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微表情心理学:询问第三者意见的真实用意

微表情心理学:询问第三者意见的真实用意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向你询问第三者意见的人其实是想知道你的意见微表情关键词俗话说“听话听音儿”,会听话的人,善于听懂他人的弦外之音。比如,当有人向你询问第三者意见时,其实,他是想知道你的意见。比如,很多记者就非常善于利用这种第三者意见而引出当事人心中的意见。

微表情心理学:询问第三者意见的真实用意

向你询问第三者意见的人其实是想知道你的意见

微表情关键词 俗话说“听话听音儿”,会听话的人,善于听懂他人的弦外之音。比如,当有人向你询问第三者意见时,其实,他是想知道你的意见。这时,只要实话说出自己的看法,就一定能让他满意。

有时候,别人并不愿意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或者怕说错,或者怕说了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于是,有些人就采取了一种高明的问法,“请问他的邻居对他印象如何?”“请问他的老师怎样评价他?”“请问他的同学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就打消了对方内心的顾忌,产生“反正我说的是他邻居、老师、同学的看法,又不是我的,我将不会为此负责任”这样的想法,从而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盘托出。

比如,很多记者就非常善于利用这种第三者意见而引出当事人心中的意见。尤其是在采访人命关天的案件的时候,记者知道问“你对死者的印象如何?”“你觉得死者最近有什么反常吗?”很多人就会警觉起来,闪烁其词,不愿吐露真意。所以,记者就会换一种问法:“请问死者的邻居对他怎么看?”对方就会放下警惕心,将自己的想法借邻居之名说出来。在红楼梦里,这一技巧用到的地方不少。

在《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周瑞家的带着刘姥姥和板儿来见凤姐,在地下拜了数拜。凤姐说自己“年轻,不大认得,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这时,刘姥姥就拉身后的板儿出来作揖,大概是生疏,他死也不肯。

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嫌弃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

凤姐的这最后几句话就是借第三者之口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想法,其实并不是“知道的”人认为“你们嫌弃我们”,也不是“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认为她“眼里没人似的”,而是她自己这么认为的。同样的情景也出现在《红楼梦》的第四十五回中:(www.daowen.com)

平儿斟上茶来,赖嬷嬷忙站起来接了,笑道:“姑娘不管叫那个孩子倒来罢了,又折受我。”说着,一面吃茶,一面又道:“奶奶不知道,这些小孩子们全要管的严。饶这么严,他们还偷空儿闹个乱子来叫大人操心。知道的说小孩子们淘气;不知道的,人家就说仗着财势欺人,连主子名声也不好,恨的我没法儿,常把他老子叫来骂一顿,才好些。”

这里赖嬷嬷说的也不是“知道的” 的人和“不知道”的人的意见,而是她自己那么认为的,这种说法可以推卸掉一些不必要承担的责任。

那么,当我们想要了解一个人的真实看法和意见,而对方由于利益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干扰,不愿敞开心扉。而当他持反对意见时,更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内心。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假借询问第三者意见这个技巧,让他说说,其他人最有可能会怎么看这个事情。由于他陈述的是别人的意见,他不必承担什么责任,他就会放松警惕,说出自己的感想。

也许你会说,说不定他说的就是别人的想法呢。绝大多数情况下,他说的并不是别人的意见,而是他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便他说的是别人的想法,但别人的想法未必统一,他也需要自己做出判断,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可能的想法,这说明他个人比较赞同这种说法。再加上,陈述的时候,他不可能照搬别人的说法,多半还要靠他自己的描述,所以可以说完全是他本人的真实想法。一些人为了掩饰这个观点确实不是自己的,会在最后画蛇添足地说一句:“他们认为是这样,但我个人不是这样想的。”你若再问:“那可不可以谈谈你的想法呢?”对方通常会笑而不答,因为他的想法刚才已经告诉过你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