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几点认识
朱君强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概括地说就是:组织、监督党员参加党的生活和活动,促使党员履行义务和正确行使权力的工作。在全党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组织流动党员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难点。为此,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下发了《如何进一步组织流动党员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查找那些长期未与党组织联系的流动党员,努力使每一名党员都参加到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来。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之际,中央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建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流动党员作为党员队伍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各个阶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上,出现了部分流动党员无法取得联系,流动党员所在工作单位无党组织、党组织不健全、组织软弱无力,或组织想方设法与流动党员联系上后其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淡薄,缺乏应有的党性修养和对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等情况。对此,就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笔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产生流动党员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人事制度改革远远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尤其是经济特区的设立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与计划经济体制人事管理制度不符合的做法,企业充分运用国家对特区的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导致内地部分不要人事档案关系、劳动工资关系、党组织关系的技术业务骨干涌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有大型企业的青年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党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人事劳动制度改革的深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著,流动党员的数量还将呈上升态势。
党组织和党员覆盖面不够大。相当数量的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等党的力量薄弱,许多非公有制企业中,没有建立党组织,党员无法转组织关系、无法参加组织生活、无处缴纳党费,发展党员工作就更不可能。据报道:目前私营企业中只有85%以上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因此,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和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任务艰巨。
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等单位重视经济效益和企业文化,轻视党组织作用和党员教育。这些单位和团体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员教育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党组织软弱无力,党员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形式单调、效果差等问题;党组织作用得不到重视,对流动党员管理和教育组织不力,缺少应对措施,一时也难以拿出更多更好有针对性办法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在党员管理方面。一是党员管理方式方法相对滞后。部分党组织对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清,准备不足,工作缺乏新思路、新举措,创新意识不强。二是上级组织对流动党员在管理上责任不明,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上级检查督促不力,形成管好管坏一个样。三是治党不严、处理不力的问题比较突出。党组织对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按时缴纳党费的党员,在组织处理上不及时,造成不合格党员的“出口”不畅,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不到位是产生新流动党员重要因素。相当数量的学生党员是在毕业前夕发展的,他们在学校基本上没有经受党内生活的锻炼;有的毕业生党员工作单位不落实,只能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户籍所在地或当地人才交流中心,人却长期在外,难以管理;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大部分是由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担任的,日常工作忙,对党支部工作投入不足,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以管理取代教育,以使用取代教育。
党员自身方面存在问题。部分流动党员缺乏应有的组织纪律观念。由于流动党员大部分年富力强、活动范围广、适应性强,长期在外极少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不受组织的管理和教育,组织纪律意识十分淡薄。有些流动党员为了寻求更大经济利益,思想观念发生很大转变,党员意识淡薄,忘记了自己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不积极主动地与党组织联系;有的手持介绍信也不接转,或因工作变动频繁、随时要转组织关系怕麻烦干脆不转因此出现“口袋党员”。
二、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难点
流动党员绝大多数进入了新的社会阶层,即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自由职业者。目前全国私营企业450万家,投资人1100万,自由职业者大约1000万人左右。这些从业者作为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呈现快速增加的态势,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党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团结带领全体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流动党员大多置身于非公有企业,有的还身处异国他乡,他们在新的社会阶层和国际事务中作用非常重要,尊重他们的劳动创造和创业精神,凝聚他们的聪明才智,引导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是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巩固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目前,流动党员在教育管理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一)通讯联系困难
流动党员为了生计,找工作、换工作是经常性的事情,有的流动性非常大,可以说是工作无定岗,居住无定所。因此,党组织要想主动和流动在外的党员取得联系是非常困难的,完全只能依靠流动党员主动与组织联系。
(二)参加组织生活困难
如果召回在外务工的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和支部学习,大部分的党员就会以工作忙、走不开等请假推脱,实际是很不方便,有的还可能有失去工作的危险。如果组织强行要求也是不现实的。有的流动党员自谋职业做生意,打点门面,参加组织生活就更难了,人走就得关门,或者业务联系就会直接受到影响。所以,对流动党员来说,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参加组织活动是困难的,也是难以办到。
(三)监督管理困难
