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选士制度对现代考试制度的启示
何小纪 韩学峰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三种选士制度。从汉代实行察举制开始一直到我国封建社会结束,我国封建统治者一直在不断地改革选士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教育的发展,这些制度对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对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概述
察举制是西汉汉文帝时开始实行的,在汉武帝时期真正作为一种较为完备的入仕制度,在文帝时的“贤良”之外增加了“孝廉”“秀才”等察举科目,开创了以儒术取士的局面。察举制设立初期也确实选拔出了不少人才,同时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察举制后期,为了能够获得利益,人们弄虚作假,贿赂官员,察举制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和真实性。虽然东汉时尚书令左雄对察举制进行了改革,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察举制逐渐被其他的选士制度代替了。
九品中正制是取代察举制的一种选士制度。东汉末年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一直动乱,战争频繁发生,士人流离失所,汉代靠推荐的察举制度就再也难以实行。各地的豪强的势力强大,掌握着大量的军队和财物,封建统治者必须要依靠他们的支持才能维护其统治地位,为了平衡各地豪强的权力,选士制度的改革首当其冲,“九品中正制”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魏文帝曹丕执政时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初期中正官在品第人物时较为认真慎重,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国家选拔、培养了不少人才。但是后来中正官几乎全被朝廷大员把持,把家世作为品评人物的唯一标准。这也就堵塞了寒门弟子进入仕途的道路,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贵族子弟由于前程无忧,也不愿意学习,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当时教育的发展,九品中正制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隋唐时实行的科举制度是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魏晋时的选士制度使得统治者失去了对教育和人才选拔的控制,这是封建王权所不能容忍的,因此,隋唐统治者在结束了社会动荡后,理所当然地收回了教育和选拔人才的权利,科举制就是中央集权国家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科举制最大的特点是它能使广大寒士通过科举博取功名进入上层社会,同样封建统治者通过科举制把统治深入到社会的最底层,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政治统治的基础,削弱了地方贵族的权力。科举制使得社会的上下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地流通,缓和了社会的矛盾,促进了教育发展。
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作为一种政治制度、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在建立初期,都具有选拔社会下层人士的功能,它们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都起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科举制,但在实行一段时间后成为既得利益者把持社会权柄的工具,但是作为一种在当时有积极作用的政治制度,却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科举制使选士制度和教育更加紧密地结合起,参加考试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这也在客观上刺激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科举制中的童子、武举等科目,扭转了封建社会中的重文轻武、重成人轻儿童的局面。许多国家的考试制度都是从中国的科举制中学习来的。
这三种选士制度注重对学生的品德和实际能力的考察,特别是科举制,它体现了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科举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它比以往任何一种选士制度都客观和公正,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士人的门第和出身,考试内容侧重于时务策论,有利于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特别是公平竞争、广泛参与、唯才是举的思想不但在封建社会是进步的,还超越时空,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这对我国现代的考试制度的发展和改革仍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三、中国古代三种主要选士制度对中国当代考试制度的启示
中国古代这三种主要选士制度对当代考试制度有重要的启示,当代教育虽然受西方教育的影响,但是就考试而言却继承了古代传统。(www.daowen.com)
(一)为当代考试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以三种选士制度中影响最大的科举制为例,经过长期发展,科举制形成了口试、贴经、墨义、策问和诗赋五种主要的考试方法,从不同侧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后期八股文成为明清科举考试的主项,内容和形式死板僵化,考察不出真才实学。而我国当代规模最大的高考考试制度主要以闭卷笔答的形式进行,从考试的形式上来说应该继承了古代的方法。
(二)为防止考试作弊提出了可行性方法
中国古代这三种主要选士制度都出现了重大的舞弊现象,形成了许多作弊的方法,私带“小抄”进考场的手段到明清发展到十分高超的程度。造成腐败和不良的学习风气。这些为现代考试制度防止作弊、公平考试提供了教训和经验。古今考试中,考生串通考官共同舞弊是考试腐败的最大表现,虽然惩罚严酷,但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还是有许多人以身试法。2000年广东电白县高考集体舞弊案和2005年贵州纳雍一中高考集体舞弊案只是众多高考作弊案件的典型。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客观上作弊提供了便捷工具,如无线耳机、蓝牙科技等,甚至有人利用电台。但是现代作弊方法和古代相比并没有本质的改变,所以为考试的组织者提供了经验借鉴。当今单一的人才选拔制度产生了规模作弊。就作弊而言,高考应是最少的。我国在各类考试中都曾经发生过的舞弊行为,以替考居多,只有改革单一的人才选拔制度才能消除考试作弊。
(三)为考试和培养选拔人才之间的关系做了有益的探索
古代的统治者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选士制度和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选士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重选士轻学校的不良局面,如唐朝后期学校教育最终成为科举制的附庸,科举制成为学校教育的指挥棒,这和当今高考制度成为初、中等教育的指挥棒非常类似,学校非常重视高考必考科目。封建统治者虽然意识到了两者的关系,但是建立良好的考试和培养选拔人才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深入探索,如改革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为学生提前分流进入社会培养一定的生存和生产技能。
古代选士制度往往一考定前途,考试和做官联系密切,所以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只能考察智力的一张考卷定终身,学校没有真正的人才选拔的权利。这些局限性都为当代的大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方向。在良好的监督体制下扩大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利,招生过程中考试和推荐在一定的程度上结合,允许学生自荐,重视审核,加大平时学习的成分和比重;考试内容难度高于平时所学,给学生创新的空间。经过公正的入学后,给每个人客观的潜力评估和发展规划建议,考试中允许学生自主查资料做有一定难度的科研试题,根据学生完成的程度给予客观评价分数。
在大学考试中易发生作弊的环节很多,考试前的题型交流、考试中表现出的明显作弊行为、考试后教师的人情分等,甚至高校周围的复印店将出售往年试题作为发财之道。这些让学生在不劳而获或者走捷径取得成绩的过程中,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在大学考试中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严格考试制度和纪律,有利于减少学生的作弊倾向和动机,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如利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系列活动代替一部分考试,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和考试制度密切配合,育人机制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中国长期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历经变革,为中国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也为中国考试的改革和新型人才选拔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