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华
从2003年的212万人到2004年的280万人,再到2005年的338万人,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不满意程度”也呈上升趋势。“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和“招不到满意的员工”两种结构性矛盾同时存在。其实,当代的大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过去传统保守的择业心态已不适应现在的形势,唯有充分展现自己,勇敢迎接挑战才是发展之道。但是,他们在考虑择业问题时,还带有较强的幻想性,现实成分较少,一些在真正择业中起重要作用的现实问题考虑的很少,能否将个人需要同社会需要和谐统一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图研究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一方面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职业选择中做出合理选择;另一方面,希望为学校、社会等就业指导提供借鉴,使其以更具体合理的方式指导大学生就业。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存在求职歧视的现象
一些单位的招聘标准有意无意地加高了门槛,为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设置了种种障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求职歧视一般有以下几种:学历歧视、工作经验歧视、校别歧视和性别歧视。由于出现了种种歧视,毕业生失去了很多机会,有的连面试的机会也被剥夺,这对大学毕业生的自信心是一种摧残,也造成了大学生群体这一宝贵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具竞争力的群体仍遭受职业歧视,这反映了用人单位对人才没有客观、合理的认识。此外,人才市场的运行、经营也存在不合理的因素,为了增加门票收入,搞虚假招聘也有,走过场的也有,对招聘的企业不进行严格审查,致使一些学生上当受骗。
(二)各级政府机构和国营企业的改革,致使就业渠道缩小
1998年国务院做出了精简政府机构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决定,当年中央政府就分流了50%的工作人员,至2000年底,省级地方政府也已初步完成了机构的精简和人员的分流工作,人员分流的比例为30-50%。因此,传统的大学生就业主渠道吸纳的能力大幅下降。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冗员过多,包袱过重,因而也相继实施了减员增效的措施,这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三)供需专业结构的不平衡
一些普通高校在扩招的同时,并不能及时将专业的设置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的现象还存在,致使专业趋同、重复建设的现象很严重,导致一些专业的毕业生供大于求,难以就业。
(四)毕业生主观提高就业条件,就业指导思想脱离实际
从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看,绝大多数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去向时存在愿到大城市、大公司及能挣大钱的地方去,而不愿到条件艰苦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和乡村地区。而实际上,我国的边疆、农村、乡镇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人才奇缺。但这些地方却出现“要不到,分不来,留不住”的尴尬局面,而在有些东部大城市出现人才畸形过剩、大材小用等,甚至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五)毕业生盲目攀比,机会转瞬即逝
不同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和自身素质能力,难免出现就业机遇的不同。据部分大学生讲,他们择业分配来自亲朋好友等外在的压力影响正日渐增大。在人才市场,由家长或亲友组成的“陪选团”屡见不鲜。有同学认为,每当周围同学找到了自己如意的工作,自己心里就有一种难言的失落感,好胜心促使他们总想以别人的工作为“参照系”,于是东挑西拣,左比右看,在把关定向中总是难以“放锤”,导致许多难得的机遇在瞬间擦肩而过。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影响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中,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因素。因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不是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本人能单独解决好的问题,需要全社会都付出努力,关心学生就业问题。
二、加强和完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从政府的角度来看(www.daowen.com)
1.科学管理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就业制度进行了一次从政府分配到自主择业的根本性改革。大学毕业生不再是由“父母包办婚姻”,而要“自己自由恋爱”了。在如何使大学毕业生能顺利就业的工作中,各级政府在收集信息、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这项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就业市场的有些做法还不成熟,有些操作不规范。所以,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制定法规,完善就业渠道和供需洽谈形式,及时准确地提供就业信息,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择优上岗。
2.储备人才,做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理应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但是,我国目前很多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奇缺,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要抓紧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切实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适时调整人才结构,合理置换冗员,从而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
3.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也不失为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它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为别人提供了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也给国家创造了财富。当然,自主创业是一种新兴的就业形式,它需要政府的政策性扶持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社会的方方面面理应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各种有利条件来鼓励大学毕业生自谋职业,创办出各种经济实体。
