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莹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新形势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质量,夯实工作基础,增强工作后劲,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科学把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随着社会的变革,当代大学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就宏观而言,当代大学生的群体构成日益表现出规模扩大、来源多样等特点。就微观而言,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也表现出明显的特点,一方面,生理成熟期普遍前移;另一方面,已经度过了生理迅速发展期的当代大学生开始进入以心理和社会领域发展为主的人生发展时期,心理和思想的发展成为这一阶段大学生人生发展的主题。在心理发展方面,当代大学生明显表现出心理成熟期后移、心理矛盾增多、心理压力加大、心理问题多发等特点。在思想行为方面,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因素日趋多样,他们思想的关注点日趋宽泛和分散,思想文化需求日趋多样,价值取向日趋多元。
当代大学生心态环境呈现出“五强五弱”的现象,即: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他们渴望变革创新、自我实现,但“以自我为中心”的痕迹明显,社会责任意识不强;认同感强,践行能力弱,他们在认知、情感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原则等有较好的认同,但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艰苦奋斗精神欠缺;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他们向往民主,有十分强烈的参与意识,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尊重和信任,但对复杂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比较简单、片面;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弱,市场经济强化了他们的自主观念和竞争意识,但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较弱;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他们在个性上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迫切要求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激情,但他们尚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弱。
这些新变化和新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如,在大学生群体构成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及时建构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学生思想教育新机制;在大学生生理、心理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及时拓展思想教育内容体系,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建构富有针对性的高校学生心理教育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活动影响因素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坚持并强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思想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在大学生的思想关注点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强化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他们接受先进文化、主流文化的积极性、自觉性;在价值取向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高扬远大的理想风帆、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给予明确的回答和有力的回应。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断推进工作理念创新、方法创新、途径创新。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基本素质教育。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分析
(一)坚持正面教育引导,把主导性与多样性、先进性与广泛性有机统一起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常遇到的一对矛盾,是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想文化多样化的矛盾。应该指出,思想文化的多样化是一种现实存在,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显著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观念的多样性。经济全球化和扩大对外开放,必然推动思想文化的多样化发展。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思想文化的多样化对于拓展人们的眼界、丰富社会生活、增强人的主体性,无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必然会冲击主流思想文化,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重要影响。为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决定的,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社会主义条件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思想文化的多样性与主导性、广泛性与先进性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而不是相互对立、彼此割裂的。离开多样性和广泛性单纯强调主导性和先进性,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先进性失去根基,流于形式,因而也谈不上主导作用和示范性的有效发挥;同样,离开主导性和先进性谈论所谓多样性和广泛性,就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和性质,就意味着拒绝主导性和否定先进性。这两种片面性都是应该注意防止和避免的。(www.daowen.com)
(二)不断拓展有效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形势下,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越来越大。社会正在逐步走向开放,人的综合素质培养也必须在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不能完全指望相对静态的校园环境。现在的大学生实际上还处在半封闭状态,纷繁复杂的校外风景对他们来说还较陌生,一旦迈出校门便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减少学习的盲目性,真正根据社会的需求获取知识,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变成智慧,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其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和学分,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探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深入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鼓励学生以勇于创新、敢于创造、善于创业的精神参与各种形式的创新,努力凸显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育性,实现社会实践与校内教育、实践育人与理论育人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大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努力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大力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严格校园网管理,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三)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心坎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既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又要关心人、办实事,以情感人。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成才立业。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生活合理需求。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消费观,把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到提高能力和素质培养上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
(四)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拥有覆盖面广、体系完整、深入基层的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优势。把优秀大学生吸收到党内来,把党支部建在班上,使学生党支部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发挥团组织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加强班集体建设,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特别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高度重视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完成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归根到底要靠队伍要靠人。切实加强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三支队伍的建设,尤其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的选拔和培养那样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的选拔和培养,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立完善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六)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行政全面负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形成校党委领导,校党委和行政共同决策,校行政全面负责组织实施与管理的工作体系;建立以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两课”教师、政治辅导员为骨干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充分发挥校、院(系)两级党委、行政、共青团、学生会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既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分工,又要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合力;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辟校内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渠道或基地,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校企共建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和效果;建立学校与大学生家庭沟通的机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要教育子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促使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