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现代土木工程
现代土木工程为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的土木工程。它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是社会经济建设对土木工程提出日益复杂和高标准的要求。它一般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1)土木工程功能化
即土木工程日益同它的使用功能或生产工艺紧密结合。如:
——公共和住宅建筑物要求建筑、结构、给水排水、采暖、通风、供燃气、供电等现代技术设备结合成整体。
——工业建筑物往往要求恒温、恒湿、防微振、防腐蚀、防辐射、防火、防爆、防磁、除尘、耐高(低)温、耐高(低)湿,并向大跨度、超重型、灵活空间方向发展。
——发展高技术和新技术对土木工程提出高标准要求。如发展核工业需要建造安全度极高的核反应堆和核电站;研究微观世界需要建造技术要求极高的加速器工程;发展海洋采、炼、贮油事业要求建造多功能的海洋工程,如海上钻井平台、海上炼油厂、海底油库等。
(2)城市建设立体化
20世纪中叶以来,城市建设有3个趋向:
——高层建筑的大量兴起 由于不少国家城市人口大量集聚,密度猛增,造成城市用房紧张、地价昂贵,因此就迫使建筑物向空间发展,不少国家的高层建筑几乎占整个城市建筑面积的30%~40%。美国的高层建筑数量最多,高度在160~200m的建筑就有100多幢。近20多年来,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的高层建筑得到很大的发展。目前,世界最高的建筑为450m高的马来西亚的石油双塔大厦(见第5.6节图5.26);拟建中的美国芝加哥米格林-拜特勒大厦的高度可达609.6m。
——地下工程的高速发展 如地下铁道、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库、地下体育馆、地下影剧院、地下工业厂房、地下仓库等,在有些城市已经形成规模宏大的地下建筑群(参见6.1节)。
——城市高架公路、立交桥大量涌现 如我国首都北京从1974年开始建造第一座全互通式立交桥起,至1996年共建成各种形式和不同类型的道路立交桥160余座。它们的修建,不仅缓解了城市交通的拥挤、堵塞现象,同时又为城市建设的面貌增添了风采。
(3)交通运输高速化
其标志是:
——高速公路的大规模修建 据不完全统计,21世纪初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总长约170 000km,其中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 000km以上,如美国约8.4万km,德国约9 000km。我国2011年时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5万km,成为世界第二高速公路大国。高速公路已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铁路的职能。
——铁路电气化的形成和大量发展 1964年10月世界铁路运营史上第一块高速金牌在日本东京至大阪的“新干线”上诞生,它的行车时速达到210km,为普通铁路列车行车时速的3倍。1981年建成的法国巴黎到里昂的高速铁路运行时速高达270km,把高速铁路的发展推向新阶段。磁悬浮列车采用的电磁原理是1922年由德国工程师肯佩尔提出的,于1934年获得专利,到1983年才在德国建设了一条长32km的试验线,完成了载人试验,行驶速度达412km/h。我国高速铁路起步于2005年,2010年开通的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00km)全长1 318km,投资2 000多亿元,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的最长的高速铁路。
——长距离海底隧道的出现 如日本越过津轻海峡连接本州(青森)与北海道(函馆)的青函海底隧道长达53.85km,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铁路隧道,见图2.7(a),它的埋深有100m,海水深度为140m。1990年贯通的英法海峡隧道长50.5km,它最浅处埋深45m,海水深度60m。我国1970年建成通车的第一条水底隧道(上海黄浦江打浦路隧道)全长2.76km,其隧道主体断面见图2.7(b)。
由于社会发展出现了以上3方面要求,必然使得构成土木工程的3个要素:材料、施工和设计理论,以及工程教育的理论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它们是:
——建筑材料的轻质高强化 其中尤其发展迅速的是普通混凝土向轻骨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方向发展,使混凝土的松散密度由2 400kg/m3降至600~1 100kg/m3,抗压强度由20~40N/mm2提高到60~100N/mm2,其他结构性能也得到很大改善。此外,钢材也向低合金、高强度方向发展;一批轻质高强材料,如铝合金、建筑塑料、玻璃钢也得到迅速发展。
——施工过程的工业化、装配化 即土木工程的施工出现了在工厂里成批生产房屋、桥梁的各种构配件、组合体,再将它们运到建设现场进行拼装的方式。此外,各种先进的施工手段如大型吊装设备、混凝土自动搅拌输送设备、现场预制模板、石方工程中的定向爆破等也得到很大发展。
——设计理论的精确化、科学化 它表现为理论分析由线性分析到非线性分析,由平面分析到空间分析,由单个分析到系统的综合整体分析,由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由经验定值分析到随机分析乃至随机过程分析,由数值分析到模拟试验分析,由人工手算、人工做比较方案、人工制图到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优化设计、计算机制图。此外,土木工程学的学科理论,如可靠性理论、土力学和岩体力学理论、结构抗震理论、动态规划理论、网格理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
——工程教育理念的工程化 随着20世纪中期以后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程度的迅猛进展,工程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进步。许多国家的工程教育从侧重“工程技术教育”进步到侧重“工程科学教育”。20世纪90年代,美国工程教育界提出“回归工程”,强调技术和科学教育的内容必须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成为“工程教育”。不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校长又提出“大工程观(Engineering with a big E)”的教育理念,它指的是工程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要有宏远的工程视野,工程中多学科及其所需要的科学基础素养,以及相应的人文情怀和工程组织营养。这些工程教育理念,已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所重视。(www.daowen.com)
下面仅以建筑结构的发展为例,用表2.1表示不同时期代表性建筑物的形式、所用主要材料、主要尺度、建造时间以及材料和设计理论对建筑结构发展的影响。由此可以推见上述3个历史时期变迁的概貌。
图2.7 青函海底隧道与上海打浦路水下隧道
(a)青函海底隧道路线示意;(b)上海打浦路水下隧道主体断面
复习思考题
2.1 什么叫土木工程?古代、近代、现代土木工程有哪些重要区别?土木工程和土木工程中的房屋、铁路……有什么区别?
2.2 土木工程的发展与哪些因素直接相关?
2.3 试述土木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4 试以土木工程为核心,将与土木工程关系最密切的基础科学(数、理、化、天、地、生)、技术科学(材料学、各种力学、机械学、电工学、电子学、化学工程学等)和社会科学(经济学、市场学、法学、美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等)写在内圈,次密切的写在外圈。
图2.8 思考题2.4附图
(a)土木工程与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的关系;(b)土木工程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2.5 你认为哪些工程属于土木工程的范畴?它们有何共同特点?
2.6 与建筑工程最相近的土木工程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相近?
2.7 土木工程的基本内涵包含些什么?它们与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气温变化、湿度变化、土质、地下水、风、雪、冰冻、地形、地震……)有哪些重要关系?
2.8 土木工程的发展和材料有什么关系?和理论有什么关系?和社会的需求有什么关系?
2.9 你从土木工程发展简史中能预见今后土木工程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2.10 谈谈你在学习本章后的体会。
【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