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学阶段的学习情况
(一)文科与理科的分野
首先,在接受追踪访问的首都大学生中有75.3%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选择了理科,选择文科的占24.4%,另有1.3%的学生是文体艺术生。理科生比例奇高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第一,首都高校可能更青睐理科高中生;第二,高中阶段的教育即存在理科学生比例过高的现象。实际上,大学专业设置结构与高考录取的导向性可能是高中理科生比例过高的重要原因。首先,高校录取的导向性是非常明显的。数据显示,清华及其他部属211学校学生高中阶段为理科生的比例在80%以上,而部属非211高校中这一比例为67.8%。即使是中国人民大学这样一所以人文社科专业为主的大学(本科生中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的比例达到92.7%),学生高中时属于理科生的比例也达到44.7%。对比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和大学的专业选择,高中的文科生选择理工科专业的人在1%以内,而高中的理科生选择人文社科专业的比例在28%以上,选择中国人民大学的理科生83.4%都转向了人文社科专业。在北大、清华、人大之外的211高校,这一比例在21.9%左右(见表2-11)。也就是说,高中时选择理科,大学还有可能选择文科专业;而如果高中时选择了文科,大学要转成理科专业的可能性很小。
表2-11 首都大学生高中文理分科及大学专业分类情况
说明:合计数为与本科专业交互时的边缘频数,与高中文理科交互的边缘分布略有差异。
如果说理科生更容易进入北京高校,那么谁会在高中时选择理科呢?数据表明,在高中文理分科问题上,存在着性别的偏好。被调查的首都大学生中有86.6%的男生高中选择了理科班,而只有60.7%的女生选择了理科班。其次,在文理分科中存在着城乡差异,有更多的农村生源选择了理科班,而相对的有较多的城市生源,特别是大城市生源,选择了文科班。在农村中,有78.8%的学生选择了理科班,有20.0%的学生选择了文科班,有1.0%的学生选择了文体艺术班;而在大城市中,相应的比例分别为71.7%、26.4%和1.7%。再次,在文理分科中存在着社会阶层差异,父母职业越好,其子女选择理科班的比例相对较小。以父亲职业为例,父亲是管理人员的,其子女有70.3%选择进入理科班;父亲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其子女有75.3%进入理科班……父亲是农民的,其子女有79.8%进入理科班,具体数据见表2-12。
表2-12 首都大学生父亲职业类型与高中的文理选择(%)
(二)高中的发展情况
在这部分,我们主要考察的是在校大学生在中学期间知识学习、素质教育、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况(包括参加奥赛班,尖子班,担任班干部,参加校代表队,以及担任校广播台主持人或学生刊物负责人,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学金,获得地市级及以上荣誉)以及留级与跳级的情况。
数据显示,在接受访问的大学生中,有63.5%的学生进入过尖子班或快班,有24.2%的学生进入过奥赛班,有32.2%的学生拿过校级及以上奖学金,有68.6%的学生当过班委及以上学生干部,有17.1%的学生参加过校代表队,有11.6%的学生当过校广播台主持人或学生刊物的负责人,有34.1%的学生获得过地市级及以上荣誉(见表2-13)。
大学的层次越高,其学生进入过尖子班、奥赛班,获得过地市级及以上荣誉的比例越高(人民大学因为以人文社科专业为主,学生进入过奥赛班的比例相对较低)。参加高中学校的校代表队(如田径队、球队、辩论队等)可能对考取大学有作用,但对进入更高层次的大学作用较小;进入北大、人大的学生中高中阶段担任过学校广播台或学生刊物等文艺性质较强的组织的负责人的比例较高。也就是说,从已经进入大学的学生的经历来看,高中阶段进入尖子班、奥赛班,获得更高级别的奖励,确实有利于其进入更好的大学。
表2-13 首都大学生在高中有某种学习经历的比例(www.daowen.com)
与此同时,经分析发现,在校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是否有上述经历存在着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社会阶层差异。
首先,男生在高中就读期间参加奥赛班、尖子班,获得校级以上奖学金的比例更高,而女生担任过班干部以及担任学生刊物负责人或当校广播台主持人的比例更高。数据显示,有29.4%的男生进入过奥赛班,而女生相应的比例为18.5%;有65.3%的男生进入过尖子班,而相应的女生比例为61.7%;有32.9%的男生拿过校级及以上奖学金,而相应的女生比例为31.4%;只有65.8%的男生担任过班委或学生干部,而相应的女生比例则高达71.6%;只有7.4%的男生担任过校广播台主持人或学校刊物的负责人,而相应的女生比例则为16.1%,高了8.7%。
其次,即使是已经进入首都高校的农村学生,也仅仅在知识学习方面略占优势(进入校内尖子班、获得校级奖学金),但在素质拓展和社会活动参与方面存在劣势。城市学生,特别是大城市生源在素质培养和社会活动方面更占优势,如参加校代表队、担任学校广播台主持人或学生刊物的负责人等。来自一般城市的学生往往能综合知识学习和素质培养两个方面的内容,因此能在尖子班、奥赛班、获得地市级及以上荣誉、担任学生干部方面占有优势(见表2-14)。
表2-14 来自城乡不同地区的首都大学生高中学习经历上的差异(%)
再次,无论是知识学习还是素质拓展,自认为来自社会上层和中上层家庭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而社会的中下层和下层则有着明显的劣势。如果以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及职业来衡量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那么,第一,父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尤其是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子女的素质教育成果和社会参与程度就越好;父母亲受教育程度越低,其子女在进入学校尖子班、拿校级及以上奖学金的比例越高。例如,父亲受过研究生及以上教育的,其子女当过班干部、校队代表、校广播台主持人等的比例分别为76.2%、21.6%和17.6%,要远高于其他教育层次的父母的子女(见表2-15)。第二,父母亲职业因素的影响类似,父母亲职业层次越高,其子女的素质教育成果和社会参与程度就越好、越高;反之,其子女不得不在校内学习能力上有所表现(见表2-16)。
表2-15 首都大学生父亲教育水平与高中学习经历(%)
表2-16 首都大学生父亲职业类型与高中学习经历(%)
随着大学招生制度的多元化和自主化,城市及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越来越可能通过才艺或学习之外的素质进入大学,而农村及家庭背景较差的学生可能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以进入大学。在已经经过了大学招生的筛选(大量农村及弱势阶层家庭的子女被过滤,仅留下其中非常优秀的少数)的首都高校的大学生中尚存在此种结构性的差异,可见问题的严重性。在知识统考招生依然占主要地位的情况下,大学招生改革单位可能需要警惕自主招生、特长招生进一步恶化某些阶层的子女素质教育的可能性,因为这些阶层投资于素质教育的能力有限,在统考招生渠道被挤压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集中地投资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如果情况确实如此,那么自主招生就会沦为某些特定阶层的子女进入大学的专用通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