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西合 郑林科 王书华 刘喜军 张丽娜
理科专业学生,是否具有较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或者是否因较少接受人文教育而存在某些心理问题?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对理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试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以便从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角度,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从2005年下半年西安石油大学1-4年级心理健康普查总样本中抽取理学院样本作为研究资料。理学院有效样本490人,其中,男生361人(73.7%),女生129人(26.3%);大一05级144人(29.4%),大二04级108人(22.0%),大三03级108人(22.0%),大四02级130人(26.5%)。平均年龄20.62±1.52岁。其学科涉及数学、物理、光学、信息等专业。
(二)研究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普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包括60个项目,均为“0无/1有”二值变量。采用交叉比较和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多项均值比较和T检验等统计方法,处理和分析样本数据,检验其分布差异的显著性。
二、结 果
(一)理学院学生心理健康分类与其他院系学生的交叉分析
从全校心理普查总样本分析,理学院学生490人,占全校学生(13154人)的3.7%,其中,理学院心理健康学生368人,占全校学生的2.8%;心理障碍学生122人,占全校学生的0.9%。将理学院学生UPI2分类(健康组和障碍组)与其他院系学生做2×2交叉比较,结果显示,理学院UPI健康组468人,占本院学生的75.1%,其他院系是78.3%,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78.2%;理学院UPI障碍组122人,占本院学生的24.9%,其他院系是21.7%,全校学生的心理障碍水平是21.8%。经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
(二)理学院学生心理健康分类与性别组分类的交叉分析
对UPI分类(健康组和障碍组)与性别组(男生和女生)作2×2交叉分析,结果显示,男生(361人)的心理健康水平(270人74.8%)与女生(129人)的心理健康水平(98人76.0%)同比无显著差异,男生心理障碍水平(91人25.2%)与女生心理障碍水平(31人24.0%)同比无显著差异,经x2检验,p>0.05。
(三)理学院学生心理健康分类与城乡组分类的交叉分析(www.daowen.com)
对UPI分类(健康组和障碍组)与城乡组(城市和农村)作2×2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学生(115人)的心理健康水平(91人80.9%)与农村学生(372人)的心理健康水平(272人70.1%)同比无显著性差异,城市学生的心理障碍水平(22人19.1%)与农村学生的心理障碍水平(100人26.9%)同比无显著性差异,经x2检验,p>0.05。
(四)理学院学生心理健康分类与家庭组分类的交叉分析
对UPI分类(健康组和障碍组)与家庭组(独生子女和多子女)作2×2交叉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学生(99人)中的心理健康水平(78人78.8%)与多子女学生(385人)中的心理健康水平(284人73.8%)同比无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障碍水平(21人21.2%)与多子女学生的心理障碍水平(101人26.2%)同比无显著性差异,经x2检验,p>0.05。
(五)理学院学生心理健康分类与贫困组分类的交叉分析
对UPI分类(健康组和障碍组)与贫困组(非贫困组和贫困组)作2×2交叉分析,结果显示,非贫困生(280人)的心理健康水平(217人77.5%)与贫困生(205人)的心理健康水平(146人71.2%)同比无显著性差异,非贫困生的心理障碍水平(63人22.5%)与贫困生的心理障碍水平(59人28.8%)同比无显著性差异,经x2检验,p>0.05。
(六)理学院学生心理健康分类与年级组分类的交叉分析
对UPI3分类(严重障碍组、一般问题组、心理健康组)与年级组(大一组、大二组、大三组、大四组)作3×4交叉分析,结果显示,理学院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分别占同年级的9.7%、14.8%、19.4%、8.5%,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分别占同年级的2.9%、3.3%、4.3%、2.2%,心理健康的学生分别占同年级的2.7%、2.2%、2.4%、4.9%。UPI3分类在各年级的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经x2检验,p<0.05。
