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是科学发展观和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享的“思想材料”。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作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原驱动力和基础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得以充分彰显。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乔学光[1]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高校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的历史使命,发展无疑也是高校的第一要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发展和人的灵魂工程的重要环节,其发展与创新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确把握学校改革的大方向,引导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从而推动我校各项教育事业科学、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相关性

(一)科学发展观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宏观定位的准绳,又是其微观操作的指南,其本身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发展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模式、方法和道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最基本理解和最根本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当代形态,科学发展观是在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其核心要义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要求,集中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现代追求。科学发展观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它用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飞跃。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意义上审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中,后者既是前者宏观定位的准绳,又是其微观操作的指南;而从科学理论的历史积淀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上审视,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看到,科学发展观本身又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以人为本”是我党教育思想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以贯之的价值维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向来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譬如,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强调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式的基本原则。晚年的恩格斯把人的全面发展当作新时代的思想基础,强调未来社会应该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是科学发展观和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享的“思想材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本理念是我党教育思想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以贯之的价值维度。“文革”后,小平同志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光辉论断,并指出“教育方面有好多问题,归根结底是要出人才、出成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中明确提出:“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方兴未艾,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强调“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因此,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学生为本,贴近思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和科学发展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人为本”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高扬的伟大旗帜。

(三)“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和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关,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中,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重而道远

在科学发展观中,“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发展;三是可持续发展。毋庸赘述,教育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其中存在着一系列的辩证关系。首先,在经济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其次,在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上,教育与经济发展,与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教育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再次,在教育内部的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上,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和行动指南,“要正确理解和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要把思想品德素质作为学生的最重要的素质”。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作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原驱动力和基础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得以充分彰显。

在高校“培养人才”、“知识创新”和“为社会服务”这三项主要任务中,“培养人才”最为重要;而在人才培养的“思想道德的培养”和“知识能力的培养”两方面中,前者又最为重要。如果一个学生思想品质不合格,那么,即使他的知识再丰富,能力再强也会迷失方向,丧失取向,因此,“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另外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只有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学习才能化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只有明确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才能焕发出巨大的热情,调动人的潜能。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各个国家都在培养自己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忠于祖国建设的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系统地阐述了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和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明确了我们怎样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途径和主要方法;强调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体系和措施。《意见》立意高远,总揽全局,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是新形势下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二、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回顾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我们不难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和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脉搏共鸣、共振。如果把握了这一点,我们的工作就会主动,反之,就会陷于被动。2004年我国高等学校总规模突破了2000万人,开始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也稳步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直面现实,积极认真地分析问题,切实稳妥地解决问题;在对比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促进认识的升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能动性,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良性循环。

(一)提高和加强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与责任感、使命感的认识,处理好主导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毫不犹豫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论

青年,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劣事关其所培养人才的素质、能力和规格的优劣。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纷至沓来,大学生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事物,这就要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1)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些不利因素对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譬如,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滋长,一部分学生的国家观念淡薄等。(2)20世纪80年代末前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的发展受到了观念上的冲击。国际上反马克思主义、反共势力大肆鼓吹“社会主义失败论”、“共产主义渺茫论”,企图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进行思想渗透,妄图西化、分化,搞乱人们的思想。(3)不必讳言,一段时期以来,高校教育往往抓智育有硬指标,而抓思想政治教育则是软任务,同时普遍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术的培养,而相对地忽略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凡此三种愈发提醒和促使我们要提高、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与责任感、使命感的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论,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当然,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论有其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辩证法。我们应当坚持在主导性的指导下发展多样性,在多样性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主导性。在当代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就是要长期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主旋律,就是要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同时,在多样性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既表现为社会发展的层次和团体、个体的特殊性,又表现为对古代和西方文明成果的继承性和借鉴性。因此,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此非彼,顾此失彼,而应该在主导性和多样性之间保持良好的、持久的发展张力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中坚力量,他们将走向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各个岗位,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还将走上领导的岗位。对西安石油大学来说,它是一所立足于石油行业,为国家培养石油人才的高等学校。而石油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能源和经济命脉,关系到国家的安全,这种属性决定了它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当高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党性原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论,并结合具体实际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主体性与客体性、全面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辩证统一

1.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学生为本是出发点。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理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一方面,教育者要发挥其主体性,把握受教育者的客观实际和特点,遵循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制定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精心选择教育内容,创设教育情景,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创造性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教育者又必须尊重、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受教育者自觉认可教育目标,接受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和完善受教育者自觉、自为的自我意识。在这种意义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既是互为主体又是互为客体的。

