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及问题分析

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及问题分析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刍议郭霄鹏师德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二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师德建设体系不完善,师德建设措施未能落到实处。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重学生、轻教师的倾向,对教师的教育和管理不到位。应把教师师德建设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有目标,有措施,为教师师德建设创造良好的组织保证。

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及问题分析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刍议

郭霄鹏

师德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高等学校教师的师德,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既是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应当看到,目前高校师德建设的主流是好的,大多数教师在新形势下能不断传承师德,拓展内涵,应对挑战,发挥应有作用。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是业务教师,平时只要搞好自己的科研,上好课,其他事情能不管就不管,乐得清闲;处理事情,思考问题往往从本位主义出发,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和集体观念,个人经常“游离”于集体之外。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育人意识淡薄,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闻不问,对违纪行为视而不见,不批评教育,不愿花时间去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冷淡、歧视。有的教师存在治学、治教不严等问题。倡导严谨的学风,是教师应有的一种治学态度,真正的学者应该是用心血做学问,用生命写文章。但是,现在有少数教师治学求成心切,心态浮躁,搞“短平快”,注重短期效益,有的还存在著书立说写论文抄袭、弄虚作假现象,玷污了教师圣洁的形象。有的教师对待教学科研不认真,教学态度马虎,科研流于应付,导致教学质量不能保证,科研水平难以提高。有的教师缺乏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习惯单枪匹马闯天下,协调性差,人际关系紧张等。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受市场经济和中西方文化的撞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乘机而入,造成一部分教师理想目标实际化,价值理念实惠化,道德观念自我化,重利轻义,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较严重。部分教师把高校作为积蓄能量、寻机跳槽的避风港。有的教师把教师工作仅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渠道,“人在曹营心在汉”,热衷于第二职业,没有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无心钻研业务,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二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师德建设体系不完善,师德建设措施未能落到实处。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重学生、轻教师的倾向,对教师的教育和管理不到位。在教师的培训中,重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忽视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的培训。在师德考核中,缺乏量化的指标,在职称评审以及岗位聘任中,注重科研成果、学历,难以在政治素质、师德方面进行比较,这种导向的偏差进一步助长了教师重业务、轻政治,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

三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后,许多学校教师资源比较紧张,大部分教师承担着较繁重的教学任务,来自教学、科研、职称、自身学历提高等多方面压力,影响了部分教师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工作的投入,导致育人意识淡薄,工作精力隐性流失。

以上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教师的整体形象,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我们应面对挑战,正视现实问题,与时俱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加强师德建设。

一、倡导正确的师德建设新理念

高校师德建设要注重针对性和时效性。要对传统的师德内容进行扬弃,处理好个人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关系,尤其要在发扬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等传统内容的同时,根据新时代、新特点、新要求,营造好学上进、爱岗敬业、识礼守信、清正廉洁风气和氛围。要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坚持师德建设内容的与时俱进,在师德建设中增加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自尊自强精神、民主平等意识、法治意识等内容,使师德建设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高校师德建设要体现人本化与生活化。师德建设要围绕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为中心,注重为人师表,重视言传身教,教师应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生活,促进人的德性现代化,突出“人的全面发展”观点,使生活过程德育化,德育过程生活化,这样才能赋予师德建设新的内容,才能不至于把师德建设当成“空中楼阁”,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高校师德建设要注重宣传引导,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大力宣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根据时代的要求,明确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道德责任,经常分析教师的思想动态,通过各种媒体和多种措施教育引导,启发师德觉悟,培养师德情感,锻炼师德意志,确立师德信念。要大力表彰在师德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舆论氛围,形成“献身教育光荣,教书育人光荣,师德高尚光荣”的校园氛围,激励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实现教师人格的升华。

高校师德建设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领导重视是师德建设的关键。应把教师师德建设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有目标,有措施,为教师师德建设创造良好的组织保证。学校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抓师德建设,各职能部门要齐抓共管,上下连动,明确职责,夯实责任,使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高校师德建设要充分发挥党支部、教研室、工会小组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群众氛围,使师德建设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生活中。在实践中倡导教师的“五心”俱到,即爱岗敬业安心、业务学习专心、传授知识精心、对待学生诚心、为人师表恒心,通过“五心”塑造教师的师魂。

二、坚持“人师”与“经师”合一(www.daowen.com)

