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校区建设中的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新校区建设中的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论新校区建设中的文化传承祝亚荣[1]大学新校区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定阶段的产物,耸立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成为所在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精神、这气息源于对老校区文化的传承。重视新校区建设中的文化传承,无疑是必要的和重要的。这不能不说是新校区建设的一大缺憾。因此,在西安石油大学新校区的建设规划中,我们首要把握和深刻领悟的就是这一学校文化精神的实质——石油精神的原则。

新校区建设中的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浅论新校区建设中的文化传承

祝亚荣[1]

大学新校区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定阶段的产物,耸立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成为所在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欣赏其宏伟建筑之时,人们或许从中领悟到一种精神。生活在这新校园中,人们或许感受到了一种熟悉而又具有学校历史特色的气息。这精神、这气息,理应同老校区的校园文化息息相关,与学校的历史足迹紧紧相连。这精神、这气息源于对老校区文化的传承。重视新校区建设中的文化传承,无疑是必要的和重要的。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兴起了大学校园建设的又一个高峰,一座座大学新校区拔地而起。这些新校区的建立,扩大了学校的规模,优化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为高校的学术研究和培养适合新时代社会要求的各类高、精、尖人才做出了贡献。然而,目前在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发展中,一些高校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硬件建设上,软件的建设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了,突出的一点就表现在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匮乏以及与老校区校园文化的不对称性上。新老校区之间文化传承的问题被忽视了,其结果就使得新校区虽然具有大气的特色鲜明的建筑单体,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但没有与之相融合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精神,这就使学生体味不到大学校园文化的优越感与厚重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远离老校区的“自足体”,从而造成新老校区间文化传承的弱化和高校整体文化的被稀释。这不能不说是新校区建设的一大缺憾。

与此同时,由于大多数高校的新校区建设时间都比较短,它们自然地就缺乏那种由一代又一代的师生和管理者经过长期的精心培育而形成、在特定现实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并反映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和学校群体意志的老校区传统的厚重文化底蕴。新校区的这一先天不足,已经引起一些高校领导人和新校区建设者的注意,并且也都在竭力地通过后天的设计规划予以弥补。然而,就其弥补的结果而言,却并不令人乐观,他们注重的仅仅是校园表层的相似性,而没有深入把握到校园内里的本质性,这就使我们身处新校区时更多的感觉到的是新老校区的规划设计模式趋同的“形”的统一性,而无法感觉到新老校区的文化底蕴连续性的“质”的同一性。这种形似神散的校园状态就必然使生活在新校区的学生心理上产生“异质”的情绪,而无法对其产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造成新老校区在文化传承上的断裂。

因此,面对现行的高校新校区建设中存在的文化传承的弱化和断裂问题,我们认为,在新校区建设一开始的规划过程中,就应充分重视新老校区之间的文化传承,着眼于学校原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的渗透和融合,并充分移植老校区的人文传统精神,使未来的新校区成为一座既充满文化传统和大学氛围又洋溢着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现代校区。

二、高校新校区建设中文化传承把握的原则

就一般而言,高校新校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使高校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人流、车流、信息流得到合理、经济、有效的配置和优化。然而,要想真正建设一所具有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和地方特色的新校区,我们除了遵循以上新校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以外,还必须要使老校区的传统的、引人自豪的、体现学校精神的文化底蕴在新校区得以传承,从而使新老校区之间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对此,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1.充分领悟本学校文化精神的实质。学校的文化精神是一种观念文化,它是学校成员在长期的教、学、研实践中形成和积淀的价值趋向和心理定势。由于这种文化精神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它很自然地就不仅承载着大学的文化精神,传递着大学的精神韵律,加深着学子对生命的体验与阅读。同时,学校的文化精神也是外界人们对这所大学认识和把握的主要依据。正是由于此,我们只有在充分领悟了学校的文化精神的实质后,才能在新校区的建设中更好地将其富有独特历史气质的价值理想和精神资源融入其中。正如美国当代景观建筑大师西蒙兹所认为的,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首先是体验,其次才是随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就西安石油大学而言,学校的文化精神的实质就是一种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为代表的石油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文化精神,我们才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自强不息、不怕艰难、勇往直前的西石大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石油精神,才使西石大人具有了与时俱进、昂扬向上、勇于创新的共同追求和开拓意识。因此,在西安石油大学新校区的建设规划中,我们首要把握和深刻领悟的就是这一学校文化精神的实质——石油精神的原则。