(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1.加强就业指导。把就业指导纳入必修课,提高到与外语并重的地位,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如美国大学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时光,从大一开始学校的有关机构就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在我国的部分高等院校,已经把就业指导纳入必修课,准备从大一到大四分段、分层次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训练等各个方面的帮助。
2.把毕业实习与就业紧密联系起来。学校如果把大学生的实习与未来的就业联系得比较紧密的话,对学生的就业可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事先对社会进行了解,以后的就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学校指导学生在毕业之前利用各种假期进行打工、实习等方式来了解社会各种情况,了解用人单位的环境,便于以后的就业方向中有所侧重及应对。
3.多开设有社会需求的专业课和选修课。高校学生求职难,反映了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有距离。因此在读好本专业的同时,学校要鼓励和指导学生选择好第二专业和选修课,要尽可能多开设社会需求的专业和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选择。
4.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1)心理承受力、风险承担能力的培养。人的承受力和忍耐力与其政治素养、生活经验、阅历、知识、社会化程度以及气质和身体状况有密切的联系。(2)公关交往能力。公关交往能力的增强,对大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生要注意对自己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应该积极地融入社会当中,充分利用大学宽松的文化氛围,踊跃参加各种活动。(3)加强对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的指导。
(三)从用人单位(主要是企业)的角度来看
1.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为了培养和造就企业适用人才,一些发达国家采取和学校联合办学,以培养企业适用人才。如欧美有些国家实行企业界人士参与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使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相一致;或是学校与企业密切协作,培养企业适用的技术人员;处于东亚的日本也做得比较好,在高校中实行联系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开展教学,并注重职业技能的训练。如果我国在符合国情的基础上实行类似的措施,那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成为小问题了。
2.企业与学生加强联系。如宝洁公司在北大启动一项大三学生招聘实习的聘才计划,若表现优异,将在毕业时正式聘用。联合利华也启动了夏令营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学生,邀请他们暑期到企业参观实习,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了解企业的文化观念,若双方合意,毕业时将可签约。这种做法有利于在校学生提前了解就业的情况,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危机意识,同时还有利于企业聘用到优秀的大学毕业生。
(四)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
1.要增强自身的素质。如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对企业文化的认可程度、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新知识新能力的求知态度和学习能力。
2.个体的自我定位。每个大学生对自身都要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摆正自己的位子,相信自己的实力,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竞争优势。为此,我们首先要准确地评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善于剖析自己的个性特征。在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所创的职业性向测验,他把个性类型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任何一种环境大体上都可以归属于其中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组合。通过类似的职业性向测验我们能够更好的实现个性与职业之间的匹配。
3.职业目标的确定。许多人在大学时代没有形成对未来职业的一种预期。有了预期的又往往忽视了对个体年龄和发展的考虑,就业目标定位过高,过于理想化。近几年,不少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一直强调大单位、大城市和高收入,甚至为了这些不惜放弃个人的专业特长,不顾个人的性格和职业兴趣。这是职业目标不确定的一种表现。
4.按制定的计划实施。自我定位、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是关键,通过一套周密的行动计划,并辅以考核措施,以确保目标实现。对职业生涯设计的评估与修订也很必要,好的计划要在行动中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变更修正。以往的经验是:(1)获取必要的证书。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条件分析自己的优势,以便在以后的求职中能找准位置,增大就业的机遇。既要有所侧重而又不忽略其他方面。用人单位对一些必要的证书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关系到求职的成功率,将之指定成一个目标,然后努力达到。用人单位相当重视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实践经历。所以大学生应该在课余争取一些兼职或者是寒暑假实习的机会。实习能把所有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最真切的检验,它所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不同于学校的思维方式和做事习惯。在大学生活中,社团活动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大学生可以在参与社团的过程中得到诸多方面能力的锻炼,因此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加入,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锻炼自己的能力。(2)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内容。大学一年级是稳固打基础的重要时机,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摒弃歇口气、不着急的旧思想观念,协调好娱乐和学习的关系;二年级要对自己进行职业设计,最关键的一个先决条件是要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根据自己爱好兴趣选课,并且开始有选择性地深入研读一些专业书籍,拓展知识面,为自己量身定做职业设计方案;三年级时务必在明确了自身职业发展的前提下,学好专业课,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实践与创新能力,重视实践环节,通过考取外语、计算机等相应证书来为自己增添就业砝码;四年级时,通过三年的培养、锻炼与积累,毕业生已经能够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应聘技巧,敢于竞争并勇于竞争,为自己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