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石油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析:新形势下的挑战

石油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析:新形势下的挑战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研究新时期石油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探讨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对于加快学校改革与发展,对于更好为石油石化及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形势下,业已形成并日渐巩固的石油石化就业市场仍然是石油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和稳定的就业市场,为石油院校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石油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析:新形势下的挑战

新形势下石油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析

王宏卫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石油高等教育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振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批高素质合格人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石油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诸多不适应。为此,研究新时期石油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探讨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对于加快学校改革与发展,对于更好为石油石化及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石油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买方市场”机制已经形成,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由于行业特色和办学历史等因素,除面临全国客观存在的激烈竞争的就业严峻形势外,石油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不适应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学规模扩张带来的不适应

在以高校合并、调整、更名、划转尤其是扩招等为背景的高等教育改革形势下,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悄然形成。为了生存与发展,各高校之间相继增加专业、扩张规模、扩大校园,寻求大而全,建设综合性大学成为办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石油院校也不例外,从专科到本科、从学院到大学、从单科性到综合性、从行业管理到中央与地方共建、从在校生几千人到上万人、几万人,专业越来越多、学生规模越来越大,而办学特色越显弱化。据初步了解,近几年,不少石油院校都增设了包括音乐、新闻、法律广告、汉语言文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等在内的专业,而石油工程、资源勘查等石油主体专业及石油相关特色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降低,学生规模较小。相对于知名院校和其他专门院校,由于专业建设起步晚、基础薄弱、社会认同度低等原因,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下,石油院校新建专业、社会通用专业毕业生就业步履艰难,成为制约石油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因素。

(二)石油行业发展与引进毕业生政策变化带来的不适应

一方面,石油行业的蓬勃发展为石油院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作为一个高新技术密集的行业,尤其是油气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加及石油国际战略的实施,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目前石油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很难与石油行业的人才需求相对接。另一方面,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及石油院校管理体制的划转,石油石化企事业单位在选择毕业生的面向上,除石油主干及石油相关特色专业毕业生外,引进毕业生的范围已经从石油院校逐步转向非石油院校和重点院校,这也加剧了石油院校非石油相关专业毕业生到石油石化单位就业的竞争,加大了石油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三)就业市场的局限性带来的不适应

在行业办学和计划经济体制毕业生分配制度环境下,石油院校毕业生以国家就业政策为指导,只能在石油系统内就业,较少有跨系统选择的自由度。石油院校的就业工作面向也仅仅局限在石油系统的较小范围内,在客观上限定了就业工作的地方市场延伸。在当前形势下,业已形成并日渐巩固的石油石化就业市场仍然是石油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和稳定的就业市场,为石油院校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学校规模的扩张、专业结构的变化、石油行业引进毕业生政策的调整及毕业生观念的变化等都使得大力度开拓社会地方就业市场显得尤为迫切。但在开发地方就业市场、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方面的经验和积累都尚有欠缺。并且,目前在较大程度上依靠感情维系的石油就业市场的现状也要历经市场规律的考验。

(四)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滞后带来的不适应

目前,在大学生就业制度已经完成由“社会分配制”到“社会选择制”转变的背景下,由于许多毕业生在主观意识上缺乏科学、理性的判断与自我认知,没有将自己置于当前大众化教育及就业竞争的大环境中来客观地评价和分析自身特点,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优势,过低甚至忽视了存在的不足,而在就业期望上居高不下,在择业观念上以优势心理自居并且在较大程度上表现突出。一味地期望大城市、高待遇、好环境是当前毕业生择业心理的主要取向,而在到基层去、到需要的地方去、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方面还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在当前石油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毕业生对到石油系统内就业的形势认识不清也是造成石油院校毕业生“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矛盾凸显的主要原因。

(五)学生培养质量不稳定造成的不适应

在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相对于规模的发展,生源基础下降、师资力量匮乏、实验设备仪器不足、课程体系建设滞后、教学改革力度不足等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高校扩招客观上造成了生源质量下降的现状,在源头上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加了难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在强调深化,但相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人事制度改革等而言,在思想观念等方面明显滞后、改革的动力也不足。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偏低,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及综合竞争力不强等在就业市场中时有表现。

