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来自非工农家庭
从家庭经济地位的构成上看,首都大学生自认来自上层家庭的占0.4%,中上层的占13.2%,中层的占48.6%,中下层的占30.8%,下层的占7.1%。从社会地位来看,首都大学生自认来自上层的占1.1%,中上层的占19.4%,中层的占49.8%,中下层的占23.8%,下层的占6.0%。也就是说,多数大学生认同自己来自中层家庭。这种认同存在于各种层次的大学,不过,从图2-1中可以看到,北大清华人大的学生中认同自家属于社会中上层的比例相对更高。
图2-1 首都大学生家庭在当地的地位(主观认定)
上述家庭地位是大学生们主观认定的相对地位,存在一定的偏差。为了更好地反映首都大学生的家庭来源,我们将从大学生父亲的职业以及家庭的年收入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描述和探索。从表2-4可以看到,首都大学生中父亲职业是农民及工人的比例不到三分之一,而且层次越高的大学来自工人及农民家庭的子女比例越小。另一方面,整体而言,首都大学生半数来自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家庭(专业技术人员、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新闻文艺工作者、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中高层管理者、私营企业主),另外五分之一来自办事人员家庭(一般办事人员、销售及服务行业人员);其中北大、人大、清华等顶尖院校的学生中来自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家庭的比例达到六成左右,这远远高于从事上述职业的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也就是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好的家庭的子女进入优秀学府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表2-4 首都大学生父亲职业构成情况
(www.daowen.com)
说明:2010年调查数据。
如果从大学生家庭的年收入来看,家庭年收入在两万元以下的家庭占四分之一左右,家庭年收入在2万~10万元之间的占不到60%,约19%的首都大学生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见表2-5)。与前面各表的规律一致,除北京市属学校因为北京本地学生占多数,家庭背景情况相对较好外,部属大学生、学校越好学生中家庭收入超过5万元的越多。这进一步印证了家庭背景与高等教育机会之间的联系。
表2-5 首都大学生家庭收入等级情况
说明:2010年调查数据。
上述从首都大学结构角度展开的分析表明,在进入“首都高等教育空间”上,不同性别、城乡及家庭背景的学生的机会是不平等的。女生在进入文科类院校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但由于较好的高校都偏向理工科,因此从整体上而言,女生在获取优质高等教育机会上并不具有优势,这种性别不平等在非京籍学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首都高校中城市出身的大学生占绝大多数,农村学生在进入首都高校尤其是好大学的机会上要远远低于城市学生。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上来看,多数首都大学生认为自家位于当地社会的中层,不过从他们的父亲的职业以及家庭收入来看,偏向于社会的中上层,对于那些好的重点大学来说,情况更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