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这段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产生、发展,到完全形成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具有二重性特征的现象总领中国近代史的全局。
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共存
社会经济性质是判定社会形态的最重要因素,近代中国经济的半封建性决定了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外国资本主义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提供了便利条件,通商口岸成为它们进行掠夺的重要基地。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外国商品的大量倾销和外国对中国的原料掠夺,破坏了中国封建经济的完整性,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某些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也就是说,沿海地区的部分封建经济逐渐被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取代,中国出现了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共存的局面。
国家主权的存在与丧失共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成为领土不完整、主权半独立的国家。
中国的领土开始被割裂。英国割占了香港,葡萄牙也在1849年驱逐了澳门的中国官吏,最终强占了澳门。之后,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英国又占领了九龙司一区,沙俄割占了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日本割占了台、澎、辽地区。列强还利用、曲解不平等条约的某些条款,在中国各口岸建立租界,形成“国中之国”。清政府失去了对上述地区和租界的主权。
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司法权和领海权同样受到严重破坏。《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即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的税款,中国无权自行决定,必须与英国共同议定。《五口通商章程》进一步规定绝大部分主要货物的税率为5%左右,即“值百抽五”的低税率。中国自此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大大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凡英国人和中国人发生“交涉诉讼”,“其英国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这种“领事裁判权”制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美国在《望厦条约》中,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民刑案件,甚至美国人之间,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之间的民刑诉讼,都要由美国领事审讯,“中国官员不得过问”。从此以后,中国法律在外国人面前不起任何作用,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践踏。《望厦条约》还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允许美国兵船在中国各港口任意“巡查贸易”。
中国领土、领海、关税、司法主权的丧失,不是完全丧失,而是部分丧失,也就是说,清政府一方面还可以在未被割让的领土上,对本国人民行使政治、军事、司法、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最高权力,从而维持着形式上的独立;但另一方面,由于丧失了部分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中国完全独立的主权已不复存在。因此,中国的国家性质是半殖民地。
生产方式、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的新与旧共存
在中国近代,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劳动、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农民阶级是中国社会最基本、人口最多的阶级力量。他们与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仍然是旧式的农民斗争,但是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沿海地区,却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它们彼此共存于中国社会中。
第一,生产方式进一步改进,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中国近代化的开始,就是生产社会化的开始,即在生产手段上使用机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产生了洋务派,它们先创办军事工业,后创办民用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采用机器生产,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在洋务运动的诱导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自19世纪60年代已零星出现,70年代起,进入了一个普遍发展时期。这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是中国历史的一大进步。
第二,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产生并迅速发展壮大。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在强大的外国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开始瓦解,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在19世纪60年代真正出现。它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产生的崭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也随之产生、发展。从1869年到1894年,国内共创办大小企业100余家。从甲午战后到1900年,全国私营企业创办时资金在万元以上者共有127家,总资本为2027万银元。19世纪末维新思想的产生和维新运动及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就是这种政治力量壮大的反映,它把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高潮。与资产阶级相比,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更为迅速。1894年,中国无产阶级有9万人,到五四运动前夕,达到200万人左右,此外还有城乡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工人1000多万人。无产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力量,它们的成长壮大,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www.daowen.com)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中国封建社会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具有二重性特征的现象总领中国近代史全局。
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近代中国领土、领海、关税、司法主权已经部分丧失,也就是说,清政府一方面还可以在未被割让的领土上,对本国人民行使政治、军事、司法、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统治权力,从而维持着形式上的独立;另一方面,由于丧失了部分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中国完全独立的主权已不复存在。因此,中国已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
半封建是指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瓦解作用,使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同时,封建地租剥削与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据显著的优势。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一个有着一定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出现了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共存的局面。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体现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两者是密切结合、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毛泽东曾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8]:
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
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
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第一条、第二条指明封建经济已经解体但仍占统治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形成但发展缓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第三条、第四条指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并把其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特征;第五条、第六条说明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广大人民极端贫困且毫无政治权力,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特征。
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中国近代,绝大多数地区仍然维系着落后的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劳动、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掌握着国家政权,占有大量的土地,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中国社会最基本、人口最多的阶级力量。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不仅没有缓和,反而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更加激化了。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仍然是旧式的农民斗争。
在洋务运动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自19世纪60年代已零星出现,70年代起,进入了一个普遍发展时期。它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产生的崭新的经济因素,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新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也随之产生、发展。
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它主要来源于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派创办的大型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以及70年代以后的中国民族企业,也雇用了一批工人。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革命、最进步的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中国资产阶级同样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官僚买办资本家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有浓厚的封建性、买办性和腐朽性。民族资产阶级是由地主、商人、买办、官僚和手工作坊主转化而来,在政治上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们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进步性;另一方面,由于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又有妥协性、软弱性。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两个新的阶级力量。它们的产生必然要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引起新的变化。19世纪末维新思想的产生和戊戌维新运动以及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就是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反映,特别是辛亥革命的爆发把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高潮。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则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三)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主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