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教育创新研究:理性思考与教育成果

高校教育创新研究:理性思考与教育成果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导力量,在整个教书育人环节中,作为这一任务的直接承担者和推动者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素质。优秀的教师造就优秀的人才,这已经为教育界普遍认同,因此,如何提高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值得深思。教师职业道德除了具有一般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那就是教书育人。凡是教书育人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必然是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

高校教育创新研究:理性思考与教育成果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理性思考

毕 莹 沈舒方 王 菲

何谓“教书育人”?“教书”指的是教师所从事的各项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而“育人”是指培养符合我国教育方针要求的合格人才。高等学府是当今社会中知识最为密集、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社会单元。它是将莘莘学子培养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大学生是一支有生命力的队伍,他们具有远大的理想、强烈的自我认知意识,接受大学教育是他们走向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一步,也是他们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而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导力量,在整个教书育人环节中,作为这一任务的直接承担者和推动者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素质。优秀的教师造就优秀的人才,这已经为教育界普遍认同,因此,如何提高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值得深思。

一、重视师德建设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主要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教师职业活动范围内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教师职业道德除了具有一般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那就是教书育人。这种独特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行业的道德要求更高。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教师职业是崇高的、神圣的。广大教师要把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为自己从事教育职业的最高精神境界;把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对大学生成长高度负责的精神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最高准则;把培养人才、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作为自己的天职。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非常一致的认识,即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热爱学生、甘为人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严谨治学、忠于职守等。这正是教师所应具备的首要素质。

同时,授业必育人,育人先育己。教者必须先受教育,这也是师德建设应该重视的。凡是教书育人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必然是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是建立在教好书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在教学上树立威信,学生才佩服、信任教师,此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才易被学生接受。要依靠广大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某些潜在意识都有可能进入学生观察和了解的范围之内,往往会从正面或反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那么他对学生的志趣、抱负、思想、品德、情操乃至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提高业务素质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这是当代高校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也是时代发展对高校教师的客观要求。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个教师,无论他在学校学习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多么丰富、多么深厚,都不足以应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改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得以提高,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知识的传播。教师以其特有的方式传播着知识,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播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进而促进文化和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首先应当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具备丰富渊博的知识。教师的精湛业务是其传授知识的基础,只有博学多才,传授知识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使自己传授的知识丰富多彩、更具说服力。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如不精于业务或不懂业务,或满足于已有知识,停留于一知半解,拘泥于条条框框,习惯于照本宣科,浅尝辄止,这样既不能搞好教学,同时也误人子弟。为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切实掌握所授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掌握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知识。此外,教师绝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学历和文凭,而应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了解所教学科。

三、夯实爱心基础(www.daowen.com)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是一项逐步深入的、经常性的工作,要坚持不懈。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爱赢得学生的爱,搭建起师生之间的感情桥梁,才能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乐意接受教师的引导和教育。热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健康等情况,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引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名好教师既要知道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还要了解不同学期学生的思想变化、要求和意见。例如,学生刚入学时,集中表现为专业思想不稳定,对大学生活、学习不习惯,尤其在目前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时期,新思想、新事物,先进与落后,新生与腐朽各种矛盾无时不在撞击青年学生的心灵。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

一名好教师必须热爱学生。首先,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是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的保证。与此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此教师应注意积累有效的教育经验、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掌握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其次,热爱学生就更要严格要求学生。热爱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学生才会对学生严加要求,督促他们不断进步。

过去,传统的教育总是把学生看成一种原料胚胎,教育的任务就是加工塑造。如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育是为考试而准备,而非为人的知识丰富、能力提高、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完善,更无个性的张扬。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仅仅成为高高在上的知识施予者,有无对学生的爱似乎无足轻重。而如今,以爱心为基础的教育,更能够让学生成为积极的主体,突出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引导学生充满智慧的学习、充满自信的生活、充满快乐的成长。

四、传播校园文化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知道,人才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既是一个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作用的过程。校园文化所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教师对校园文化则有传播示范的作用,因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最多的活动,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教与学的过程提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最直接、最频繁、最有影响的接触。校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教师和课堂对学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方式,还体现在其科研精神和人格魅力上。简单来说,作为校园文化集中体现的校训,如何能让学生感同身受,教师是最具说服力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做校训的忠实践行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授课方式能在知识的传递中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自身要有丰富的学识,更要具备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和引导学生自学的能力。大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积累要靠8小时以外,所以理想的教师不仅能在课堂上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地刻苦钻研。

“教书,更要育人”。育人的内容很广,包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科学作风和纪律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实践的教育等等,这些正是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所倡导的精神。在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中,都蕴涵着丰富的育人题材,关键要靠教师去寻找、去发现、去积累、去把握。只要教师在这方面下了工夫,丰富的育人题材才会溶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责任重大,小则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大则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存亡!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本领的提高,要从师德、业务素质、爱心等方面引导、提高、充实我们的高校教师,使他们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