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
陈君均
近年来,在教育界谈论颇多的一个词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几乎都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突出教师对课堂的控制,以及对学生的管理。随着对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多弊端。每个学生的性格、个性、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学能水平、学习基础以及学习动机等都是不同的,甚至是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以教师为中心这一模式来支配所有学习者,忽略了学生的个人特点,不利于现代大学生的成才。为改善教学方法,完善高等教育,我国教育工作者也尝试引进外国主流教材和引入外国流行的教学方法,但许多中国学生反映这样的课堂教学比较松散,抓不住重点,学了就忘。因此,在将教学模式与本国文化背景相结合的呼声下,“自主学习”走入了人们的视线。自主学习不是简单的把本来由教师支配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也不是变相削减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相反,它是一个解决教师教学模式单一与学生个体差异矛盾的最佳途径。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传统的教学观曾对“自主学习”这一论述有过朴素的描述。请先看一个例子:在一个京剧演员的成长经历中,师傅只起到把学员领进艺术之“门”的作用,真正的艺术深造却要靠学员自己的勤学苦练,尤其是要靠自己在艺术实践中充分发挥独创精神。演戏这一职业,虽有很强的技艺性,必须经过求师学艺,才能取得基本的表演能力,但是京剧表演作为艺术的本质属性又决定了它不是某种典范的复制,不能以统一的型号规格进行模仿,而必须调动表演者的主体意识及表演技能优势,进行独立能动的艺术创造,从而使角色的个性特征和表演风格带有某种独特的品性。因此,京剧演员的成长和艺术成就的取得,主要靠个人的修养和奋斗。其实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不可否认,这些原始的描述对我们今天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且在平时的教与学中,教师和学生似乎都在潜意识的遵循这种学习规律。但是这些司空见惯,看似重新包装的古训与我们今天在学习的各阶段,尤其是大学教育中大力提倡的“自主学习”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所提倡的“自主学习”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以下笔者就对“自主学习”理论的内涵进行剖析。
“自主学习”是在党和国家“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大背景下,在“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改革中,在从根本上增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素质,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下被提到教育理论探讨的浪尖上的。它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学习从此就是学习者一个人的事”,它体现的是一个社会、学校、教师、学习者四者之间的和谐发展的关系。
自主学习孕育于现代“学习型社会”。放眼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知识更新一日千里,面对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要在世界之林站住脚,提高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必须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此,200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包括:以个体的学习追求个体的发展,以终身的学习追求终身的发展,以灵活的学习追求多样的发展,以自主的学习追求内在的发展。正是在这样一种倡导自主教育,自主学习的氛围中,“自我学习”理念得以提出。
自主学习折射学校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转变。在我国,绝大部分的教学、培训、进修过程都是发生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的。在从前的教育模式中,社会把人才培养的重担完全交给了学校,学校理所当然的成为所谓的“人才集散地”,结果形成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社会就用什么样的人这样一种现象。而现在“学习型社会”的提出打破了以前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单边模式,要求学校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培养能够自如应对各种变化,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教育工作者在不断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中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是对传统教师教育的一个挑战。传统教育重视教师的角色,强调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影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整个学习过程发生的背景;“师傅领入门,修行看个人”这样的描述不仅割裂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且片面地认为只有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才是“教”,教学之后的学习才是“学”,忽视了教师在领学生入门后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帮助。而在我们学习型社会的大环境中,在我们教改探索的阶段过程中强调的自主学习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其实并没有削弱教师扮演的角色,减轻教师的负担与责任,相反教师成为学习者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帮助者,负有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这对教师和教改而言,是一个契机,更是一个挑战。
自主学习体现学习者自身内在求知的要求。自主学习的根本目的,凸现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和创新性,弘扬人的主体性和自主精神,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扬。这一点,正好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内在要求。按照经济发展规律,人人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局面,因此拥有高新知识技能,特别是培养根据社会需要自动自觉的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立足社会的根本。
由此,著名教育家施乃安在其著作《自主学习与自我引导》中对“自主学习”作了较为精辟的定义:自主学习就是在自主教育的气氛中,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一种学习模式。而这种模式强调的是自主能力,计划性,协调性,还有创造性。
二、中国大学生学习学习现状以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走进大学校园,常常可以看到的景象是几十个,甚至一两百个学生同坐在一个教室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习教材要求掌握的知识。讲授方式以面授为主,学生在充裕的课外时间里往往由于缺乏计划性,以及较弱的自控能力,出现滞学,或者“有劲使不上”的境况,久而久之便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落后于他人,这都是缺乏自主学习的明显表现。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有着复杂的文化、社会背景原因:
首先是儒道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受儒道影响长达千年的国家,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起着微妙的作用。传统儒家思想讲求“尊师重道”,强调教师的作用,这也是为何古代鲜有人自学成才的原因。这毋庸置疑地突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任务是“讲授”,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教师教授的那一部分知识。但孰不知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教师本身掌握的知识就很有限,而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知识就可谓是“沧海一粟”了。提出转化教师角色,以学生为中心的缘由也就在于此。(www.daowen.com)
其次是应试教育惹的祸。中国的应试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可是在近20年时间是愈演愈烈。学生在巨大考试压力的推动下学习,对于他们而言,通过考试就是他们唯一的目的,考试的结束也就意味着学习的终止。而大学教育是多学科,全方位的教育,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全面人才,因此终生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以考试为目的的学生必定在求知的道路上走不远,更加不能成为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合格人才。
最后是缺乏早期社会监督和家庭引导。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各种新奇事物层出不穷,面对种种诱惑,对于如何取得学习和娱乐之间的平衡,社会和家庭还缺乏早期的引导,往往在学生已经深陷其害,不能自拔的时候才意识到教育引导的重要。现在很多大学生上网成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自主学习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面对这些教育问题,甚至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会问题,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大力倡导自主学习,这样一项工作在我们的大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知识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更新,学习者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突破现有教学模式对其学习、思维的束缚,才能真正做到紧跟时代步伐,不被社会淘汰,成为有用之才。为此,开放性社会已经向所有从业者提出“终生学习”的要求。作为时代浪尖上的新一代大学生更应该把对知识的渴望内化成为学习的动力,为今后迎接挑战做好准备。
自主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要把老师教授的知识学好掌握了,就是优秀的学生。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十分被动的,学生不能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也对外部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可谓是“闭门造车”。自主学习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兴趣了解更多的外部信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
自主学习也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必然要求。凡是学校教育都有它的局限性,体现在教材选定、教师课堂模式单一,课堂内容有限,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资源的匮乏上。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自控能力、计划能力、选择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在课余时间可以帮助引导学生有效利用一切可以获得的资源,弥补自己知识盲点。
自主学习也是学习者个体的本身要求。学习者个体存在着诸如性格、年龄、性别、学能等这样那样的差异,在集体教育的环境中要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要求,只有自主学习才可以做得到。
四、自主学习的实施对学校、教师提出的要求
现在社会已经客观地提出全民加强自主学习的要求,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大学校园就更应该掌握有利条件,用“自主学习”的理论体系来武装教师和学生。这需要在学校范围内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教师学生都意识到自主学习是大势所趋,是时代和社会的必然要求;学校还应为开展自主教育和自主学习创造硬件条件,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良好的环境、设备,真正让自主学习有所依托,让各种有利资源真正发挥作用;学校还应尝试进行新的教学体制改革,新的教学理论的提出要求有新的教学机制与之相适应。
自主学习对教师角色也有更高要求。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否认教学和教师的职责,反而他们的任务比以前更重了。要使自主学习行之有效,必须更新教学指导思想和理念,改革教学大纲,教材以及教学法,这些都是涉及教学各个环节的庞大工程,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创建一个积极的班级学习气氛,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对学生给予学习策略的指导以及有针对性地辅导,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的学生要给予特殊的帮助;教师还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加强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真正做到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应该是在严格指导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自主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在确定自主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时,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指导,而指导又应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者的个人特点,使“目标”和“任务”个性化,以更好的切合实际需要。教师应该帮助和鼓励学生去充分的认识自我,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方式上的差别,加以指导,促进学习;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进自己,适应教师的风格,相互配合,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自主学习”不单纯是一种学习方法的表象,他更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拿起这个理论武器,培养和造就新时期的新型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