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遥申遗过程
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和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保护世界遗产公约》)。古城是根据遗产遴选标准C(II)、(III)和(IV)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注:II: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III: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IV: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山西是黄河文化的发祥地,为国内旅游资源大省,境内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众多。1992年平遥古城被列入申报世界遗产项目。1992年12月到1994年6月8日期间,进行了制订申报遗产方案的准备工作。1992年6月9日,山西省建设厅、省文物局和平遥县委、县政府邀请国内近百名专家学者到平遥参观考察论证,共同起草了申报的倡议书,请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在全国9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率先把平遥古城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由此正式拉开了申报的序幕。1996年5月在国家建设部、文物局、科教文组织全委会的具体组织下,郑孝燮、罗哲文等一批专家再次莅临考察认定;同年6月平遥古城顺利地被国务院确定为申报推荐名单。山西省成立了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平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战略》。四年中有关部门准备了大量的申报文件、照片、图纸、幻灯片和录像资料,共投入了3亿元的资金。山西省、地的有关部门开展了古城的环境整治攻坚战,铺开了10项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解决了街道排水和路面硬化问题,整修复原了明清一条街,开辟了中国字号博物馆,拆除了有碍古城风貌的违章建筑物,搬迁了长期占用文物保护单位的住户,修缮了各景点,使古城的保护和发展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申报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7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有关专家来古城考察,仅仅一个小时,就把国际专家们看呆了,是精美绝伦的古城征服了他们的眼睛,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折服了他们的心灵!他们论证后认为:“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中国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杰出的范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征,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在资金投入不足、知名度不高的申报竞争中,依靠古城自身的魅力和严谨细致的申报准备工作,平遥古城在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三个项目中唯一顺利地通过了初审。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当日19时4分,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将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名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世界遗产给平遥旅游带来的变化
自从平遥古城称为“世界遗产”后,平遥便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国内外的游人,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都连年上升。平遥人在古城里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也走出古城吸纳了世界优秀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平遥在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通讯设施改造、民俗宾馆酒店的品位提升、公共卫生设施的治理、旅游环境的整治、旅游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在保持地域特色的基础上,以国际标准为目标进行了整合与改造。
申报前,市内原无公共汽车,列入名录的第二年就开辟了13条公交线路;经停的火车由13对增至26对,火车站客流量最多日达3000余人;三轮旅游车从100余辆增至300余辆,年收入达300余万元;平遥主要文物古迹两寺(双林寺、镇国寺)一城的门票收入从申报遗产前的18万元跃至1999年的500余万元,2000年11月跃升至782万元;旅游业1999年总收入4800余万元,2000年也跃升至7800余万元。其中“五一”节七天假期,门票收入127.3万元,综合收入达1000万元。申报前,县财政年收入只有4000余万元,1999年在申报遗产成功后,达到了1.01亿元,2000年则为1.1亿元。图1说明了平遥古城从1989年以来的旅游接待情况*。(www.daowen.com)
图1 平遥古城1989年以来的旅游接待人次图
*平遥古城在2002年9月开始实行“一票通”,为此作了人次与人数的换算。2002年的实际参观人数是306万人。
(资料来源:平遥县旅游局2004年旅游接待统计表)
平遥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古城的遗产价值得到充分认识、知名度大大提高,这种世遗效应使游客的数量在短短的时间内直线上升,并于2002年突破了百万大关。随着平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以及旅游业基础设施、旅游管理、旅游服务等软硬件建设的加强,平遥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世界遗产造就了平遥古城的旅游业,使这个十几年前在中国还非常陌生的地名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旅游目的地。它提升了平遥旅游的人气指数,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