,体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首先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而后才能做到引导人、塑造人和发展人。不能把大学生只是简单地看作受教育的客体,而应当把他们也看作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之一,要启发他们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才能教学相长,达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第二,思想品德教育要增强实效性。实事求是,重在实际,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则,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坚持和体现这一点。以往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超脱于现实的理想化的说教太多,而立足于社会现实所进行的分析不足。从发展趋势上来说,理想化的东西不能没有,因为它能给人以向往和激励;但如果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要求主要定位在理想化的层面上,则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要与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紧密结合。通常情况下,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教师,往往只重视在课堂上向大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基本理论问题,而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思想上的问题则关心不够。这些问题通常是由学生辅导员来予以关注并帮助解决的。而辅导员往往又仅限于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事务的处理及具体思想问题的疏导。辅导员往往来自多种学科,本身缺乏系统、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因而难以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这两类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之间,由于缺乏确定的联系、协作机制,而形成了各自为战的“两层皮”现象,这不利于高校的整个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富有成效地开展。当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与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进行适当分工是必要的,但从改进和优化大学生的整个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来说,也应当使这两方面更好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有人认为,让辅导员适当地兼任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工作、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专任教师也可以做兼职辅导员工作。但这样以来,就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平庸化的可能。而确立两类从事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教师定期进行交流和协商工作的制度,以及确立这两类教师共同与学生进行对话会或恳谈会的制度却是切实可行的做法。这样,既能增强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理论引导性和方向性,也能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使之取得更好的实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