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二选一”选项的人,是在下套让你钻
微表情关键词 若问要茶还是要白开水时,没有人会要一碗饭。这是人的一种惯性思维,别有用心的人,就是利用人们这一心理,布置好圈套,等对方掉进去。所以,对待逼迫你“二选一”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两个都不选。
在销售法则中有一个“二选一”法则,销售人员可以给顾客价格套系,适当地强迫顾客从1或2中作决定。例如,销售人员可对准顾客说:“请问您是要那台两个门的还是一个门的冰箱呢?”或者说:“请问是星期二还是星期三送到您府上?”像这样“二选一”的问话技巧,只要准顾客选中一个,其实就是销售人员帮他拿主意,让他下决心购买了。
有一位老板在大街两边开办两家一模一样的粥店,每天前去就餐的顾客人数也相差不多。然而,左边一家粥店的收入总是比右边一家多出近百元,而且几乎天天如此。老板觉得很奇怪,就派人前去调查,了解两个店的经营、服务情况,以解营业额不同之“谜”。
被派去的人装扮成普通顾客,他首先走进右边的粥店。见客人来了,服务小姐满面春风,面带微笑地把他迎进去,给他盛好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接着又热情地问他:“先生,加不加鸡蛋?”调查者发现,每进来一位顾客,服务员都要问同样的话:“加不加鸡蛋?”顾客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粗算起来加鸡蛋的人和不加鸡蛋的人各占一半。
之后,那位奉命调查的人又走进左边的粥店。服务小姐同样满面春风地把他迎进去,盛好一碗热粥放在饭桌上。然后和气地问他:“先生,请问您需要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进来其他顾客,服务员又问同样的话。通常,爱吃鸡蛋的人要求加两个,不爱吃的人一般要求加一个,当然也有不加的,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这样一天下来,左边小店要比右边那家多卖出很多鸡蛋。不同的问话,让两个粥店的营业额产生差异。
“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这样的问话方式,让顾客陷入提问者既定的前提之中,不由自主地给出选择。
其实,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对方事先为你设定好了答案,给你选择的权力,表面上看你有很大的自主权,事实上这不过是对方的一个 “圈套”,因为无论你选哪一个答案都是对方想要的,就像孙悟空永远逃不开如来佛的掌心。(www.daowen.com)
如果你遇到这种非常善于把握消费者心理的销售人员,一定保持足够的理智和清醒,防止被忽悠了。比如,你坐在沙发上,普通的销售人员会问:“您需要沙发吗?”如果你买沙发的愿望不是很强烈,就会说:“我随便看看。”或者“不是”。结果,你自然不会去购买不符合自己意愿的沙发。
而如果你遇到的是更高明的销售人员,他会问:“你想要皮沙发还是布艺沙发?”你如果的确有购买沙发的意愿,就会在他的答案中做出一个选择。
有时候,销售者往往会通过问话来引导你去做他想要的答案。比如,对方问“您方便在12月1号还是12月8号交货?”“您要红色的床单还是白色的床单?”“您要交1000元定金还是1500元定金?”
对于这种“二选一”的销售模式,相信很多人都没有抵抗力。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称为“误前提暗示”,站在店员的立场,只要顾客购买自己就成功了。所以,推销员就假设了一个顾客购买的前提,把“买与不买”变为了“买红色还是紫色的”,顾客虽然是在误前提下做选题,却误以为买红色还是紫色是出于自己的意志,结果如推销者所愿买下其中的一件。
如果你是消费者,又确实没有成交这笔生意的念头,最好的方法就是两个答案都不选。你不选,也就最大程度地破坏了对方精心设下的陷阱。
对于这种推销方式,如果你对产品着实存在需求,只是在价格、颜色或者款式等上面拿不定主意,倒是可以参考推销员的意思,选择适合自己的。而如果你根本就不需要,只是随便看看,或者对哪一件都不够中意,那就不必受“二选一”推销模式的干扰,最好的办法是两个都不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