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对西安石油大学在校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
覃 彪 田虹霞 种宇宏
所谓“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认知和评价客观事物,经过判断、评价、选择等环节,将社会的价值意识逐步内化而形成的个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各种价值关系的根本观点。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对社会变化的敏锐觉察力和思想意识的先行性,其价值观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与代表性。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一直以来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学校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为深入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状况和特征,探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我们于2005年3月至5月在我校的本科生中开展了对在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取样调查,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一、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
在查阅大量资料,借鉴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将价值观所涵盖的内容具体化为道德价值观、集体价值观、人生价值观、人际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及婚恋价值观六个方面,并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对我校14个院系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000份,以当场填写、回收问卷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回收3756份,回收率为93.9%,其中有效问卷为3489份,占总回收问卷的92.9%。问卷共分六个部分,共有36题,如果被调查者对问题赞同则选择“是”,否定则选择“否”。
在道德价值观方面,我们的问卷涉及到大学生对传统道德的认知,对现代社会道德体系的看法以及他们自身对基本道德规范的认同和遵守程度。调查显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宽厚仁义、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被多数同学所认同。对于现代社会的道德体系,45%的学生认为我国公民的道德意识有待增强,35%的学生认为急需增强,10.7%的学生认为一般,仅有9.3%的学生认为无需加强。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道德意识,他们已经认识到,道德规范在这个社会中的重要性。但是,他们自身在道德规范的遵循上,却陷入了某种程度的矛盾。比如,对“对真相进行一些曲解,以帮助同学渡过难关”,持肯定态度的占91.8%;对“即使别人做出与自己信念相反的事情,仍然能对其很友善”,有78.8%的同学表示否定;对“帮助别人实现他的目标,即使这样会妨碍自己的进展”,有67.2%的同学表示否定;对“总是说真话,即使这样做会伤害自己或他人”,有75.9%的同学表示否定。这说明绝大多数同学受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善良、重义气,但是,大学生在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方面有所缺失,当代大学生不看重“重义轻利、先人后己”的传统观念,而更加重视自身的发展,“利己”之后,才会考虑“利他”,这与现代社会的竞争意识有很大关系。
在集体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自己所属的群体表现出较强的集体意识,例如,对“一旦自己所属的群体受到不公正的批评,就要起来维护这个群组的荣誉”这一问题持肯定态度的占到72.1%;对“努力提高自己所属群组的威望和地位”表示肯定的占60.9%;但是在“向外人隐瞒自己对群组成员的不满和分歧”上持肯定态度的只有15.4%,这表明集体主义在大学生价值观中仍占主导地位,他们关系集体和自己所属集体的荣誉,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更关心个人得失。在他们看来,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故个人较之集体更为重要,因此他们缺乏“顾全大局”、“大公无私”的品德,对集体观的理解还不够准确。
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大多数大学生表现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有85.2%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83.7%的同学认为“成功在于拼搏进取”;有89.2%的同学认同“努力工作以获取财富和权利”,但是调查显示,也有部分同学表现出消极避世、追求物质享受的倾向,有15.7%的同学选择“与世无争”;有10.5%的同学选择“人生应该追求享乐”。这表明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本质和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体现了时代精神的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和社会创造财富,但受变革时期市场经济的影响,也存在某些消极的、不健康的因素。
在人际价值观方面,当代大学生希望建立开放的、互利的、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方式,认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自身以及对社会和国家的价值。例如,有78.5%的同学选择“愿意向他人提供帮助”;88.5%的同学选择“愿意和他人共同工作”;96.3%的同学选择“交往中应该建立信任关系”。但在与他人的相处上,35.3%的同学选择“性格和价值观的差异会影响与他人的沟通”;有3.5%的同学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时,选择“决定从此不再理睬对方”,这表明大学生在人际价值观中比较崇尚自我,是在强调自我的基础上和他人建立合作关系。
对于职业价值观,45.9%的学生认为“要有利于个人发展”;29.8%的学生认为“要兼顾国家需要和个人兴趣”;24.8%的学生认为“要考虑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17.3%的学生认为“要千方百计实现自我设计,自我选择”;6.1%的学生认为“要服从安排”;5.4%的学生认为“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由此表明,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多是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而对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考虑较少。
对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5.9%的同学认为“应专注于学习和工作,爱情要服从事业”; 20.5%的学生选择“为了爱情忘记学习与工作”;还有1.9%的学生表示“大家都谈了,自己也赶赶潮流”。这表明多数大学生能意识到学习是他们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爱情,没有摆好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不能很好地处理爱情与学习的关系。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及原因分析
伴随着改革开放为社会带来巨大变化的历史进程,当代大学生逐步形成了以物质利益为导向,注重实际,强调自我与社会融合,利己与利他兼顾,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结合而又比较注意自我发展的价值观。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呈现以下特征:(www.daowen.com)