流动党员长期生活、工作在外,流动性强,工作变动后不积极主动与挂靠党组织联系,使党组织无法跟踪、监督,也无法提供必需的帮助和保护,他们的所作所为无人知晓,虽然有的流动党员在假期返回后,主动向组织交纳党费、汇报思想状况,但都是没有人证实的;部分毕业生党员是预备党员,预备考察期的表现难掌握,考察落实困难,转正手续难以办理;流动党员本身的流动性大,组织关系也不好转,就是转出去后,由于变动性较强,在某一单位短期参加组织活动,流入地鉴于是短期的,在管理上也放松要求,党员的责任心也就自然降低。
(四)按时缴纳党费困难
流动党员因其工作的变动和远离挂靠单位造成按时缴纳党费较困难,其中大部分是一次缴纳半年或一年的党费,有的还是委托他人代缴。(www.daowen.com)
三、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和教育的几点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社会各方面成员在根本利益一致性不断增强的同时,呈现出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利益要求,选择性、自主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因此,党组织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党员流动的客观必然性和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研究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新经验,从组织设置、组织形式、管理办法、活动方式、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切实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一)建立相关制度,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
一是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对他们的家庭地址、转出时间、转出后去向、专业特长、从业情况、联系电话等逐项登记造册,并按照“每一个党员隶属于一个党组织,党组织管到每一个党员”的要求,及时将他们编入党的基层组织,使其置于党组织的有效教育管理之中。二是制定相关联系制度。要从流动党员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管理。同时,针对流动党员工作不固定的特点,采取利用外出个别走访谈心、定期电话、书信联系等多种方式,不断改进教育管理方式,使教育管理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从思想、生活上关心下岗失业流动党员,帮助他们求职就业,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不断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络迅猛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党的建设要重视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的应用,积极发展电子党务,使党的建设顺应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使党员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与所在党组织进行联系,了解组织要求和支部安排,并向组织反映实际情况和问题,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性、参与性、民主性。
(三)加强在新的经济成分中组建和整顿党的组织,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
各级党组织要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机,继续在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党组织,整顿软弱涣散的党组织,进一步理顺和落实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哪里就有党组织,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四)以人为本,突出服务,为即将流出的学生党员提供方便
高等院校和人才交流中心等单位对漂泊打工、居无定所、准备考研、考级、出国的毕业生流动党员成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挂靠党委组织部,指派专人负责;对教职工流动党员,可以采取挂靠原二级院系党组织方式,利用业务上的便利保持联系,随时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社会人才交流中心要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把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寓于服务之中。
(五)坚持标准,在社会各阶层中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目前非公有企业党组织薄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单位党员人数太少。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高等学校要大力做好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力争使大批优秀学生党员成为社会新阶层的主力军。要坚持党员标准,认真履行入党手续,坚持发展党员预审、公示、票决、审批、谈话等制度,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落实好培养教育、跟踪考察、实践锻炼等制度,把好党员队伍的入口关。
(六)严肃党规党纪,及时清理不合格党员
当前,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是合格的,解决流动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坚定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增强党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主动性、责任感上,推动党员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全党进行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没有单独搞一个组织处理阶段,对不完全履行党员义务、不完全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多做教育转化工作,促使他们尽快跟上队伍;对经教育不改、不符合党员条件的,根据党章和有关规定,按照正常程序进行组织处理。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的方针,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只有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疏通党员队伍的出口关,才能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质量,树立新时期党员队伍的良好形象。
(七)建立适应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机制
根据流动党员的不同特点建立切合实际、形式多样的教育管理制度,才能取得实效。如建立流动党员接待登记制度、情况反馈制度、主题活动制度等;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和《流动党员组织生活手册》,党员凭证参加组织生活,支部采取纪实的方式填写组织生活手册、收缴党费。积极创造条件,实现教育网络化,使上级党委与基层党组织、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之间,及时沟通流动党员的情况和信息,消除工作中的“空白点”。
(八)继续在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中开展“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的“双找”活动
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双找”工作,目前还有部分党员没有找到,需要继续查找。对查找到的流动党员,要注重引导流动党员增强党的观念和党员意识,教育他们无论流动到哪里,都要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要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应当自觉地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努力奋斗,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