二、新形势下石油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建议(www.daowen.com)

适应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石油院校必须要遵循市场规律,以人为本,不断更新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与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明确和增强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突出特色的办学定位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毕业生被社会接纳和认可程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优劣是衡量办学质量高低的试金石。因此,遵循教育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适用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当前形势下,以人为本、依托石油、立足区域、突出特色、面向石油石化、服务地方应当是石油院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的理性选择。

(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是关键,要切实树立学生培养的“品牌”意识。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特色)”的指导思想或竞争规则来规划和设计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目标,努力培养一批基础雄厚、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立志于深入基层,献身事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毕业生。在培养目标上尤其要突出石油特色,突出培养“油”味十足的毕业生,工作思路要与“油”接壤、专业培养要与“油”结合,坚持以“大庆精神”为鼓舞,培养“铁人式”的毕业生。深化毕业生“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基本特色。

教学改革是手段。要通过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学科规划、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及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多方面保障教学目标、培养目标的实现。要努力做到在学科规划上突出特色,以特色谋发展;在专业设置上强调适应,以适应求生存;在课程、教材与教学体系设计上把握新颖,以创新提升竞争力;在招生计划上要积极与就业联动,以互动实现协调发展;师资建设上要高起点,以高水平赢得高质量;教学手段上要现代化,以现代化促成高效率;教学质量评价监控要制度化,以规范保障好秩序。

提高就业竞争力是目标。要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与社会适应性,提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的就业竞争力。要使培养一批综合型、复合型、“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毕业生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依托行业发展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发挥高等教育的优势,坚持教育为科研、生产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要积极寻求与石油石化行业合作新的结合点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或共建领域。要依托石油工业振兴与发展的大好形势,及当前石油工业发展继续紧缺石油主干专业人才的形势,围绕石油工业发展急需紧缺及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实际做文章,充分发挥学校的地源与学校学科建设的优势,积极探索开展“订单式培养”新模式。并在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沟通与联络,共同做好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引进工作。

同时,还要通过对人才市场的调研分析,科学预测人才配置趋势,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招生就业联动”“按大类招生”“分专业方向培养”等教学改革的实践,培养人才市场“适销对路”的毕业生。并要广泛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活动,以反馈学校在专业设置、培养质量、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信息,为学校科学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指导,提高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针对性。

(四)积极开发就业市场,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扩大为社会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服务面向

石油院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正在面临着毕业生数量大幅增长与就业市场相对不足的突出矛盾。必须采取切实措施,通过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加大在开拓就业市场工作的投入。要坚持“维护老市场、开辟新市场”的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院系两级的积极性,积极开发就业市场。“维护老市场”就是要突出石油特色,确保石油石化就业市场的稳定。“开拓新市场”就是在老市场以外加大开拓与建设的力度,并要结合学科专业和毕业生特点,注重与特大型、大型企业的联系、与经济增长较快区域的联系、与新增专业所需市场的联系,努力开拓与建立一批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地方市场或就业基地,为广大毕业生提供良好的择业、就业环境,进一步扩大石油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面向。

(五)加强就业教育与指导服务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毕业生转变观念,深入基层,建功立业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思想观念转变滞后是制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强就业教育与指导服务工作,一要突出石油特色开展就业教育。石油院校毕业生就业教育要突出和贯穿石油精神教育,思想教育要以“油”渗透,要坚持石油精神教育四年不断线,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鼓舞,教育和引导毕业生艰苦创业、建功立业。二要广泛开展就业形势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广大毕业生充分认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进一步端正就业思想、转变择业观念,自觉地转向大众化就业方向的轨道上来。引导毕业生综合分析自身情况,把自己定位在“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的就业期望上。尤其要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石油石化企事业单位对石油院校毕业生“选择性”接收的严峻形势。三要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有效形式,结合大学不同时期做好分阶段、分目标、分层次、分类别、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工作的投入力度,为大学生提供系统化、全程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服务。

石油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石油专门人才的重任。当前,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进程中,在我国积极实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战略的思想指导下,教育和培养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合格人才,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石油高等教育必将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更加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