2.充分使历史延续与文化创新相融合。历史就是一种记忆,每一段历史都记忆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文化就是一种精神,每一种文化都承载着一种创新的激励,只有将其二者合二为一,有机融合,才能达到设计的最佳境界。因此,在新校区的建设规划中,如何使未来的校园既能记录历史又能容纳和承受历史不断赋予它的文化内涵,即如何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文化历史,则是每一个正在筹划新校区建设的高校所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当然,这更是建设者们必须把握的原则。正是由于此,我们在建设新校区的过程中,就不仅要保持学校“文脉”的清晰连贯,做到能与历史对话,使其前可见古人,后可鉴来者,而且还要在延续其历史,增强其历史的凝重与崇厚之感的同时而不拘泥于原有的文化状态,使其文化在顺应学校发展形势的背景下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吸取现代的因子,透露出时代的气息,让每一个踏入西安石油大学新校区的西石大人都能既真实地体味到一种历史的亲切与责任,又能切实地感受到一种正在孕育高新技术的蓬勃向上的现代气息。(www.daowen.com)

3.充分认识质的同一性应高于形的相似性。质的同一性是指虽然新老校区在地理位置上相离很远,但其内在的精神和神韵是一致的,即都能体现出一种相同的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形的相似性则是指新老校区在具体的校园规划、建筑物设计和整体景观方面具有趋同性,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相似的。应该说,不管是质的同一性还是形的相似性,对于正在建设的新校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正是因为新老校园有了这种质的同一性和形的相似性,才使原本相距两地的校区成为一个整体,代表一所高校,表达一种精神。然而,就此,我们是否就一定能够得出质的同一性与形的相似性在新校区的建设规划中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知道,“形”只是事物的一种表象,而“质”才是事物的本真,“形”是用来表达“质”的,“形”可以有多种多样,而“质”只有一个。因此,在新校区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形的相似性,使其两校园的建筑风格基本相似,而且更应该关注于质的同一性,使两校园的内在的精神神韵相通,这正如中山大学在珠海创设新校区时确立的指导方针那样:“要使珠海校区与广州校区融为一体。珠海校区不是中山大学的一个分校,而是一个‘原汁原味’的中山大学校区”。对于西安石油大学来说,我们建设的新校区,也不是西石大的一个分校,而是一个“神似”高于“形似”的校区,从而真正把握住质的同一性应高于形的相似性的建设原则。

三、努力建设一个具有高雅文化品位和学校特色的新校区

既然在筹划建设新校区的初期就要充分重视新老校区的文化传承问题,那么如何依据以上原则进行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真正建设一个既能经得起现实评判又能经得住历史考验的新校区,使其正如教育部周济部长所期望的“几百年之后回顾这次规划建设,都能被认为是成功之作,成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这个伟大历史机遇期的经典之作”,这就是我们规划西安石油大学新校区所面临的具体的操作层面的问题。以下是我们对这次建设规划提出的一些具体做法:

1.融现代大学精神于新校区建设之中。以“学术自由、文化创新、真理至上”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大学精神是中国大学追求的至高境界,也是每一所大学在建设自己的新校区时首先考虑的问题。由于“学生不仅在课堂里成长,更重要的是在校园里成长”,因此,我们在进行新校区的建设规划时,必须要把这种代表至高境界的大学精神融入到新校区的建设中。总体而言,图书馆、教学楼、实验室、体育馆、学生公寓等建筑和设施是一所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它们是大学精神的有效承载体,是一所大学的象征,因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要把老校区的建筑神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学子们虽身处新校区,感受到的仍是同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感召力和不断抗争奉献的激励。具体来说,教学区是校园建筑与环境建设的重点,是学校政治、文化、教学、科研的中心,它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因而在总体上应突出庄重、严谨、大气、富有理性而不失生机,从而表现出大学的真理之上的精神;生活区的建设要明快、自然、休闲、放松,使人与人、人与自然能平等对话、畅快交流、激发灵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以此表现大学的文化创新的底蕴;在各处的建筑风格甚至色彩上不应该仅仅追求简单的整齐划一来求得和谐,而是应该通过不同的建筑语言对大学精神的诠释和表达求得外在形式上的和谐统一,建构和而不同的学科建筑群落,从而表现出大学学术自由的精神实质。

