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身居要职时,推举什么样的人
微表情关键词 想了解一个身居要职者,看看他推荐什么样的人才就明白了。真正无私、知人善任的人,会推举贤能者;虚伪自私的人,多数会推荐自己的亲信。这样的人品质有问题,跟随这样的领导,我们的才能也会被埋没,所以要慎重选择。
当一个人身居要职时,他所举荐、重用什么样的人才,至少能反映出他的胸怀和领导水平。如果他所提拔、推荐的都是自己的亲信,或者干脆是那些能够为他带来“实惠”的人,那么此人的品质也就不问可知了。
既然身居要职,那么就具备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义务。正所谓领导者就要“知人善任”,如果一个领导者既不能知人,也不能善任,那么他的领导水平就要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而那些能够不为私利而举荐能人,不因为被举荐者的水平高于自己就打压的人,才是真正高明的领导者。一个领导者所举荐的人的才能,就代表着领导者自身的一种能力。
魏文侯决定挑选一位丞相,有两个候选人:魏成和翟璜。两个人的能力都不相上下,让文侯举棋不定,于是去咨询李克,李克说道:“翟璜所举荐的吴起、西门豹、乐羊,后来都成了文侯的臣子;而魏成所举荐的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都成了文侯的老师。能做文侯臣子的,只能算是干练的官吏,而能做文侯老师的,则一定是德才兼备的大臣,所以魏成要比翟璜高明。”
如今有很多领导者在举荐人才的时候,往往最先看的并不是这个人的能力,而是这个人是不是和自己一条心,因此而埋没了很多的人才。特别是那些和他们有过冲突,或者和自己站的不是同一条战线的人,他们不仅不会去推荐,反而会进行打压。如果和这样的人在一起,那么很难获得出头之日。
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从来不会因为自身的问题而埋没了人才,只要是人才,不管他的才能是不是都超出了自己,他们都会力荐,因为在他们心中想的是天下,想的不是自己的个人发展。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我们才不会为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展而担忧。(www.daowen.com)
“管鲍之交”直到如今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其中固然赞扬了管仲的治国才能和雄才大略,但更重要的则是赞扬了鲍叔牙的慧眼识才,不为小节所动。
管仲年少时常与鲍叔牙往来,那时候管仲因为家贫,所以经常去骗取鲍叔牙的财物,但鲍叔牙很了解管仲的才能,所以并不为此生气,而一直很好地对待管仲。后来鲍叔牙跟随齐国的公子小白,而管仲跟随了公子纠。齐国的君主信公死后,各公子相互争夺王位,到最后剩下了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夺。管仲为了替公子纠争夺王位,还曾用箭射伤公子小白。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在与齐国交战中大败,只得求和。齐桓公要求鲁国处死公子纠,并交出管仲。
鲁国人都以为管仲必被折磨致死。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桓公却任用管仲为宰相,这连管仲也没有想到,因为宰相具有治理全国的崇高地位。而管仲曾是桓公的对手,并且是曾想杀害桓公的对手。其实管仲之所以受到重用,是因为桓公的师父鲍叔牙的推荐。鲍叔牙和管仲自小就是密友。原本是在桓公继位后,鲍叔牙要出任宰相。但是鲍叔牙却对桓公说:“如果主君只认为当上齐君就满足了,或许我可以胜任;如果想称霸天下,我的才能不够。只有任用管仲为相,才能达到目的。”后来,齐桓公能够首先在春秋战国时期称霸,九次会合天下诸侯,匡扶天下正道,都是用了管仲之谋。
在《史记·管晏列传》中管仲曾说:“我当初不得志的时候,曾经与鲍叔牙合伙做买卖,分利润时,总给自己多分一些,鲍叔牙却不认为我是贪婪,而是知道我贫困。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业,但是事业发展不顺利我也更加困窘,鲍叔牙却不认为我愚钝,而是知道我做事的外部条件不成熟。我曾经多次出仕做官又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牙却不认为我没有才能,而是知道我是没遇到好的君主。我曾经三次在打仗时不积极参战,鲍叔牙却不认为我胆怯,而是知道我家中有老母亲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他而死,我却忍受囚禁受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羞耻之心,而是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以功名在天下不显赫感到羞辱。所以说,生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牙。”
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之后,尽管自己的官职在管仲之下,不以为然。后来鲍叔牙家人世世代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有封地的就达十几代,很多是有名的大夫。而天下人也很少去赞美管仲的贤能却常常赞美鲍叔牙善于发现举荐人才!
一个人身居高位时,才能未必能够得到别人的夸赞,因为他位居该职就应该如此,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他推荐的人看出这个人是高明还是平庸。通过此法,我们就能够认识此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