人民教育家徐特立把教师概括为“人师与经师的合一”。人师即为人之师,教人为人之道。而只有真才实学之师才能成为授人以道的“经师”。教师首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诚信之人。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表里如一,是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很难,难在教师自己的人生观层次要较高,特别是在当前纷繁复杂的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好学生做一个有用、能用之才,教师的责任更重,要求更高,压力更大。古人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当代的教师不仅是“人师”,还应是“经师”,坚持“人师”与“经师”的结合,才能达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满足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彻底改变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学生、轻教师”的状况,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加强教师的党建工作,关心教师政治上的进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促进教师“讲师德、练师能、树师表、铸师魂”。加强对教师进行培训,把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严把师德关,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格证制度。采取多种措施,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拓宽师德教育的新视野,从而增强教师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精神。

三、坚持“人文”与“管理”并重

高校师德建设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除将现当代优秀中外人文精神作为师德教育重要内容之外,还应着眼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底蕴,其许多优秀内容可以有效抵制、消解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人类单纯追求发展科学技术所导致的现代文明病(如物欲横流、精神空虚等)。同时,要大力弘扬诸如:“自强不息”“淡泊名利”“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优秀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赋予师德教育以深厚的人文底蕴,使之体现出崇高的人文精神。

要充分发挥高校德育文化功能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这里说的文化是指由政治、经济决定的观念文化和心理形态文化,包括政治、哲学、道德、价值取向、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等。德育能传承思想文化,传授思想政治价值,传播思想理论知识,传递思想道德信息。这些作用所涉及的内容不仅是主导意识形态的问题,而且使德育表现为一种综合的文化力。高校师德建设要注意发挥文化的功能,重视环境育人的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和调适功能,运用大学所特有的“大学精神”去铸造师魂,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工作,为学校建设献计献策,把个人的思想情感和前途命运与学校事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管理在师德建设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当人们的自主力或总体素质未能达到一定的层次时,管理往往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引导和规范的功能,在高校师德建设过程中,良好的管理能为师德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要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促进管理,以管理促进师德建设。通过健全教书育人条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规章制度,把对教师的思想道德要求固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促进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同时建立教学评估标准,形成一整套考核、评议、优胜劣汰的机制,加强对教师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学生监督机制,将教师的言行,置于广大学生的监督之下。学校要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师的反映,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抓师德量化考评制度,把师德建设以量化形式给予具体化、形象化,确保师德建设不流于形式。抓师德建设和其他规章制度建设的结合,把师德规范的要求融到相关的岗位职责中去,并把师德建设纳入到教师考核、评奖、分配、晋升中去,真正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不断增强其约束力,扩大其影响力。定期督促检查师德建设落实情况,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对极少数师德差的教师,敢于动真格,严肃处理,绝不手软,克服薄弱环节,使师德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四、坚持“双向性”与“层次性”的结合

双向性是指师德建设对象既包含广大教师,也包含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要强化自身师德素质,使教师学有榜样,超有目标。层次性指师德建设如一座塔,层次分明,从高到低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无私奉献,这是最高层,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力求达到这一境界。第二层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师德建设的中间层,这里包含了一个如何看待个人利益问题。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是尊重个人权利和合作精神,因此,只要为自己谋取利益是正当的,理应受他人的尊重和法律保护。道德建设的基点不应当在否定利己行为的前提下来倡导利他行为。第三层次是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这是师德建设最基本层次,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达到的境界。师德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分层次是实事求是的,目前,高校中可能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未能做好基本行为规范,却一味要求达到第一层次,效果当然不理想。事实上,只有做好第三层,师德建设才会有落脚点和操作平台,实现第二、一层次才有条件和可能,高校师德建设才能出成绩、显效果。

五、解决网络时代给师德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师德建设带来机遇与挑战。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师德建设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教师与学生将更多地在网上交流信息、交换意见。未来教师的能力主要不是网络操作的问题,而是在网上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辨别知识和综合信息,并根据正确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增强文化判断力,引导学生选择健康向上的文化,形成网络道德,坚持“以德治网”。另外,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传统意义上的权威将会减弱,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将越来越平等,因此,教师应更加注意学习各种先进文化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信息与创新知识的能力,增强人格魅力,既当学生学习的导航者,又做学生思想的引路人。高校师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创新和拓展内容、形式、方法、手段,要不断学习和积极超越。目前,关键的切入点就是要研究和应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新型的网络道德,增强师德建设的政治性、知识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只有这样,师德建设才会有更广阔的天地,才会有更牢固的依托,才能富有生命力。

六、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师德建设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地做事。要把为教师排忧解难作为师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教师的根本利益。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教师的求知热情相对较高,要鼓励他们的求知欲望,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各种进修、培训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业层次、业务能力、学术水平上更快地提高。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生活上可能面临较大压力,住房比较紧张,收入相对较少,学校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到教师中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充分发挥工会、党支部、共青团组织在这方面的作用,对某些难以解决或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应认真做好解释工作,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