2.全面化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有机统一是人本理念的应有之义。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学生的德、智、体、美不是机械割裂的,也不是简单并列的。个性发展是其全面发展的核心,全面发展是其个性发展的基础;没有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很难说是全面的发展,而没有全面发展的个性发展则可能是一种畸形发展。在“以人为本”深入人心的今天,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全方位地关心学生,将工作做细做透,做到随风潜入,润物无声。(www.daowen.com)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方面,前者是源,后者是流,“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提高教师的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迫切需求,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提和保证。教师的言行在学生中具有示范性、教导性和权威性,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去发现、获取和运用知识,更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博大的胸襟;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化技术的同时,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学识学风都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作风等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面对新的形势,广大教师必须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拥护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者、先行者。在石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广大教师还要努力提高学识水平,形成多方面的知识结构,努力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广大教师要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育人者以德育人,有德之师育有德之人,要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规范和道德形象来引导、影响学生,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广大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其立身行事,言传身教,必然会收到上行下效的效果,正所谓“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总之,广大教师要脚踏实地、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发展意识,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四)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促进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循环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高校党建工作要明确高校党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小平同志曾指出:要真正确立教育的战略地位,关键在党政领导,“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1)应该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和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要切实帮助工作在第一线的专职干部解决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制定一些有利于政工干部发展的政策。在高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如果政工干部的培养教育问题及待遇问题等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这就将会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及其有效性的提高。(2)江泽民同志曾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各级领导干部和政工干部都要努力认识和掌握它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因此,每一个政工干部都应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掌握其规律,从而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里手。(3)要坚决纠正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教育的形象,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3.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思想政治工作奖惩制度;要加强日常工作制度建设,确立理论学习制度、党风廉政制度、组织工作制度、调查研究制度、信息工作制度和组织纪律性制度。

4.要把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要完善组织,健全队伍,加强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基本保障;要加强支部建设,健全学生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要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活力,把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做扎实。

毫无疑问,一个学校的党风、教风、学风和校风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以党风带教风,以教风促学风,以学风树校风”的有机循环过程中,良好的校风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具体体现。在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灾害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党组织共产党员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性地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青年学生弘扬了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这一切都将为我们以后积极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

(五)建构科学合理的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拓展多渠道覆盖的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树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1.根据大学生受教育的规律及其思想成长特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进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人生观教育、公民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既符合国家和社会对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又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既相对稳定又有一定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教育体系。

2.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此,公共理论课、家庭参与、社会实践、党团活动、校园文化、学生社团、校园网络、心理素质锻炼、学习生活指导、宣传氛围营造、学生管理与服务等各种途径、载体应优势互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建立起全方位工作格局,多层次、多渠道覆盖,形成“多管齐下”的育人运行机制。择其要点来说,(1)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同时,高校其他课程也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都具有育人功能,而且,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2)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无意识教育”和“形象化教育”的特点,依托校园文化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使教育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使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效,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科”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3)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内涵:利用其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使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走向超时空,大大增强教育效果。但是,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譬如,一些色情信息、虚假信息在网上广为传播,尤其是某些国家凭借网上优势,大肆倾销自己的文化,推行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因此,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掌握网上育人的主动权,通过开辟网站和网页,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通过多媒体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内容,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4)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理论联系实践架起了桥梁。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认识,使他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建构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体系和拓展多渠道覆盖的教育载体,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树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格局。

(六)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党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只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方式、老办法,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如果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在于坚持正确的方向,那么,其活力则在于创新。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针对性”与“实效性”紧密相连,其中,“针对性”是其基础;“实效性”是其衡量尺度。“针对性”要立足当前,要根据大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生理、情绪以及客观世界的某些因素等,预测和分析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时期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教育内容,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针对性”还要强调“三个面向”,要积极引导大学生面向21世纪,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文化、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进而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与“针对性”紧密相关,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在思维方式上,要打破封闭式、单一式和教条式思维。封闭式思维把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狭小的范围内,缺乏横向联系和信息反馈;单一式思维不能从全局的角度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习惯于把抽象的原则或主观愿望当作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教条式思维不能结合实际,也不能接纳新鲜事物。(2)在思想观念上,要变灌输式教育为辨析式教育,变模本型教育为个性化教育。灌输式教育鼓励“顺从”、“统一”,严重地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而辨析式教育则帮助学生从正确的立场出发,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分析方法,对现实状况和思想问题进行辩证剖析,从中明辨是非。传统的模本型教育习惯于推崇“老实听话”、“循规蹈矩”,这种教育往往给学生一种压抑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3)在教育态度上,要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要以理服人、以诚待人、以情感人,要讲求平等对话,推崇“共情”效果,以寻求与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心理上的贴近和心灵上的沟通。(4)在教育手段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信息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学科的新成果,对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使之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面对新形势,我们更应该充分领会科学发展观丰富、深刻的内涵,充分发挥我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以满腔的热情,求真务实的精神,与时俱进的态度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开创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和新境界。

【注释】

[1]*本文作者为西安石油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