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智模式,为你辨析他人惯性思维
微表情关键词 我们每个人都有心智模式,这种特定的心智模式,会根据我们的行为态度表现出来,形成一种特殊的可预见的习惯。因此,通过行为心理学深入辨析研究,我们可以拥有预见他人行动的“先知之眼”。
《列子》中有一则名叫《齐人失斧》的寓言,讲的是齐国有一个人丢失了斧子,怀疑是自己的邻居偷走了。自从产生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就觉得邻居的一举一动都很像小偷,不管是干活、吃饭、聊天,都是一副贼眉鼠眼的样子。
但是没过多久,斧子在他的后院里找到了。从这之后,这个人再看邻居,怎么也觉得他一身正气,丝毫没有小偷的感觉了。
这个寓言所蕴含的心理学道理,就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20世纪40年代,苏格兰的心理学家肯尼思·克雷克所创造出来的,又被称为心智模型。简单地说,心智模式指的就是深深植入在我们内心中的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甚至是世界每一个层面角落的假设、形象和故事,也就是现在网络上的通用语“YY”,但是,这种“YY”并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受我们的定势思维、习惯思维和已有知识的局限,是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是根深蒂固在我们心中的,对我们平时对待他人、采取行动,乃至于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是我们认识任何事物的方法与习惯。当我们的心智模式与认知事物发展的情况相符合的时候,它可以让我们的行动倍加顺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当我们的心智模式与认知事物发展的情况不相符时,我们原先的构想就无法实现,甚至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博士曾在自己的著作中阐述了这个道理:
他研究的对象,是一批从业多年的电气工人。电气作为高危行业,习惯性违章是最具有隐患性的危险,所以说,每一个上岗的电气工人,都会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定期的考核,以取得从业的资格。
可是即便如此,操作事故仍然在这个行业里层出不穷。
圣吉博士深入了这批电气工人的内部,发现他们在应答试卷、阐述理论时十分专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唱票复颂逐项打勾等流程,就被他们视为“小儿科”,因为怕麻烦而不一一执行。
这些工人们比谁都清楚从业的危险性,他们在进行安规考试,甚至是现场监察时,都能够一板一眼地做到最好,但在操作时却经常粗心、侥幸、麻痹大意,有些人即使出了误操作,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这样的习惯性违章,究其根本,源于长期的不良的心智模式。要知道,习惯性的行为,往往不是人有意识的行为,而是下意识,也就是潜意识下的行为。在这种长期的不良的心智模式的影响下,拥护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差距越来越明显,最终发展为下意识的行为,严重威胁着工人们的安全。
圣吉博士认为:心智模式,是人们脑海中“简化了的假设”。他认为人们在面对事物,或是需要采取行动时,脑海里浮现出的并不是完整的、全面的事物的图像影像,而是被概念化的假设、成见和印象。也就是说,人们经常会以经验来决定去怎样观察事物,采取怎样的行动。
这并不是说心智模式就是人们的成见,是贬义的,而是经验、习惯的总称。每个人都有心智模式,我们或许不曾察觉,但是,它确确实实地在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断。(www.daowen.com)
因此,认识到自己的心智模式,还有通过行为认识到他人的心智模式,对于掌控他人心理,了解他人习惯,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经过归纳总结,圣吉博士描述出心智模式的五个典型特征:
1.普遍性
对于心智模式,人们早有觉察,但是一般人都认为这只是个人身上的特例。然而,心智模式是一种认识和行为上的普遍现象,每个人都存在心智模式,并且总是通过自己特有的心智模式来进行思考和行为。
2.隐蔽性
心智模式是隐蔽的,不易察觉的,我们经常把习以为常认为是理所当然,这就是心智模式在作祟。可以说,每一个人都被自己的心智模式指挥着观察、思考、行动,但是自己往往没有察觉。
3.两重性
就像那些违规操作的电气工人,他们的心智模式表现在拥护理论和实际操作完全分离。这种分离,不是有意识地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而是人们肯定一种理论,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却按照自身的习惯来动作。
4.偏执性
人们总是透过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换句话来说,人们总是依靠自己的心智模式去判断世界。通过观察、沉淀,人们脑海中留下的,通常是符合自己心智模式的东西,再加以记忆、转化,对于不符合自己心智模式的东西会自动排除掉。因此,心智模式具有一定的偏执性,会让我们将没证实的推论视为事实,致使人们做出具有偏见的决定,难以客观公正地看待事物。
5.不断成熟性
心智模式的好处,在于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心智规划而省下不必要的行动。人们因为在社会中所处地位、背景、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心智模式不可能是完善的。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完善性,导致了人们的心智模式可以不断地修炼发展,向更高层次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