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生比例略高
在教育领域,男女平等问题是学界和公众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家庭子女结构的变化,男女教育平等问题在我国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善。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已经出现年轻人中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数超过男性的情况[2],但性别的不平等在教育及就业等社会领域仍然普遍存在。首都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此种不平等问题。
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2009年初访时,男生占52.1%,女生占47.9%,这一比例与《中国教育年鉴2009》中显示的普通本科女生比例48.15%相比差异很小,与2009年千分之一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显示的20~29岁人口中男性占50%(国家统计局:《2010中国统计年鉴》)[3]差异略大。因此,与社会总人口中相应年龄的性别结构相比,男性进入“首都高等教育空间”的机会相对较大。除人民大学因以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为主而女性比例相对较大外,部属211学校(尤其是清华大学)女生的比例都低于对应年龄段中女性人口的比例;而质量相对较差的非211学校及北京市属学校中女生的比例相对较高(见表2-1)。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高等教育机会分配在性别上还存在一定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可能主要经由不同层次高校的专业设置(层次较高的学校设置的专业--理工科--偏好男生)得以实现。
表2-1 首都大学生性别构成情况
(www.daowen.com)
说明:后四列根据生源地是否为北京进行了细分。表中数据未加权,为2009年调查数。
如果区分北京生源与非北京生源学生,可以看到首都高校中北京本地女生的比例高于本地男生的比例。这一方面源于北京本地普通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中“阴盛阳衰”的现象比较普遍[4],参加高考的女生本来就比男生多;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北京本地的男生选择外省或外国大学的更多。除此之外,北京本地女生高考本地录取率可能确实好于男生(清华等偏理工科的211学校除外),所谓的高等教育机会平等问题,北京本地的男生相对于女生并不占优势。确切的情况如何,有待相关部门从高中毕业生的角度给出相应的统计数据或基于往后高中毕业生的追踪调查。
首都大学生中京外生源的性别构成反映出,就全国其他地区而言,男生在获取首都高等教育机会方面仍然占有一定优势,尤其是在进入理工类重点高校时。表2-1中除人民大学和部属非211学校中外地女生比例相对较高外,其余高校外地男生的比例都远远高于外地女生。当前我国高中毕业生到国外深造的比例不高,北京占有全国最好的高等教育资源且最优秀的学生都希望到北京上大学,因此上述关于男生更占优势的结论是可以理解的。首都大学生的性别构成即便不能反映高考录取方面的性别不平等,也能反映出高考之前某些教育阶段中性别不平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