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社团活动发展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研究

大学生社团活动发展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谈大学生社团活动发展与构建和谐校园覃彪种宇宏田虹霞大学生社团是指共青团、学生会之外,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以自愿参加为原则组建起来的按照章程自行开展活动的学生民间组织。如何利用大学生社团活动来构建和谐校园,既是我们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又是我们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

大学生社团活动发展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研究

浅谈大学生社团活动发展与构建和谐校园

覃 彪 种宇宏 田虹霞

大学生社团是指共青团、学生会之外,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以自愿参加为原则组建起来的按照章程自行开展活动的学生民间组织。它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课堂活动的有益延伸,在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大学生社团活动来构建和谐校园,既是我们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又是我们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

一、大学生社团活动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大学生社团活动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和谐进行

和谐的校园需要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和谐教育要求教育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育过程与教育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大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在独立自主地开展理论学习、科技探索、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等活动中,呈现出活动选择的自主性、活动目标的趋同性、活动行为的自觉性三个特征,感受到无意识非主动的和谐教育的实际效果,那么就容易自觉地融入到学校实施的和谐教育教学的师生互动中去。大学生通过自行组织、自我操作、自我娱乐、自我创作的社团活动,不仅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密切和发展大学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通过共同参与,可以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其在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促进和谐教育教学人文环境的形成。

(二)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学校创新活动的开展和创新教育目的的实现

大学生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多样的,又是多变的,靠学校的常规教育是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这种成才需求的。学生社团活动正以其独特魅力,以其活跃、生动、自主的吸引力,为大学生提供了能够较好地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与竞争的阵地和条件。使那些有个性特长的大学生得到锻炼培养,使那些在某方面有缺陷的大学生获得学习提高的机会,从而调动和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为建设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开展创新活动营造了氛围。

(三)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学校的和谐管理和发展

学生社团处在学校与学生之间,是学生之间的自愿结合体,具有媒介功能、调节功能和监督功能,是学校管理学生的中间层次和衔接点,可以发挥其双向服务作用,通过经常性活动进行社团内部成员、社团与社团、学校与社团相互间的协调和沟通,协调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社团活动中,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纠正纪律问题、自我约束,达到自我教育。这样,不仅减轻了学校管理上的压力,弥补了学校功能和工作人员的不足,并且有利于人性化的管理,有利于各种关系的协调、各种矛盾的处理和良好秩序的形成,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和发展。

(四)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创造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

学生社团开展高雅的文体活动,能使学生获得自我表现的良好机会,使他们在学习生活、道德生活中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困惑、失衡得以放松、淡化、超越乃至解脱,从而促使潜能、创造性、个性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协调的发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院校组织,以系部为单位参与的,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校运动会。二是社团组织,以社团为主进行的,如文学社组织的文学创作比赛、棋牌社组织棋类比赛等。院校组织的大型活动有一定的时限性,如艺术节是一年一度的。因此,在大部分时间内,还是以小型的社团活动为主要角色。社团活动具有很大灵活性,可以是小范围的讲座,也可以是长期进行的系列活动,如社团月刊、月报,每周的学术讲座,甚至是假期专题社会调查。我校已连续举办了两届学生社团节,在社团节期间各社团纷纷组织相应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以特色鲜明、针对性强、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广大同学的参与。可以看出社团活动活跃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有利地推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www.daowen.com)

二、促进学生社团活动健康发展,全面构建和谐校园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改进和创新学生社团的工作,促进学生社团活动在新的形势下,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加强引导,旗帜鲜明地为构建和谐校园服务

学生社团建设的规模与层次,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准与高度。它从一道窗口相对集中反映出学生在特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底蕴和修养水平,而且学生社团活动的多样性,决定它需要一种主导的价值取向,需要唱响科学理论和正确思想的主旋律。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一方面,要明确学生社团的发展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旗帜鲜明地坚持学生社团活动要为构建和谐校园服务,主导学生社团文化,整合学生社团思潮,指导各项活动,使大学生在接受社团文化积极影响的同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促进学生社团以较高的精神境界开展活动,从而不偏离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轨道。另一方面,对于有悖于构建和谐校园,有悖于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学生社团活动,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活动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人文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加强管理,提供指导,不断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学生社团属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团体,学生是社团活动的主体,但并不意味它就不需要学校有关部门的管理和老师的指导。我们一方面要把握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根据学生社团的特点、性质,对社团有所规范。加强制度建设,对学生社团的设立、入会、选举、干部考核、活动管理、经费管理、刊物管理、奖惩办法等做出具体规定,使社团管理有章可循。而且还应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如将社团活动纳入学分制体系,社团活动尽量同相关课程和等级考试结合起来,把社团指导教师同班主任工作经历同等对待等。另一方面,可以把相对富余的政工队伍或班主任队伍中的一部分人员转移到社团管理和指导岗位上来,保障为每个学生社团都配备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关心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老师,让指导老师通过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这是社团上水平、上台阶的最好保证。

(三)转变观念,拓宽渠道,解决学生社团活动的经费问题

必要的活动场所、活动设施和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社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管理者要转变观念,把解决学生社团活动经费问题的认识,从“可有可无”转到必须支付“购买服务”上来。学校应根据学生社团的数量和性质,适当增加对学生社团经费投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或修建一些活动场所和办公场所,提供一定的办公用品和活动设施,以确保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在学校拨款、收取会费、争取社会赞助的同时,学生社团还可以按照市场经济运作规律,解放思想,通过一些有偿服务向市场筹集经费。只要这种营利全部用于章程所规定的活动,还是可以收取一定的成本资金。因此,学生社团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面向学生、面向社会开展服务并收取社团活动的成本资金,实现活动经费来源的多元化。

(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构建和谐校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社团活动是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文化,学生社团的活动保持旺盛的活力,与时俱进,把体现时代前进方向的文化内容作为自己的特征,就要不断进行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有了不断创新的活动,才有充满活力、富有朝气和发展前途的学生社团,也才是师生、学校和社会所需要的和谐校园文化。创新社团活动,在内容上要体现时代潮流,要以正确的社团活动价值取向来指导社团活动;在运行机制上,要实行系列化、项目化、社会化运作机制;在长效机制上,要不断发掘和探索社团活动的新内涵,以创新的激情和创业的热情开展活动,以求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高校办学更加开放,学生社团将会不断壮大,在健康、有序、有益、积极向上的活动中,形成与时俱进的先进社团理念、价值观和社团精神,不断提高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让学生社团在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