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校报在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高校校报在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理应服务于学校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其舆论力量,主动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校报在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发挥高校校报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席利哲

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1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理应服务于学校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其舆论力量,主动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笔者认为,重视校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特殊职能,发挥校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点和优势,使之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对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高校校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学校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高校校报作为高校校园的重要宣传媒体,直接面向师生,是传播和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报的根本任务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师生员工,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校报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校报必须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目标来开展工作。校报要通过配合学校中心工作,以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反映师生生活和学校各方面情况,通过为大学生提供交流园地,同时利用校报自身的特点培养人才,使其成为学生成才的沃土,从而发挥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二、高校校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特点和优势

校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源于以下特点和优势:

(一)权威性和可信性

首先,高校校报自1998年起,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而具有国内统一刊号,从而成为正式出版发行的新闻媒体,它的出版发行要接受新闻出版部门严格的监督,有严格的检验制度,有国家专门的法律和法规来规范和约束;其次,高校校报一般是由高校党委主办并主管的报纸,校报发出去的声音,就是校党委和行政的声音,上令下行,权威性不容置疑;再次,校报刊登稿件从信息的采集、编辑等都有严格的规范,编辑人员和记者、通讯员都要求有很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责任心,必须保证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最后,校报的新闻性质也决定了校报必须用事实说话,客观地报道校园生活的真实面貌,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想。基于以上原因,校报更容易受到师生信赖,在校内众多宣传媒介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性。

(二)广泛性和多样性

校报具有内容的广泛性、受众的广泛性和作品形式的多样性特点。首先,校报的内容广泛,一般来说包括校内新闻、教学科研、思想政治教育、文艺副刊等方面的内容。它反映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反映师生的思想动态和精神风貌,是校领导联系和沟通师生的桥梁。其次,校报具有广泛的受众,直接面向师生群体,有相对固定的读者群,很多校报还同时寄送有关上级领导、校友、学生家长和部分企事业单位。与此不同的是,学校正式文件、工作简报虽然也是传达、宣传学校政策,反映工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途径,但它的读者面有限,主要面向领导和少数干部、教师,而校报的读者则不受此限制,上自学校领导,下至每位普通师生,只要想看都可以看到。再次,校报作品形式多样,包括消息、通讯、言论、图片、散文诗歌小说等新闻体裁和非新闻体裁,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更能激起师生阅读的兴趣。

(三)贴近性和针对性

校报所坚持的“三贴近”原则使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具针对性。校报不同于党报、省报和地方报,它所报道的人和事都是在校园内发生的事实,它所评论的也都是校内发生的事实,这种近距离的宣传报道,更能引起师生的关注。校报上的稿件包括记者的新闻稿、编辑部的约稿和读者自由投稿,大多是由本校师生所撰写,所以文章主题贴近学校与校园实际,贴近师生。稿件中的材料都直接来源于师生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或其他与师生密切相关的事情,宣传的先进人物也是师生中间的先进典型,具有很强的贴近性和针对性,更能引发师生的共鸣。

三、校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www.daowen.com)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高校校报的首要任务和铁的纪律,也是校报党性原则的具体体现。高校校报的舆论导向一旦发生偏差,就会给学校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和无法估量的损失,校报工作者必须在导向问题上慎之又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高扬主旋律,全面深刻地反映学校在各方面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校报必须服务于学校工作的大局,通过宣传主流成绩,鼓舞师生的士气,凝聚人心,激发每个人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校报工作者就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与时俱进,牢牢掌握中央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严守新闻工作纪律,把握宣传教育的主动权;就要始终与校党委保持一致,全面贯彻落实校党委的精神和意图。在办报实务上,《西安石油大学报》配合学校重要工作或针对校内一些倾向性问题,通过精心撰写评论员文章,及时发表社论和短评,并在报上开设了言论性栏目“石大论坛”“你说我说大家说”等言论性栏目,精心策划和开辟“教书育人之歌”“双十佳”学生风采和“感动石大校园人物”“校友风采”等专栏,推出“省级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专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专版等,宣传师生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正面引导激励师生。

(二)树立三种意识,增强校报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

一是树立新闻意识,遵循新闻规律,用事实说话,客观公正地发表评论。反对为宣传而宣传,反对通过捏造新闻等虚假手段来达到宣传效果,保持报纸的真实性、客观性,以提高校报的公信力。二是树立精品意识,从质量入手,求精求深求新,把校报办成一份精神大餐;从可读性上下工夫,办学生喜闻乐见的校报,提高报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树立平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势,板着脸孔说话,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平等对话,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增强报纸的说服力。

(三)周密策划,做思想政治教育的策动者和组织者

乔木同志曾提出:报纸是宣传者,也是组织者。校报做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宣传者的角色,被动地编编稿子,改改文章,而是应努力转换角色,利用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新闻视角,敏锐地捕捉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动者。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途径是加强校报的策划。校报进行新闻策划,一是围绕主题进行策划,根据特定的宣传目的,主动寻找有价值的新闻;二是围绕新闻事件进行策划,努力挖掘已有新闻事件的思想政治价值。如2006年为在全校掀起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校报通过提前策划组稿,刊发各单位进行荣辱观学习的综合消息、评论员文章、图片新闻,邀请学生处和团委负责人、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撰写稿件以及专版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的力度和深度;为了配合学校有关毕业生“文明离校”的宣传教育,我们也是提前策划组稿,派记者采写各院系组织的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系列活动的消息,刊发了宣传优秀毕业生的通讯,刊发了2006届毕业生寄语《难忘母校,难忘师恩》以及《情深似海——中文系2002级学生成长点滴记录》等文章,营造了文明离校的良好氛围。

(四)注重调查研究,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心人

校报编辑部要重视学生的来稿来访,在和作者、通讯员谈话聊天的过程中有时就可以发现闪光的新闻,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等形式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另外,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通讯员队伍。目前,各校基本上都成立了学生通讯社、大学生记者团,他们来自于全校各院系,大部分是学生干部、社团领导,素质高、信息面广,编辑部可以通过他们迅速、全面地了解发生在校园各角落的热点新闻,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五)开放办报,加强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联系

通过转载、摘录等形式充分利用兄弟校报以及社会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趋利避害,以杜绝不良舆论的影响。密切加强与学生工作部(处)、团委以及各院系党总支、学生辅导员的联系,向他们请教和询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请求他们的支持与协助,如获取相关资料,请他们为校报撰写辅导文章等。

(六)利用文艺副刊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学生作者的思想一般都不成熟,这种不成熟的思想必然反映到他们的作品中。在学生投稿中经常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些作品写得语言流畅,文采精华,但就是主题思想过于灰暗,忧郁消沉,甚至是悲观绝望,似乎世界一片黑暗,毫无美感可言。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有些编辑可能一棍子就给打死了,这是不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既不打击作者的积极性,又不姑息迁就,最好的方法就是花费工夫与作者一起改稿,边改边谈,帮助学生认清并纠正偏激或错误思想,使作者走出自我情绪的圈子,改好了照常发表。这样既团结了有才华的同学,又做好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全其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