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经济学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到很远的地方打水洗涤,于是丁家下定决心打一眼井。井水打好后,丁家人非常高兴,逢人便说:“我们打井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动力。”人们辗转相传,越传越走样,传到最后竟然称:“丁氏打井打出了一个人。”于是,宋国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宋国的国君听到了这件事,派人去问丁家这件事,丁氏答道:“是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动力,并非打井打到了一个人!”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以讹传讹的情况,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加以考察辨别。
经济学释义
信息传递讲的是能够将其信息“信号”真实地传递给在信息上具有劣势的个体,信号要求经济主体采取观察得到且具有代价的措施以使其他经济主体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产品的价值或质量。
与读者侃经济(www.daowen.com)
信息传递的模型是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提出的,他因此与阿克洛夫同获200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当斯宾塞在哈佛大学读博士的时候,他观察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MBA的学生在进哈佛之前很普通,但经过几年哈佛的教育再出去,就能比普通教授多挣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钱。这使人禁不住要问为什么,哈佛的教育难道真有这么厉害吗?斯宾塞研究的结果是:教育不仅仅具有生产性,更重要的是教育具有信号传递的作用。当然,名牌大学或明星企业也可能出现差生或次品,但这样的概率相对来说要低得多。而且,一个名牌大学的建立,是其多年有效信息费用累计的结果,没有人愿意轻易地毁掉自己的信誉,所以,即使出现了问题,解决的成本也相应地要低。
所以,在市场经济中,在企业眼中,品牌是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手段。因此,同样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企业会优先选择名校毕业生。
当将信息传递引用到现在的市场经济中时,我们又会看到它们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在市场上,商家是拥有信息的一方,也能决定向外界如何传递信息。此时,传递信息的成本要依靠商家自己来付出,他们需要主动地通过广告等方式,在诸多同类产品中凸显出来,如此才可能有利可图。否则,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卓有成效的信息传递,没有别具一格的形象推广,产品就不能有效推向市场。
当今社会,任何一个企业,都能体会到信息的价值。他们从信息中寻找商机,再利用信息将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也就是说,信息的生产、制造、传播对于一个企业十分关键。一系列的行为必然导致企业会考虑信息所带来的成本。这些成本,是因为信息的收集、加工、传播需要花费时间、占用精力,甚至花钱购买,等等。
问题是,在当代社会,通讯发达,让人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在一点。就如赫伯特·西蒙曾说的那样:“信息的丰富产生注意力的贫乏。”要想让人们注意到自己的特定产品,从而让自己获得最高的收益,企业不仅要在产品的设计、文字和印刷上增加成本投入,还不得不在信息传递和信息成本上投入越来越多的金钱。尤其是市场瞬息万变,每一天都不断有新品牌占据市场,产品想变得“卓越”,其代价将越来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