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力培养创新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发挥关键作用

大力培养创新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发挥关键作用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过程中应采取多渠道、多手段的方法,其中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和重要环节。因此,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切入点和重要途径。因此,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地积极开展各种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培养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达到以有形的活动培养无形的精神的目的。

大力培养创新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发挥关键作用

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培养创新大学生

樊晓旭 张 帆 张荣军 鲁明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显迫切。为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国家及时地推行素质教育。在高校中进行素质教育,是社会对高校的要求,更是高校建设发展的支撑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历史一再证明,科技强则国强。而科技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对高校来说,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过程中应采取多渠道、多手段的方法,其中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和重要环节。

一、课外科技活动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内在联系

(一)课外科技活动是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科技活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实践过程,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其任务是探索未知,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群众性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际上是主观思维与客观世界的相互碰撞过程,通过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许多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的产生均来源于实践活动。因此,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切入点和重要途径。

例如,我院2004级石工专业学生刘辉,利用课外时间在我院实验室协助老师做实验,由于表现突出,多次跟随老师前往油田单位采集数据,搜集资料。一年以来,该学生创新意识不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显著提高,并于今年参加了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显然,实验室的工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开阔了眼界激发了学生涉猎其他学科的主动性。

(二)课外科技活动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可靠依托

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通过以规模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为依托,能够使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得到激发,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爱好、能力和特长,实现个性的充分发展,从而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要求。

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在参加课外科技活动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求解,这就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也锻炼了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一种实践环节,在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转化。

同时,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部分有代表性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已从校园延伸到社会,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例,它使青年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组合优势互补的小组,开展具有社会意义的创业;它使青年学生从单纯受教育的身份和知识传承的功能,逐渐嬗变成长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课外科技活动是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有形载体

应该说,在大学生内心对创新活动存在着好奇、热情、乐趣与积极性,但这一切都需要一个载体来激发。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质是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索研究的精神,它为学生创新活动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学生不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参与者、探索者。而大学生的应变素质、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也就在不断的解决问题和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因此,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地积极开展各种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培养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达到以有形的活动培养无形的精神的目的。

同时学生科技活动,尤其是竞赛类活动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和拓展性。一个好创意的活动往往可能发展成一系列活动,并带动其他活动的开展。例如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从开办至今,十余年的时间内,已发展成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等系列竞赛,并形成了以“挑战杯”系列科技赛事为龙头带动其他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程序设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的大学生科技活动,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具有大众性和普及性的活动。这种大众性和普及性不仅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科技创新、探索性学习的机会,还很好地推动了整个高校学生各方面创新活动开展,从此意义上讲,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正好满足了学生创新活动的载体需要。

(四)课外科技活动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就大学生而言,从创新的途径来说有课内和课外两种。课堂内的创新,由于受到传统教学体制,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时数等的束缚,其创新的空间是十分有限的。而大学生活中相对自由的课余时间给学生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其中扮演生力军的角色。

首先,科技活动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突出了“创新”的主要特征,使得课外科技活动成为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主要渠道。

其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具有大众性和普及性的特点,这就决定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创新活动的舞台。

同时,作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龙头,以“挑战杯”系列竞赛代表的一些大型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通过近20年的发展,日趋成熟、规范,也更具有影响力和社会效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投入其中,各高校围绕这些赛事,组织了一系列如校园科技节等课外活动,极大推进了高校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使得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成为高校校园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由此带动发展的各类学生科技社团更成为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主力。(www.daowen.com)

就我校实际情况而言,是否可以依托各类学生科技社团组织类似于“挑战杯”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可开展诸如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各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科技社团的主力军作用。

二、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的建议

(一)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重视知识积累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大学生求知欲旺盛、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记忆力、创造性想像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应有重点地开展一些具有较高知识性和科技含量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能接触新事物,得到一定的知识积累。知识的积累不是一、二次活动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

2.加强创新思维综合素质的培养。新时代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应该具备以具有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工作态度与进取心为主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和求异思维意识为主的科学素质;以具有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为主的能力素质;以具有良好传统文化素养为主的人文素质;以正确应对挫折能力和健康体魄为主的身心素质。因此课外科技活动不能仅仅只看出了多少科技成果,更应注重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3.强化个性教育是激发培养创新意识的内力。强化个性教育,鼓励、支持和促进大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挥,有利于激发培养创新意识的内力。大学生与同龄人相比,其优势是能在高等教育的条件下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认识,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课外科技活动也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活动中让大学生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兴趣所在,找到自己的主要支点,把握自己的志向,塑造自我,发展和促进自身的创造力

(二)注意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的拓展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应有层次性。应遵循“点与面”、“重点与普及”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开展一些有高科技含量,能出重大成果的活动,也不能忽视大众性的普及活动,使活动能顾及不同层面的学生。

创新能力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在形式上鼓励学生跨校、跨系、跨学科组成一定的兴趣小组,内容上不能一味求“高”求“深”,而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去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上。使学生能更多地着眼于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这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为在某个专业深造做好准备,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殊兴趣,能学有所长,以提高创新的积极性。

学生的人文素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文化素质教育通过文、史、哲等人文知识的传授,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更全面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点对工科大学生尤为重要。在我校应多组织文化素质教育类活动,大力倡导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结合,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结合,文理渗透、学科互补,逐步形成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发展局面。

(三)加强对学生科技社团活动的指导和支持

高校应重视学生科技社团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多方面支持和扶植学生科技社团的建设,规范社团工作,鼓励学生社团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政策上鼓励学生创建科技社团,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社团群,尤其鼓励学生跨院系、跨高校,甚至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兴建社团,实行各种资源的共享。对现有较好的社团进行重点扶持,如给予必要的经费、设备和场地的支持,配备指导教师等等。还可以把社团活动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相结合,和开放性实验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学生科技社团活动的新思路。同时健全科技活动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科技社团要加强考核,严格管理,使学生科技社团活动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正确方向发展,使之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

例如,2001年陕西省水利厅要举办一次知识竞赛,但缺少电子计分器,经多方联系得知我校大学生科技协会研制的电子计分器非常适用,于是在校团委的帮助下,由大学生科技协会为此次大赛提供了电子计分器,并派专人提供技术保障。赛后得到了省水利厅知识竞赛组委会的好评,他们对我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水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积极开展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类竞赛

各种大学生创新类科技竞赛,由于其鲜明的科技性、实践性、探索性与大众性相结合的特点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科技创新、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正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众多学生的参与,成为大学生创新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而其中一些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竞赛,尤其对工科院校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以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为例,通过要求学生开拓思路,创意制作自己设计的机构或机器模型参赛,大大激发和挖掘了广大学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校可以探索建立一套大学生科研的立项制度,从申报→评估→立项→分层次、分阶段资助→中期检查→资助配套→评审→公开答辩→评奖以及后期的学术报告会、表彰奖励等手段使学生科研活动逐步规范化,促进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良性发展。同时,由于科技竞赛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导向性,我们可以把课外科技竞赛与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相结合,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紧扣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推动课程建设改革,为构建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起到铺垫的作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更是一个全面创新的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论是对国家、民族,还是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既对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孕育着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珍贵契机。因此,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努力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科技兴则校兴,建立学术型校园势在必行,它将从根本上弥补近年来由于扩招而造成的学生整体素质下滑的缺陷,无疑也可使我校学风建设迈向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