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林 袁 玎 聂朝恩 高健磊
高等院校是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因而,能不能用科学而有效的手段做好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的育人质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特别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大学生管理难”成了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如何紧抓时代脉搏,认真反思当前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方式,成了当前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思考研究的新问题。
一、“大学生管理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管理难”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学生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并严重影响了高等院校的育人质量。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管理难”的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矛盾在于传统学生教育管理理念和模式与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之间的冲突。正是这种矛盾的存在,导致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事倍功半,效果不明显,“大学生管理难”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所谓传统管理模式,是指在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以重视学生的理性养成和以学生的工具性价值的实现为宗旨和主要特点的学生管理理论和实践。具体表现为强调学生管理的统一性,重制度而轻发展,强调“我教你听,我管你服”,是一种以管住为目的、以制度为手段的“控制型”教育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指导下,教育管理工作者将制度看作唯一的法宝,他们注重学生管理制度的不断制定和完善,强调制度的严肃性,强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强调学生对规章制度的无条件遵守。由于它片面强调管理的统一性,忽视了管理的柔性,忽视了学生发展的需要,缺乏管理的人性化,使教育管理工作方式单一、教条,缺乏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和其个性特点的教育管理措施,容易造成思维方式单一,缺乏创新精神。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急速发展,信息化浪潮不断冲击我们的思维方式,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和个性意识,他们能够比较清醒的认知社会,摆正自己的位置,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渴望平等和自由,对于社会、学校和家庭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渴望成为生存环境的主人。这种新的思想特点同传统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导致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步履维艰,效果不明显,于是也就出现了“大学生管理难”的问题。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论断不仅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道路,同时也为新时期高等院校教育管理模式指明了方向。
“以人为本”强调的是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是以人为手段和以人为目的的统一,是激发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统一。高等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其本质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强调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把学生作为具有独立意识和个性特点的人,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其进行统一的智力训练、教育和管理。这恰恰与仅强调管理、服从的传统教育管理观念截然相反。
三、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一)转变传统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要树立并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形成科学、有效的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
1.要树立学生主体观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这种统一是以人为手段和以人为目的的统一。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就必须彻底摒弃以管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就是要承认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性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教育接受者。
2.要树立发展观念。高等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其本质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才标准也日益多样化。因此,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人才观念,不能再用既定的“模子”去培养每一个具有不同个性特点和人生追求的学生,限制其个性发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下,我们应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一切教育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观念,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长,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给广大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帮助每一位同学实现全面发展。
3.要树立平等观念。以人为本,首先是要以个体为本位,尊重个人,对任何人的权利都应给予合理的尊重和保护。要从思想上、行为上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克服高高在上的“官本位”思想,杜绝“我讲你听,我管你服”的错误认识,破除在学生评价标准上的保守思想,抛弃“老实”、“听话”等传统的评价标准,树立起平等、人本的价值观念,真正地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意识,使其个性得到发展。要做到理解学生,善于换位思考;尊重学生,能够平等交流;关心学生,注重深入调查和悉心指导。(www.daowen.com)
4.要树立服务观念。高等教育是收费教育。单从经济关系层面讲,高等学校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而学生则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接受者——顾客。学生有权利享受师生平等的教育服务,也有权利获得个性发展的机会。因此,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教育工作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管理”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应牢固树立服务观念,主动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自觉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己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以引导服务为主的教育管理机制
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要把教育管理活动的动机和原则,建立在调动并保护学生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学生自主管理,就需要把教育管理从训诫控制型转变为引导服务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建立以引导服务为主的教育管理机制。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教育管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把学生置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因为传统的教育过程往往是一个单向传递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由此建立一种尊卑关系。而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认识并尊重学生的地位和权利,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人格的尊严,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制定政策和做各项工作时,不能机械的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教育接受者,而是要让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积极、主动地参与者,将学生、老师作为平等的主体,多进行换位思考,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关心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学生成为教育管理的中心,从而将被动的强制管理变为学生主观上的愿意服从。
2.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教育管理工作手段方法的人道化、行为方式的人性化。这就要求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每个学生由于其生长环境不同、所受的家庭教育不同、个人的先天素质不同,而造就了其不同的个性、兴趣和爱好。而在不同的时期,面对不同的事物,每个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就需要我们把握好两个方面的特点和规律。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成长的一般性规律,同时要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的规律,掌握大学不同时期的教育任务和工作特点。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学生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主张教育工作者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外在的管理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在制定和执行管理制度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通过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接受学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真心实意地接受学生的监督,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同时通过学生会、学生自律委员会等自我管理机构,在学生教育管理干部一定的帮助和引导下,使学生的自我管理制度化、经常化,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新机制。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制度的升华,体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觉追求。以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把教育管理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教育管理工作者可以通过塑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我管理的理念,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弘扬、自由发展得到实现,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同时,教育管理工作者还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功能和育人功能,正确把握导向,根据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不同群体的个性追求与兴趣爱好,引导、鼓励大学生组织、参与文化、美术、体育、科技、娱乐等各方面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尊重和认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5.构建多种服务平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当前,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贫困生问题、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并制约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障碍,并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应构建相应的服务平台,通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心理咨询工作力度,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和心理干预机制,有效缓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通过积极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工作,广泛寻求社会援助,建立贫困生帮扶机制,缓解大学生的经济困难,使贫困学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通过不断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干部综合素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是实现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特别是在当前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整体素质下滑的具体情况下,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队伍建设,首先是要加强学生管理干部的配备。随着高等院校连续几年大规模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大,学生管理干部同在校大学生人数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教育部1∶200的比例,学生管理干部配备严重不足。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干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是过大的管理幅度却使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难以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因此,配齐学生管理干部势在必行。
2.要加强师德教育,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德无不对学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效仿的榜样。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队伍的高尚师德,集中体现在对学生的热爱,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上。因此,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师德教育,要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观念,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服务学生,并在工作生活中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将说教变为身教,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教育引导学生。
3.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综合素质。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知识,一方面,高等学校应通过培训、讲座、工作研讨、校际工作交流等方式,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干部的业务学习;另一方面,学生教育管理干部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主动加强业务学习,并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各门知识营养的补给,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符合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高等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积极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变传统的训诫控制管理为引导教育服务,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