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诚信建设问题与工作对策研究

诚信建设问题与工作对策研究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诚信建设中的问题及工作对策研究冯力丹“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这些都会对学生诚信观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诚信建设问题与工作对策研究

诚信建设中的问题及工作对策研究

冯力丹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明礼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是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影响着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中国市场经济的明天。

客观地讲,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总体上是好的,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坚守诚信道德,把诚实守信当作人生的第一要义。但是也应看到,面对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分配关系多样化的趋势,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诚信缺失现象还普遍存在。某高校学工部门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学校园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100%的学生强烈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但也是这100%的学生承认,校园里的种种不文明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两个“100%”看似不可思议,实际上正是触及到了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关键,即缺乏一种对人和对己统一的诚信道德标准。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突出表现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在学业中的表现

有些大学生认为大学阶段可以轻松度过,他们平时放松学习,等到考试来临,就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手段作弊。在少数学生中流传着“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功不在深,会抄就行”、“60分万岁,70分浪费”等口号。而这样的结果是,他们在考试中作弊,并且把作弊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另外,还有不少学生为了逃避上课,竟谎称生病或以社团有活动为由而达到目的。诚信缺失在学业中的另外一种表现是个别大学生抄袭、买卖论文。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是其取得文凭和学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部分学生为了“省时、省心”就剽窃他人成果,更有甚者竟通过手机短信和网上发布求购信息等手段直接购买毕业论文。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在就业中的表现

一是私自修改学习成绩。一些毕业生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学习成绩的要求,私自把补考成绩改为正常考试成绩,把低分改成高分或优秀,企图以此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二是窃用他人成果。用人单位在审阅毕业生材料时往往首先索取复印件,有些学生就利用这一机会造假。他们把别人的英语四、六级合格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奖学金证书、优秀学生干部证书、论文、研究课题等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成果。三是制作虚假简历。部分毕业生为了能顺利找到工作,就对自荐材料进行“注水”处理。本来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其简历中却出现了“班长”、“团支书”、“学生会主席”等职务,有时同一个班级中竟能出现十几个“班长”。四是个别毕业生采用欺骗手段获取多份就业协议书,并同时和多家用人单位签约,最终导致恶意违约。凡此种种情形,不仅会影响用人单位的人才招聘和使用工作,对毕业生所在学校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在其他方面的表现

一是个别学生见利忘义,充当“枪手”替人考试,赚取实惠。二是有的学生为了达到评优、拿奖学金、当学生干部、入党等目的,拉关系、托人情,要求任课教师加分。三是有的学生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发布虚假信息、偷看他人邮件、发送电脑病毒等。四是个别学生为了取得助学贷款和困难补助而谎报家庭收入或提供虚假证明,甚至在享受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后拒不提供真实的工作单位,恶意欠贷不还;还有不少学生把带来的学费不交,而是用来买电脑或者用做其他方面的消费了,而对学校谎称是家里经济情况不好,交不起学费,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要毕业了还没法交清学费。五是极个别学生在情感交往中持游戏态度,缺乏责任感。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大学生出现的诚信危机,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而应看到这些行为背后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

(一)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我国正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尚不健全、不完善,公民的道德观念淡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强,信用基础比较薄弱,新的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导致失信浊流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泛滥成灾:制假贩假活动猖獗,假冒伪劣商品泛滥,虚假广告满天飞,商业欺诈,拖欠贷款,偷税漏税,领导干部贪污腐败、弄虚作假等现象屡屡发生。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在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感情的淡漠、诚信的缺失、安全感的缺乏等,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发生了动摇和怀疑,也使我们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的诚信教育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www.daowen.com)

(二)应试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是应试教育,即只强调智育,只要得高分,就能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被忽略的。学校在德育教育上,以灌输、说教为主,将德育教育视为政治说教,或把德育教育当作知识“传输”,对学生只是一味地讲大道理,而忽视在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上对学生的德育。这样的应试教育环境,必然影响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很多父母只对孩子提出学习要求,漠视德育教育,有的甚至把错误思潮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的养成都是不利的。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重建教育的对策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直接培养者和教育者,对诚信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过程,也是建立社会信用的过程。但是,部分大学生对诚信的轻看和破坏成为他们人际交往乃至人生发展的直接障碍。当代大学生是一个越来越庞大、越来越有影响力的群体,他们的诚信程度如何,不仅对他们本身的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有直接影响,而且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一)进行诚信立人教育

学校校园内应形成一种“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虚假欺骗为耻”的风气,在校园各处张贴诚信教育的宣传单,让学生首先在感观上对诚信教育有很深的了解。学校的各大媒体工具,如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学报,应该经常性地播放或刊登一些有关诚信教育的节目或内容。定期召开关于诚信的主题班会、讨论会,让学生自己解析诚信,关注诚信,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和回报意识,对于诚信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彰,树立宣传典型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诚信观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大范围的诚信宣传教育,让学生树立“做诚信人、说诚信话、做诚信事”的观念,在待人接物中讲求信用、讲求负责、信守承诺。

(二)发挥表率作用,学校和教师要努力做诚信的典范

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曾讲“耆而信,可以为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因此,教师要做诚信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撒播下诚信的种子。同时,学校也必须为学生树立一面诚信的旗帜,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要真正做到“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让学生体验到学校自身的行为和对学生的教育要求是统一的、尺度一致的。

(三)把诚信教育加入到非思想品德修养课程

在大学校园,诚信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以思想修养课等形式进行的,由于大学教育长时期的封闭性,诚信教育显得较为抽象。在这种条件下,要强化诚信教育课程,建议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诚信教育的有关内容。具体做法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手段,把有关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有关专业课程的讲授中。如有可能,应该在思想道德修养、各种理论课等有关必修课程之外的其他课程中强化诚信教育的有关内容。另外,任课老师在上课时应不只限于本课程的教学,可以针对一些具体情况开展诚信教育教学,让学生时刻能够接受到诚信观念。

(四)建立信用评判指标体系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信用评价。高校学生作弊、抄袭毕业论文、讲假话、偷自行车、校外租房等现象比较普遍,这些行为在很多学生眼里根本不算是羞耻的事。从现行的教育机制看,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因此高校必须营造信用环境和信用机制,使得它能够约束高校师生的各种行为,即:将学生在校期间各种带有纪律遵守契约的行为进行认真归纳分析,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并在每学年对广大学生的信用指数进行评估,以其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

(五)建立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诚信档案的建立,使学生有了第一个信用记录,这是大学生的一份宝贵的资源,更是一笔无形的资产财富,这会使学生产生珍惜它、维护它的愿望,使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培养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做诚信的事,得到良好的诚信记录,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诚信档案是一种特殊的隐性教育方法,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的过程就是确立诚信教育的目标、学生自我教育、学生诚信反馈、学生诚信意识形成的过程。作为一种写实的档案,在学生毕业时,这份信用档案将跟随学生的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德事关高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