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社会实践对策及创新思路

大学生社会实践对策及创新思路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有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进而对总体性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重要性。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重要的教育环节和高校经常性的教育形式,应该成为规范化、制度化的教育行为,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大的课程类别。要探索一条依法管理、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路子,形成国家重视、社会支持、高校努力、学生积极参加的局面。莱特教授的这段话,远比那些认为进入大学,学

大学生社会实践对策及创新思路

浅谈大学社会实践的对策

程 猛

面临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21世纪大学的教育将不再是只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应包括一定程度的“社会实践”。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拥有一席之地呢?这就要求作为社会成员的单独个体,必须在踏上社会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实践是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也是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中去,才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笔者认为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个体自身来讲。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对于文化课一味钟情,趴桌子死学、苦学的情况经常出现,降低了自身其他各方面的水准,从而造成社交范围小、语言表达能力差、适用性与灵活性不强、承受能力和判断能力差、难以应付过多有难度的工作和心理上的阴影,势必导致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存在一定的恐惧感。

2.从整体的社会角度来讲。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有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进而对总体性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重要性。人是社会存在的个体,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局部会影响全部,那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3.对于培养自身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性。学生时代其思想中存在相当的片面性,容易走极端,认为好即好、非即非,走向两极。所以当代大学生应当增强认同感,增强外部知识和人生理论,健全思维方式,从而能够更全面、深刻、正确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人不仅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要步入社会,从社会中学习、锻炼、探索,培养批判性思维及推理解决问题的技能,使其思维的角度由单一向多样、由固定向发散、由个体性思维向集体性思维的转变。

4.培养和训练学生使其具有驾驭生活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和社会环境适应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对策

(一)注重挖掘传统活动形式的潜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通过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好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如送科技下乡、义务支教、党的理论宣传、社会热点调查等活动。这些活动内容大多都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受到同学、老师和社会的欢迎。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要结合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成长的要求,着力挖掘这些活动的潜力,在原来的基础上,充实新的内容,形成新的亮点,赋予其新时代的特色,避免那种“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事相似”的情况,使这些活动开展得更加务实、更加深入、更贴近群众,在保持原有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焕发新的活力。(www.daowen.com)

(二)更加重视与专业的结合

随着教育改革深化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高校应进一步更新育人理念,积极地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进而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从目前高校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看,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双重作用——实践中的思想教育和实践中的专业学习。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和运用,激发、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其中,促进“教”“学”相长。但就目前情况看,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结合得还很不够,专业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指导教师和参与的同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注重“点”与“面”的结合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项社会性活动,就其主要意义而言,在于其参与的普遍性。高校要努力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将大多数同学组织起来参与其中,使在校大学生普遍地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同学参与的愿望是强烈的,但制约因素也很多,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很多不易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学校要不断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给同学更多的选择余地,做到投其所好,最大限度地激发其积极性。各级团组织要全过程地给予关心,及时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组织实践活动时,每年要推出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的重点活动和传统优势活动。要抓好学生骨干的选拔和培训,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动作用,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四)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开展好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基础和有力保障,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选择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地方作为实践基地。它可以使我们大学生深刻地接受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接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教育,接受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也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乡镇企业作为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在乡镇企业的支持下,通过座谈、调查、访问、参与生产第一线劳动,可以对该企业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同时可以检验自己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当前的突出问题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不足,不能满足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需要,但同时也存在重建设轻培育、轻利用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中克服形式主义的做法,把工作做实,保证工作的效果。

(五)处理好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关系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涉及面广,在内容、形式、规模上都不尽相同,工作容易出现随意性、盲目性和无序性。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重要的教育环节和高校经常性的教育形式,应该成为规范化、制度化的教育行为,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大的课程类别。要探索一条依法管理、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路子,形成国家重视、社会支持、高校努力、学生积极参加的局面。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和学生深入基层,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课题研究,在活动中不断探索有效的社会实践形式和组织模式,总结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逐步形成一套理论和方法体系,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水平。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学院莱特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表明,了解“窗外的世界”与“窗内的学习”同样重要。有些时候“窗外的生活”比“窗内的学习”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大、更深远。莱特教授的这段话,远比那些认为进入大学,学好专业课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事情都是副业,会影响到学习的学生的看法更具有现实性。他的这段话足以表明了当代大学生应当以怎样的一种世界观去看待外面的世界。

如何“成长”、如何“成才”、如何从根本上、实质上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实践”才是我们最终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