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颖
纵观当今国际社会,在诸多领域的激烈竞争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我们党、国家和民族在进入新世纪后的前途与命运。而大学校园作为为国家输送人才的主要基地,通过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社会及国家未来的竞争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上一些流行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现象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校园。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当代大学生存在着以下七种心态:对社会问题的冷视;对时事政治的冷淡;对理论学习的敷衍;对学业成就的渴望;对毕业分配的躁动;对人际关系的警惕以及对人生问题的游戏。为此,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握现实,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紧密结合起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大学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大方面,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只有围绕这两个中心,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质量人才。
(一)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统一起来,把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与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的价值观统一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证明:一个人的质量,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素养,更重要的是包括了一个人的精神、理想、情操。理想是奋斗目标,有了这个奋斗目标才能驱使人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才能排除万难,执著奋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了共同的理想,就能齐心协力、励精图治。1998年的抗洪胜利证明了这一点,2003年的非典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不仅要有科技文化知识,更要有精神、信仰、理想。
(二)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社会主义教育要求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明确地把道德修养放在了首位。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对人生的意义就能深刻理解,就能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只有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修养,加强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奉献社会、尊老爱幼等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才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素质,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三)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格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认识水平等都与其心理素质有密切联系,是否拥有健全的心理素质是能否成才的关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运行、发展,不断引起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同时对人的思想观念、思维定势、行为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市场经济下纷繁复杂的社会局面,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竞争机制的转换,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我们要注重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高校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一)专业素质的培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社会劳动分工必将越来越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重其科技水平的高低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大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努力做到一专多能,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主动适应社会和未来工作的要求。
(二)文化素质的提高
人的质量不但取决于专业知识的水平,而且更深层次上取决于文化基础和文化修养。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越宽、思维领域越广、文化因子越多、文化品位越高,精神生活才越充实,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才越深刻,才越有可能执著追求并进入科学的前沿。提高文化素质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具备专业以外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修养。
(三)人格养成教育的实施
人格养成教育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行为也是一种文化行为,因而建立一个健全的经济社会,关键在于对健全人格的培养。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生力军,其人格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格准备,这样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才能并肩齐飞。人格养成教育还要着眼于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优秀品质的培养,要从小事做起,发扬古人倡导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精神,在点点滴滴中树立起高大的人格。
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一)思想道德建设上的途径(www.daowen.com)
1.要加强思想教育。理想即思想信仰,大学生中就要不要信仰与要有什么样的信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解。比如:有的同学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年代,竞争要凭知识和技能,所谓理想当然是要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佼佼者;有的同学认为,历史已进入经济、科技年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只是政治挂帅年代的灵魂,甚至认为共产主义简直是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有的学生认为,我们的时代是信仰没落的年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同于政治浪漫主义。针对这样的观念,高校的思想教育必须打破结构单一的传统思维方式,对学生中虚无主义和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等错误的想法从思想认识的层次上加以疏导。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敏锐地抓住学生思想表现上的闪光点,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加以引导,把社会上涌现的英模形象结合本校实情加以弘扬光大。只有这样,才能行之有效地把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教育转化为校园里实实在在的行动。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对自己国家最深厚的情感,是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维护祖国利益的坚定信念和民族图强心理凝聚的不朽的民族精神。目前,不少学生认为爱国主义只是在国家危亡关头才能体现出来,于是在校时只关心自己的学业成绩和毕业去向,对社会问题持冷视态度,对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缺乏深刻的认识。鉴于这些认识,要抓住时代特征变革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要运用革命传统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去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培养他们自强与协作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二)科学文化建设上的途径
1.加强科学素质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培养起了兴趣就抓住了关键,以此带动钻研进取,在锐意进取中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的价值观,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最后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关键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指大学校园所孕育的精神意义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劳动观等精神内核。它既包含知识性、教育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如“校园文明自律”、“十无校园活动”等。同时它又依附于整个社会潮流,具有依附性,如“考研热”、“外语热”就是社会变革在大学校园里的折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除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外,还要加强人文教育、实践教育、艺术教育等的工作,让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才能。做好这一工作,既要在选修课和辅修课、开展社团活动、开设讲座、学术报告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上下功夫,还要增强校园整体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无形的高雅的文化熏陶中,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把健康优秀的电影、录像、唱片的艺术陶冶列入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其发挥潜移默化作用。校园文化建设要制度化,注重引导和定位,如定期的影片观看、名作赏析以及讲座报告等,还要培养精神文明示范群体。这样才能有力促进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进而提高大学生素质。
四、高校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素质的实践
(一)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抓理想信念教育。在时代新、旧的交错碰撞中,部分大学生进入了价值观的误区。所以,我们要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逐步形成过程中,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同学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要进行共产主义信念教育,使大学生们明晰社会赋予自身的重任,不断地调整人生的罗盘,标定正确的坐标点。要继续深化高校“两组两班三校”的团队教育体系,利用各地有较大影响的纪念馆、博物馆、历史遗址以及能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重大建设工程等青少年教育基地,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二)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教育为先导,以活动为载体。所以,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首先加强教育。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突出地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跨世纪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而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做人的基本道理抓起,从大学生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抓起。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一切毒害大学生的错误思想,扫除黄赌毒等一切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习性。在当前,要开展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三文明”教育活动,要积极开展大学生文明证书制度,开展“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和“爱心大奉献”等活动。实际上,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体现了服务与育人相统一的原则,已经在大学生中显示出强大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对于许多参与这些活动的学生而言,服务、奉献的实践就是一种教育。青年志愿者活动包含着社会公德的教育,“希望工程”、“爱心大奉献”活动包含着爱国教育和爱心教育。正是这些有创造性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成果,使我们对在大学生中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增强了信心。
(三)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狠抓教风
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是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所提高,使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层次,必须先抓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四)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要大力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力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以他们感人的事迹和高尚的精神,去教育其他的大学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在义务献血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我们给予表扬;在文化课学习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们给予奖励并设光荣榜;对乐于助人、拾金不昧、艰苦奋斗的大学生我们要大力宣传。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先进、激励自己、奋发进取,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处于良好的、健康向上的氛围之中。
(五)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强化制度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单位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就很难形成紧张有序的状态,它的各项工作也很难搞上去。各高等学校根据自身特点都已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院校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有些方面的规章制度已不适用,有些方面还缺乏规章制度来规范和制约。所以,有必要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没有建立规章制度的方面尽快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有规可循,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强化设施、环境建设
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会给人们带来舒适、愉快的感觉,同时也会促使人们进一步自觉遵守维护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大学校园内的环境及宿舍的环境建设以及各种娱乐设施的建立,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文明程度的一个反映。所以各校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更高标准、严格要求,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的大学校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