从上述观察,心理障碍主要集中在大三和大二学生,故进一步筛查其心理障碍的具体项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中的多项均值比较法(Multiple Comparisons),分析UPI60项心理健康/心理障碍调查项目均值在理学院各年级学生组间的差异,经显著性检验,剔出无显著差异的项目,保留有显著差异(p<0.05)的心理项目,结果显示,理学院各年级学生中,(1)大一学生的情绪愉快开朗显著高于大四学生,但大一学生的强迫行为也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2)大二学生的情绪冷漠消极、缺乏耐力、缺乏自信心、做事担心、不相信人、厌恶社交、感到自卑等心理障碍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大二学生的缺乏耐力、独处时不安、易被人误解等显著高于大四学生;(3)大三学生的不满情绪多、情绪冷漠消极、思想不集中、缺乏宽容、焦躁不安、容易动怒、过分依赖、缺乏自信心、感到自卑、做事担心、思维迟缓、关系妄想、不相信人、被人轻视感、情绪易破坏等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大三学生的思维迟缓、人际关系敏感、性敏感和情绪易破坏等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大三学生的缺乏决断力、性敏感、易被人误解、关系妄想、人际关系敏感、易被人轻视感等显著高于大四学生;(4)大四学生的过于担心未来、情绪冷漠消极、悲观忧郁、缺乏自信心、不相信人、厌恶交往和情绪易破坏等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可见,大一学生和大四学生的心理障碍项目相对较少,大二和大三学生的心理障碍项目相对较多,大三学生的心理障碍更多一些。
三、讨 论
理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无论是与全校平均水平比较或与其他学院比较,还是学院内部的男女生学生、城乡学生、独生子女与多子女学生、贫困学生与非贫困生之间的比较,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心理健康状况的UPI3分类却在不同年级学生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理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水平,与性别、城乡、是否独多子女和是否贫困等因素无关,但与年级因素有密切关系。
理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不同年级有不同表现,心理障碍主要集中于大三和大二学生。具体说来,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佳,大四次之;大三和大二学生的心理障碍较多。大三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集中于人际关系方面,如不满情绪多、情绪冷漠消极、思想不集中、缺乏宽容、焦躁不安、容易动怒、过分依赖、缺乏自信心、感到自卑、做事担心、思维迟缓、缺乏决断力、关系妄想、不相信人、被人轻视感、人际关系敏感、性敏感、易被人误解、情绪易破坏。大二学生的心理障碍业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方面,如情绪冷漠消极、缺乏耐力、缺乏自信心、做事担心、不相信人、厌恶社交、感到自卑、独处时不安、易被人误解。大四学生的心理障碍较少,仅涉及过于担心未来、情绪冷漠消极、悲观忧郁、缺乏自信心、不相信人、厌恶交往和情绪易破坏等情况。大一学生比其他年级多了一些健康心理因素,如情绪愉快开朗,同时也少了许多心理障碍因素,仅有强迫行为一项。
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以及我们的工作实践,对上述情况分析如下:大一新生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终于实现自己的理想。进入大学以后,新鲜感、自豪感油然而生,故而情绪愉快开朗水平高于其他年级;同时,新生的军训和入学教育,使他们有着较强烈的自我行为约束性和自我追求完美性的要求,故而易于产生强迫行为(追求完美标准的刻板行为和执著行为)。大二、大三学生首先是对大学已经比较熟悉和了解,多了一分理智少了一分新鲜,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工作都少了许多青年人应该有的激情和活力。其次是部分学生由于大一对学习的放松,目标不明确,态度不够端正,有“船到码头车到站”“好好享受生活”等不良思想,导致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跟不上较快的学习节奏,进而产生很大的学习负担和压力,甚至有厌学情绪,故而生产许多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第三是由于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不仅对大四学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不同程度地传递到更低年级。加之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引导乏力,使部分学习对前途深感渺茫。大四学生除了对就业担心以外,其他心理问题较少,与他们已经形成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直接的关系。
针对目前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专家讲座,使同学们科学认识自己出现心理问题,不必造成更多的担心和恐慌。其次要加强心理咨询辅导。咨询辅导老师既要坐得住,将学生请进来,耐心细致地进行心理咨询,又要能够主动地走出去,深入到学生中去,多倾听他们的心声。第三,加强学生的团队训练项目,有效地增强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促进他们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忍让的和谐关系。第四,实践“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相结合”这一最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做好这一点也是以学生为本的现实体现,是解决大学生很多思想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第五,有效地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三观”教育,是克服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