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绥梅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就是在实践中艰难探索、反复认识,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南巡谈话,邓小平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敏锐地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思考中国发展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我党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针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观点、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理性反思和理论创新
按照马克思的本来设想,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立的,因而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虽然马克思晚年也设想过,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然而跨越之后如何走下去,马克思当时没有来得及考虑。实际上,社会主义革命确实首先发生在俄国、中国、东欧等不发达国家中,作为新生的制度也曾作出非凡的贡献,而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曾经能够与资本主义阵营抗衡对峙、平分世界主宰权。然而好景不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20世纪以来最重大的挫折。经历了74年风风雨雨的前苏联社会主义大厦坍塌了,诞生了40多年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嬗变,放弃了社会主义,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通过改革,走出“社会主义就得搞计划经济”的樊篱,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于是,西方人士称:“资本主义战胜了社会主义”“21世纪将与社会主义无缘”。
冷静地思考,社会主义之所以发生挫折,无外乎是现实和理念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导致,表现在:一方面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不发达;另一方面,过于理想化的意识形态。人们一旦发现现实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上仍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发生对自身制度进行怀疑的信念危机。于是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乘虚而入,极易渗透。这和我们过去没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有关,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正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理念。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为理论反思和创新提供了契机,各国共产党人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更加清醒、客观地认识社会主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社会主义的整体力量,目前形势已趋于相对稳定。作为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突出代表的中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成熟。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提出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观点,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三个有利于”等等。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世界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中国问题,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在总结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科学地解答了社会主义制度“跨越之后”的世纪性难题,从而把对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在短短的20多年间,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翻了两番多,各项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重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任何不带偏见的人们都表示惊讶和赞赏,让我们看看前苏联的一位著名学者对中国的评价:我认为,中国老一代革命家的做法很明智……数个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生产了足够的粮食,中国的工业品充满了全世界的市场……哪种做法更好:是完善社会主义呢?还是将社会主义像旧世界那样打个落花流水。实质上,社会主义所遭遇到的严重挫折,并非根源于社会主义缺乏生命力,而是根源于原有体制的历史局限和弊端。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它可能经历的曲折、局部失败以至暂时的倒退,都是不足为怪的历史现象。
二、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面临的问题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邓小平理论绝不是偶然产生的,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它第一次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说了一些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但是,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根据当前国际形势和时代特点,社会主义要在本世纪求得生存和发展,取得对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并非易事,它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进行新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使中国社会主义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www.daowen.com)
从国际方面来看,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世界政治多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异常迅猛,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主格调。首先从政治上,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在苏联解体后单极地位的倾向更加明显,是世界不稳定的根源。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依然存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到处传播渗透。在军事战略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展开了咄咄逼人的攻势,特别是高科技的应用所带来的危险,改变了人们对战争的看法,使许多国家警觉。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际上处于两种社会制度对立、斗争的最前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局势,中国共产党怎样使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下去,改革继续发展下去,这就是一个新的挑战。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革命的推进,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在蓬勃发展,各国之间竞争日益加剧。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们对通过科技进步振兴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的认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和深刻。由于历史的原因,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经济、军事和科技等方面的实力,还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而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越南、朝鲜、古巴和老挝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虽然有着极大的国际影响,然而限于当前的国力,在竞争中还处在相对劣势地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可见,我们面临着时代的严峻挑战。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所必须回应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从国内方面来看,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加入WTO,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新矛盾不断暴露,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合理;“三农”发展中存在问题较多;国有企业活力不够;下岗失业影响面太大;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如何处理各阶层复杂的利益关系;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人口与资源矛盾日益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等等。这种提高效率的方式会不会有失公平?弊会不会大于利?如果这种两难选择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引发一定的社会矛盾,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的状况人民群众还不满意。特别是一些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不能严以律己,贪污腐化,权钱交易。人民群众对这些屡禁不止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对此若不进行改观,对我国社会主义是很大的危机。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进一步研究和把握自身建设的规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迎接挑战,加快改革,探索新的思路、新的对策和新的举措。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自觉把握时代特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关系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些基本问题。江泽民第三代领导集体正是针对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科学概念,揭示了“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深化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又一次高度的理论创新和新发展。
三、坚持和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社会主义是一种现实的运动,社会主义实践本身还在探索中、发展中,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问题不断得到了解决,同时也在不断地产生着新的问题,需要我们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的理论创新过程,因此,我们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也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坚持和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创新,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勇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灵魂,而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我们要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只有这样,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在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中不断发展壮大。
其次,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善于总结和反思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不能把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的挫折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也不能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看作是社会主义特有的规定性。在新的时期,我们依然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主题问题是我们实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活动的基本前提。只有抓住了这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才能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揭示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途径。
再次,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这硬就硬在发展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问题。江泽民进一步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关系到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因此,紧紧抓住发展这个问题,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我们必将步入一个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