2.融现代石油精神于新校区建设之中。一所大学就是一部历史,沉积着各个时期的校园文化生活,记载和延续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历史沉淀。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以石油石化学科为特色的高等学校,西安石油大学自1951年成立,历经55年的风雨,发展成为今天的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在这期间,如果没有“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石油精神作为支撑,没有从这一石油精神演化而来的“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校训作为激励,西石大可能不会有今天的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景象。因此,在新校区的建设和规划过程中,我们必须把西石大所特有的石油精神充分深刻地体现在新校区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建筑符号和景观语言来传承这种蕴涵在老校园文化深层的具有本学校特色的石油精神。建筑群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人类历史文化的纪念碑”,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新校区的一些标志性建筑群,借助“标志”以反映西石大的教育历史以及蕴涵在历史背后的石油精神,以此增加校园环境的深层含义并使其能统领整个校园的气氛与基调。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标志性和纪念性的雕塑来表达这种独具特色的石油精神,“雕塑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积淀着历史的节律和雕塑家的情感,镂刻着生命的深度……因此,校园雕塑在表现大学文化精神、完善校园环境的审美功能上,有其独特而突出的直接性、优越性和可操作性”,因而,我们通过一些写实的、风格深沉、尺度巨大、气势磅礴的大型英雄式的雕塑,来表达这种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石油精神,能够使生活在新校园的学子产生一种崇高的精神享受,从而起到振奋精神、激励后人、增强学校凝聚力的作用,并使它成为一个历史的标志,令每一个踏足校园者,都能永远记住这块地方,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支撑力量。

3.融现代办学理念于新校区建设之中。每一所大学都有自身的办学理念,这些理念是其办学宗旨、学校功能和价值取向的综合概括,是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大学校园精神的写照,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而逐渐凸现并不断强化自我的意义世界。因此,我们在进行新校区的建设与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使其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都应该充分体现出西安石油大学在老校区建设中所表达的现代办学理念,把西石大的“质量为本,特色兴校”的现代办学理念融入到新校园的建筑与景观之中。通过宏观层次的空间布局和总体规划与微观层次的建筑造型和景观设计来物化和表达这种办学理念。例如,校园的整体规划要有纵深感和层次感,使其错落有致,通过道路、建筑的肤理、轴线、水、绿化及建筑的态势等元素的有机组织,使其办学理念体现为一系列不同属性的开敞、半开敞空间以及串联这些空间的轴线和水面,突出与科学理性相对应的严谨秩序,以此表现西石大作为探究科学奥秘的韵味和追求知识的思维路径;校园的道路规划要体现学校的历史轨迹,对新校区道路按学校发展的不同的历史阶段来命名,让师生走在校园的路上,就走进了一段历史,从而增强新校区的历史感;而建筑单体的设计要体现学科的特色,如理工学院的建筑单体要体现严谨求实的个性,艺术学院的建筑单体要体现浪漫张扬的个性,人文学院的建筑单体要体现端庄大方的个性。总体上,各个楼群的建筑环境既要传承老校区建筑符号和语言所蕴涵的、深邃的办学理念,又要从各学科的内涵出发,展现出与新校区整体规划理念相协调的建筑风格。

总之,我们要建设一个一流的新校区,就必须要了解大学,了解西安石油大学,把握蕴涵其中的文化意蕴和精神实质,充分重视新老校区的文化传承,将其老校区所特有的现代大学精神、现代石油精神和现代办学理念深刻地融入到新校区的建设和规划之中,从而使我们未来的新校区成为一个真正具有高雅文化品位和学校特色的新校区。

【注释】

[1]*本文作者为西安石油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