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覃 彪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正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特别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按照原有高等教育体系建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旧体制的打破也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舞台,孕育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因此,如何适应高科技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积极研究新思路,探索新领域,不断提高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摆在高校共青团干部面前的一个现实性的课题。本文拟就此作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给政治、文化及高等教育的原有体制和运行机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高校的共青团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众多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新时期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追求最大利润的影响下,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表现在:一方面在成才方式上,以自我成才为中心,认为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学会独立的生存能力、学会做人,增强竞争实力。但主观思想上成才目标与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联系很少,主导思想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在价值取向上,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讲实惠,唯实用的极端思想严重。更有甚者,认为市场经济就是金钱经济,物质就是一切,希望通过拥有财富多少来证明自身价值。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是非观念的变化对传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这要求共青团工作者要加强对市场经济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的研究,适应时代要求,树立市场经济观念,积极探索,努力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
(二)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对新时期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1.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重大改变,一种以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因材施教为原则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在中国高校开始推行。在学分制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自主选专业、选任课教师等,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等大部分时间是以个体行为为主或以学生宿舍为单位开展的,班级和年级概念淡化,这样使共青团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增大了团组织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的工作难度。
2.学校收费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交费上大学已逐渐被社会、家庭和学生所接受。作为教育的消费者,学生会以是否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与能力素质的提高、是否有利于自身的成长成才、是否有利于将来的就业与发展等来衡量学校的教学、管理,并以此来确定是否参与团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同时,随着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毕业生不再由国家统包统分就业,而是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自主择业。自主择业的压力导致学生对实用知识技术的学习需求迫切。这不仅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会使高校的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特别是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3.以社会化为发展方向的高校后勤改革,也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复杂多样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开放的社会与开放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学生思想变得更加复杂。社会各路商家都把校园视为有利可图的市场,社会各种不良风气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使他们原本就脆弱的道德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二是学生公寓制是一种新的大学生居住方式,公寓将不同学院、不同年级或不同班级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学习和生活,这势必导致一些消极思想、不良行为传播和扩散的速度加快。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如何延伸与覆盖到公寓,这也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三)教育对象的变化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挑战
高校扩招带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这一方面为广大好学上进的学子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校园内的学生数量激增,高校教育的对象——学生,呈现出构成复杂、素质差异较大和成才形式多样化的特征。
1.高校扩招使生源结构出现多样化,学生的家庭状况差异、城乡差异、地区差异更加明显。同时,国家又取消了大学生高考的年龄和婚限,大学生的年龄组成和结构更趋复杂。
2.学生素质状况多样化。扩招以后,大量低分录取的学生走进了大学校门,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名牌高校与精英教育阶段相比受影响较小,而对于一般高校,尤其是大多数民办高校来说,学生综合素质差异就比较明显。
3.学生成才需求多样化。在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和成才需求显得愈加丰富多彩和多样化,出现了学习热、考研热、考证热、出国热、创业热等校园文化潮流,给共青团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二、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对策分析
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实际上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挑战,高校共青团工作要主动出击,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发展、完善自我,不断开拓新的工作领域,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建立新的工作机制。
(一)深化引导教育,增强共青团工作的战斗力(www.daowen.com)
高校共青团工作既要着力引导和培养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学会用开放的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成为国际标准的人才;又要着力提高学生经受多元政治、多元价值标准、多元文化、多元生活方式的考验而始终恪守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政治观和主体价值标准、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及生活方式的能力。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和教育青年大学生,不断提高他们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自觉性。同时,要积极探索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自身的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主题教育活动,陶冶大学生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情操,加强对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抵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二)提高共青团服务意识和增强工作的生命力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要以服务青年学生为工作重心,“把竭诚为青年服务作为共青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帮助青年学生完善自身素质。
1.高校共青团必须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要为他们的根本利益刻苦学习、加强实践、奋发成才服务,也要照顾到他们具体利益多样化的需求。如为大学生建立各种服务社团、活动阵地、活动基地等。为广大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活动、勤工助学活动提供服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他们走上社会、适应未来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对特殊困难群体的青年服务,解决青年成长成才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团组织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为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排忧解难。
2.高校共青团要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共青团组织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关键在于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创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要把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和扎实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紧密结合起来,构建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1)共青团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让他们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成才观,鼓励他们抓住西部大开发、小城镇和城市社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契机,到西部就业,到中小城市和社区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2)共青团要走出去,广泛、及时了解就业市场动态及走向,广泛收集就业市场的信息,科学有效地制定宏观指导措施,为供需见面架起桥梁,为自主择业提供指导,让大学生把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3)要不断深化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引导大学生面向社会需要,完善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适时进行就业培训,提高培训效益。(4)大力推进“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帮助他们增加职业经历,学习择业就业技巧,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三)激活基层团组织,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基层组织建设是高校团建的重点,在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学生在空间上的分布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对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新的挑战。
1.要积极巩固和创新高校现有班团支部组织建设。班团组织建设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内容,首先要加强团支部的基础性工作,如团员发展、缴纳团费、支部大会、推优入党等规范化管理。其次,要积极开展同学们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样的班团活动。最后,要努力提高班团活动质量,创新活动方式,创建有效的班团活动激励机制,积极探索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下班团组织在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机制等方面新的实现形式。
2.要积极探索学生生活园区建团。随着公寓化的发展,宿舍区越来越成为学生的重要活动场所。学生团员相对集中,便于组织;学生需求多样化,便于开展活动;学校各个部门参与管理,便于协调。可探索在宿舍区设立专门的团工作指导机构,每栋公寓设一个团总支,每一楼层设一个团支部,层层指导,实现团的基层建设的又一层覆盖。
3.要根据学生的聚集方式,将团组织延伸到学生社团。高校社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吸引和凝聚了大批学生,在社团中建立团的组织,有利于社团活动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团组织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与引导,能进一步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等方面的作用。
4.要加快对基层团组织的领导方式创新,逐步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命令、布置式的领导与管理方式,加强协作指导,突出政策指导、信息指导和典型引导。
(四)创新品牌活动,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
共青团组织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组织者和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基地,要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从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出发,推出一系列品牌活动,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条件,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发挥共青团文化育人优势。高校各级团组织要针对学校特点和专业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青年学生树立良好学风,在促进专业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要大力扶持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及各社团工作,组织好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青年论坛、“校园歌手大赛”等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2.大力推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发挥共青团科技育人优势。共青团要把增强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园科技节”等科技创新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投身科技创新的实践,增强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勤奋学习、锐意创新、接受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3.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等志愿者活动,发挥共青团组织实践育人优势。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坚持以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活动宗旨,积极引导青年学生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才道路,帮助青年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自觉锻炼和提高服务祖国人民的本领。组织“三下乡”、“四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的暑期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广泛动员和组织开展帮贫、解困、助学、拥军、敬老、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西部等志愿者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共青团组织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争取学校领导支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建立和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为活动的深入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在组织已有的常规活动外,高校共青团还要积极探索多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活动,要在注重学术性和思想性的同时,扩大共青团活动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挖掘自身潜能,增长知识、锻炼才干,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