第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总体取向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具有一定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许多同学能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国家、民族的兴衰连在一起。他们接受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进步向上的价值观念,比如竞争观念、自强自立观念、社会公正观念等。在自身的发展上,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能够刻苦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希望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两重性。由于我国正处在改革的艰难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异性和群体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以及新旧制度矛盾、新旧观念撞击的影响,使大学生承受双重压力。他们在传统意识和现代意识的抉择中,常常表现出波动,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比如,一方面他们强调个性,另一方面却容易赶时髦、随大流;一方面有爱国热情、有爱心,另一方面却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和发展;一方面反对拜金主义,另一方面却对某些消极腐败现象感到无所适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矛盾性还表现在观念和行为的错位与脱节上。例如,大学生经常讲“素质”,痛恨那些不讲道德的人及行为“没素质、没教养”,可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却时常会出现不文明的举动。又比如,他们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讲实际、图实惠。理想教育与现实生活的反差的确给大学生带来许多困惑与不解,因此他们是在求新与守陈、优越与自卑、求异与从众、贡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等价值冲突中作判断、作选择,存在着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复杂心态,存在着先进与落后、正义与邪恶、勤俭与奢侈、忠诚与虚假的矛盾冲突。
第三,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问卷分析中我们发现,在大学生的各种答案中完全相同的很少,可称得上五花八门、各色各样,说明大学生的价值观由统一向多样化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洪流,各种思想纷至沓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碰撞与交流,利益分配的重新调整,社会价值评判的多种标准,家庭与他人的影响,构成了大学生价值观选择与确立的多样化的外部因素。就大学生本身而言,个性爱好、教育程度及对复杂社会现象认识的差异,构成了大学生价值选择与确立多样化的内部因素,从而使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但受社会上消极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在人生目标的选择上存在许多不切实际的设想,不少学生以“能否找到好工作,赚大钱过享乐日子”作为人生最终目标,这样很容易引发校园不健康的时尚趋势,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不利于社会公共价值和公共目标的实现。
第四,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倾向。一直以来,大学生受传统重义轻利的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教育和影响,表现出对社会的服从,对集体的认同,但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他们又表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义欲望,“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看法逐步被多数大学生肯定,个人主义成为其行为的最终目的。从过去不言利的奉献意识到今天直接追求功利的行为,证明了当代大学生功利取向的实质变化。
三、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思考
基于我们的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明显的变动性、层次性和可塑性,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指导。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目标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阐明符合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标准,研究既体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又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体系等问题。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即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大学生构建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第二,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教育,消除市场经济的某些弱点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误导。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全面系统地宣传、讲解市场经济的利与弊,使大学生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远意义、现实意义和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要在肯定大学生正当、合理的要求与价值的基础上,弘扬对国家、人民以及对大学生有利的价值观念,反对那些尽管新颖但对大学生成长有负作用的思想和行为,使大学生继承、发扬和创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第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思考人生与社会问题的本领。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阅读文史哲类的书刊杂志,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讨活动,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获得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掌握深刻地思考人生、社会问题的本领。这不但能增强他们对学校价值观教育的认同感,而且使他们更善于自我教育和自我调适。
第四,充分运用价值观教育的几个载体。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此外,还应该充分运用这样几个载体来进行价值观教育。一是社会教育。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与现状带有明显的时代气息,是多方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社会性工程,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努力把社会力量引进到学校教育体系中来。如邀请英雄模范人物和改革家到学校作报告,组织参观、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教育大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人生才有意义,才能有更大作为。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大学生懂得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有根基,才有发展前途。二是以校园文化为载体,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三是以管理为载体,把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融为一体,做到管理育人,帮助学生矫正偏离的价值行为。
第五,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做好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前提。大学生活时期正是大学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而心理活动与价值观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掌握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心理基础,我们的工作就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次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个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让我们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我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同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在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的理论和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争取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实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